赵静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档,由陈咏桑执导,黄子华、邓丽欣等人主演的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上图)以黑马之姿从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同档期评分最高的电影(豆瓣7.7),掀起一阵港风热潮。作为粤语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紧扣“港味”“爱情”和“喜剧”三个关键词,串联起6个“饮食男女”的琐碎家事,讲述亲情与爱情交织的港味故事。透过饭桌上各式各样的香港美食,观众似乎找回了熟悉的“港味”。
一间房,六个人,几餐饭
《还是觉得你最好》的6个主要角色:古板守旧、一直为家人着想的摄影师大哥(黄子华饰);美丽知性、执着于保护文化牌匾的莫妮卡(邓丽欣饰);一直爱慕莫妮卡,后来将其追到手的商务男二弟(张继聪饰);沉迷“电竞事业”的宅男三弟(陈湛文饰);热爱烹饪的三弟女朋友“猪猪”(王苑之饰)以及从小崇拜大哥的知名网红唯啼(林明祯饰)。片中的三兄弟在父亲留下的叉烧厂房里长大,随着莫妮卡的到来,他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一莫妮卡是大哥的前女友,两人多年前因为误会分手。
一间房,六个人,几餐饭。《还是觉得你最好》的故事在简单的场景中围绕了6人展开,却为,观众带来相当舒适的观影体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电影张力十足的港式叙事。不同于大部分同类型影片,《还是觉得你最好》的每对C7间都有冲突,每个节点都有反转。这些矛盾与反转在有限的空间内辗转腾挪,不仅推动人物关系发展,也填平剧情转换时的沟壑,使整部影片更丰富完整,让观众逐渐沉浸其中。
《还是觉得你最好》表面在讲爱情,其实是讲家庭关系,讲述主角“面对、成长、与自我和解”的故事。片中每个人都有清晰的成长轨迹:大哥曾经表示“叉烧炉在,家在”并小心翼翼维护整个家,最终在啼啼的影响下选择面对现实并“走出去”;以往专注于“洗手做羹汤”的“猪猪”通过发展网红事业,成为懂得思考自身价值的独立女性。“饮食男女”的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交错汇合,在餐桌上碰撞后悄然改变。
除了港片独有的叙事节奏,层出不穷的港味金句、全港班底和粤语歌曲,也为《还是觉得你最好》增添了不少“港味”。影片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更是体现主创对香港文化的深入体察,诠释中国的传统亲情文化,为今后大湾区的人文交流提供良好示范。
观众心中的香港缩影
招牌林立的狭窄街道、正邪对立的警匪黑帮、新旧文化的交融碰撞……那些充斥“港味”的电影在观众心中构建了香港的缩影,成为许多人对香港的时代记忆。“港味”影片之所以能在观众心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在于香港民间市井的烟火气。一直以来,香港影片从不吝啬对于本土文化的表达:闪烁的霓虹灯、古旧的店铺招牌、人来人往的茶餐厅、街头拐角的海报……这些香港元素使得影视作品远离装腔作势,不断向生活靠拢"进而引发观众共鸣。
“港味”影片往往传递着人情味。《英雄本色》《岁月神偷》等电影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摹,处处流露着人性闪光点,传达“守信重义”的港片精神。而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将镜买瞄准市井草根,聚焦小人物的生活,描绘社会变迁中香港人的缩影,他们不服输、不放弃的姿态也激励着观众。
江湖气也是“港味”影片特有的腔调。香港独有的城市景观和人文环境,刺激影视创作者竭尽所能地创作精彩、刺激、猎奇的内容,间接促成了枪战、警匪和黑帮片的繁荣。当这类题材影片中的规矩、道义和侠义汇聚在一起,就生成一股江湖气,为作品带来英雄主义的光环的同时,构筑了属于港片的独特魅力。烟火气、人情味和江湖气交织成让观众着迷的“港味”,也勾勒出大多数人心中的香港印象。
“走出去,走远一点”
香港01网称,“港片”一词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响彻亚洲,不仅在两岸三地以及东南亚地区坐享庞大粉丝群体,收获丰厚的海内外票房佳绩,而且一度成为文化风向标,输出“港式风潮”,香港也因此被称为“东方荷里活”。千禧年后,由于人才断层、市场萎缩等诸多原因,港片质量下滑、数量锐减,影响力不复当年。
香港01网称,时过境迁,“港片”这两个字如同风吹雨打中渐渐褪色蒙尘的第虹招牌,尚有余晖,但已远于新时代。也正是那个时候,“合拍片”成为新主流,无论对香港还是对内地来说,都称得上各取所需,相关影片也成为内地票房的主力。当内地电影市场成为香港电影的重要支柱、香港电影人大多北上之后,丰厚的市场收益也增加了电影制作的信心,使得合拍片获得更多投资,制作也更精良。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意识到,无论是过去的港产片还是如今的合拍片,真正能够吸引观众的其实是“港味”。而所谓的“港味”并不一定是特定的题材或设定,而在于能够让观众会心一笑、心中一暖的画面、台词甚至是音乐。对香港电影人来说,要想在合拍片的潮流中找回“港味”,可以学习《还是觉得你最好》中的大哥:除了要守住带有余温的“叉烧炉”,还可以“走出去,走远一点”,去发掘属于这个时代的“港味”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