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节目的国际传播研究
——基于《青春有你2》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2022-09-16 09:01:28林芊语
新闻传播 2022年15期
关键词:青春受众情感

林芊语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在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的网络社会中,国际传播能力有力影响一国的政治、外交和商业活动,关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国际传播话语权“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拓展新的国际传播路径、探索有效的国际传播方式至关重要。

国际社交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尤其适用于传播文化内容,其中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值得重视。网络综艺节目因其与现代情感诉求联系紧密,受到人们青睐,同时,网络综艺节目具有吸纳粉丝的潜力,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为跨国粉丝交流提供了支持平台[2]。粉丝劳动作为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免费劳动[3],推动文化产品的低成本跨国传播[4]。爱奇艺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的热播为探索网络综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研究对象。《青春有你2》官方视频在海外视频分享平台YouTube的播放量超3亿,333次登上全球及亚洲、欧洲、南美洲在内的15个国家的Twitter趋势[5]。以《青春有你2》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吸引粉丝的实力说明了我国国际传播拓展新路径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基于文化内容的国际传播研究多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较少关注网络综艺节目,鲜有关注跨国粉丝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本研究采取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视频文本分析的方法,收集《青春有你2》在YouTube平台观看量排名前20视频的评论,进行主题词网络分析与情感分析,并对粉丝节目衍生视频进行视频文本分析,从中探析《青春有你2》的热播原因及启示,为国际传播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一、《青春有你2》风靡海外原因探析

(一)国际粉丝评论概览

粉丝的评论是粉丝对媒体文本接受的反馈,体现了粉丝对媒体文本的认知与情感。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通过语义网络和情感分析,捕捉外国粉丝对《青春有你2》的认知与情感态度。

从主题词语义网络可以看出,评论从关注节目到关注中国文化。评论主题围绕导师Lisa和热门选手刘雨昕(XinLiu)、虞书欣(Esther)、谢可寅(Shaking)、孔雪儿(SnowKong)、安崎(Babymonster)、许佳琪(Kiki)。对节目的讨论中,关心表演舞台(show,performance,stage,facial expression,move),关心选手的团体表现(group),关心比赛的具体项目(vocal,dance,rap),以及对热门表演歌曲的讨论(EXO,TheEve)。除了对选手舞台表现的关注,还关注选手的性格(personality)。

此外,情感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受众对选手、节目制作、中国文化产业呈现正面情感,负面情感主要针对节目组的安排。评论中积极情感占88.9%。积极情感词除了针对节目选手、节目摄影、舞台编排外,大多表达对中国流行文化(CPOP)的赞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负面情感词主要针对节目组对选手安排的不满,比如觉得某位选手很有实力,不应该这么早被淘汰等。从情感分析可以看出节目对国际受众很有吸引力。

(二)国际流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融合

《青春有你2》的国际受众呈现多元化特色,评论中呈现近10种语言,评论中也多次出现自曝国籍的内容,比如:“我来自马来西亚,《青春有你2》里的歌曲已经在马来西亚流行趋势榜上蝉联几周了。”多国粉丝在You-Tube上发布《青春有你2》片段的反应视频。《青春有你2》之所以能突破中华文化圈,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其融合国际流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功不可没。

《青春有你2》巧妙利用国际流行文化,从情感上接近国际受众,让受众愿意关注节目内容,进而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从认知层面提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人们往往倾向于阅读、接受自己知道、已经感兴趣的内容,这一倾向称为“回音室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的算法推荐机制倾向于推送与受众观看内容相关的视频[6]。《青春有你2》就很好利用了这一点。首先,从导师选择上,选择You-Tube平台全球女团订阅数第一的KPOP女团BLACKPINK主舞Lisa担任节目的舞蹈导师,在节目播出前便在该平台上以短片的形式大力宣传,吸引大量BLACKPINK和KPOP粉丝观看。在标题上,也多次引用Lisa的名字,利用相关算法推荐机制,使观看其他与KPOP和BLACKPINK相关内容的粉丝容易看到该节目。评论中多次出现,“因为Lisa来看的节目,本来对节目没有期待,结果爱上了节目和选手”。其次,节目为选手安排的选曲中有多首国际流行歌曲,这些歌曲能够吸引原曲、原唱者粉丝观看节目,如韩国顶流男团EXO的歌曲《破风》《MAMA》,美国流行歌手Billie Eilish的歌曲《BadGuy》,日本流行歌曲《恋爱循环》。从评论中可以看出,许多观看者是EXO的粉丝,表示很喜欢节目改编的版本,还有些表示喜欢歌曲,好奇选手如何表演,而点进视频。

节目演绎曲目中包含了不少中国传统乐器歌舞,将其与西方流行元素组合,得到国际受众的赞赏。体现中国文化的歌曲如改编自著名琵琶曲的《十面埋伏》,采样了原曲的琵琶弹拨,选手演绎时融入传统的戏曲唱腔、中国传统舞蹈、武术等。中国古风歌曲《忙种》将东方女性的婀娜舞姿与西方流行舞蹈结合,改良版的传统服饰、扇子道具,红色雕花屏风的舞台布景,在YouTube获得了高点击量。外国网友在这个舞台的评论下表示:难以相信中国传统乐器能与流行音乐融合,甚至与EDM(电子音乐)融合得这么好,难怪中国文化能延续五千年,至今还在传承。选手在演绎欧美流行曲《BadGuy》时将中国舞与西方流行舞结合。评论里网友表示,“没想到喜欢的歌曲编排成舞蹈,融入中国元素后,这么精彩。”“中国流行文化比韩流精彩多了!”

流行内容通过粉丝社群分享,社交媒体平台算法推荐机制推送给对节目表演歌曲和节目导师感兴趣的用户,引入国际流量,获得国际用户对中国综艺内容的关注。这一设计起到情感动员作用,以更有亲近感、熟悉感的流行元素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愿意点开中国的综艺视频。接着,节目在歌曲表演设计上,将中国传统舞蹈、歌曲、乐器、道具、装饰与西方流行元素创新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容易被西方受众接受。这一系列设计加深了西方受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如许多评论表示,节目让我更有动力学习中文,想知道美丽的歌曲中歌词的含义;还有人在评论区寻求帮助,希望了解节目中出现的中国乐器和中国俗语含义。

《青春有你2》正是以流行文化为突破口,破圈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喜爱度,达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目的。

(三)故事叙述与情感传递无缝连接

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社交媒体正在更广阔的虚拟空间中生产回声室效应,把特定的信息、情感和信仰在超越参与者传统文化身份的前提下集中在一起,形成超文化景观。情感回声是跨越国籍和文化身份的主要传播流[7]。以《青春有你2》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正是聚合了女性自我实现需求、个性化发展等当下多种情感诉求。首先,讲述选手励志的成长故事,人们在观看时能从选手成长中完成自我实现的投射。评论表示:“看到他们追求更好的自己给了我很大力量。”其次,注重展现“平凡女孩”成长过程。平凡女孩是广大女性观众的自我情感投射对象——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有天分、那么漂亮,但只要不懈努力,依然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叙事让普通观众打开疏解成功压力的阀门。评论里说道:“虞书欣一开始能力不够,不断努力下取得这样的成就,好励志,我爱上了她。”节目通过与外国受众的情感共鸣,拉近了身为中国人的选手与外国受众之间的距离。

《青春有你2》还在情感化的剪辑叙事中传递中国的“和”文化,获得国际观众的广泛认同。除了舞台上的表现,还以舞台背后选手间的“温暖”作为叙事要点,着重突出选手之间的友情。这与中国向世界传递“和谐互助”“共同体”价值观一脉相承。选手在疫情封闭期间相互陪伴,实力强的选手给实力稍弱的选手教学,实力弱的选手也常常能给实力强却焦虑的选手精神能量,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成长。这一温暖、团结、和谐的叙事在外国受众中获得了很大认可。多则评论表示,“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帮助,而不是冰冷地竞争。”现代文化强调个人奋斗,给人带来孤独感。《青春有你2》的温暖叙事则提供了成长进步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在集体努力下共同成长,这是中国集体主义文化、“和”文化的体现。评论里写到:“作为竞争对手的他们没有互相揭短,而是先帮助对方提升,太感人了。”这一以“和”为特征的集体主义文化通过节目以软性的形式传达给国际受众,得到了国际受众的认可。

节目叙事注重搭建与观众的情感连接,满足观众的情感诉求,这一特点在人设上进一步体现。《青春有你2》在剪辑中注重体现选手的个性化人设,擅长用极少的镜头语言精准刻画选手形象,如温柔能力者刘老师、可爱小作精虞书欣、爱睡觉的树懒美人金子涵、知心大姐姐上官喜爱、爆炸甜心安崎。不同情感诉求的观众都能找到产生共鸣的选手人设。众多选手在语料库中高频出现,可以看出国际受众对精神符号的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正是由于节目提供了多元的选择,留住了多元的观众群体。

(四)华裔粉丝与海外粉丝通力协作

粉丝行为不是孤立的,粉丝往往有着与更大文化社群互动的欲望[8]。詹金斯指出,粉丝解读的公开交流将个人的粉丝行为转向集体反馈。粉丝只有在能与他人共享时才可称得上真正拥有一部作为商品出售的故事。解读媒体文本,能够将最开始接触文本时情感上的亲近感留存,同时也能大大拓展文本初始的消费经验[9]。在节目评论区中,华裔粉丝热心为外国粉丝解读节目内容,帮助外国受众了解中国文化。YouTube没有弹幕功能,粉丝在YouTube评论区通过标记视频时间节点向外国粉丝介绍节目里出现的语言梗。比如选手安琦在表演《十面埋伏》时使用了方言,引起全场强烈反响,中国粉丝用英文解释:“安崎使用了重庆方言(重庆是中国西南部的城市),重庆方言比起普通话更有气势。”学员调侃导师Lisa的刘海是“铁刘海”,粉丝解释道:“Lisa的刘海在跳舞时不会乱飞,就用铁刘海来形容,铁在中文里除了表示金属还表示很牢固的意思。”导师Lisa因为不熟悉中文音调差别分不清学员的名字(萱和渲),评论里又及时科普汉语的四声音调。除此之外,粉丝还科普哪些服饰里有汉服的元素,用时间节点标记出中国传统乐器的名称。这些粉丝解读行为提升了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跨国粉丝通过在国际社交媒体上主动议程设置,开展流量战争[10],情感驱使下粉丝的数据劳动推动我国娱乐节目的跨国传播。在Twitter上,粉丝抓住热点努力宣传自己的偶像,号召更多人为自己的偶像投票,通过发帖、转发、评论、点赞的形式为偶像创造流量,以求登上Twitter趋势榜(类似于微博热搜),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偶像。各国粉丝自发的数据劳动,通过Twitter的热搜宣传,拓宽了节目受众的广度。评论里有外国网友表示:“看到Twitter热门趋势,好奇来看看,没想到这么精彩。”由此可见,粉丝数据劳动取得了议程设置的成效。

在跨国粉丝的情感劳动中,视频创作是宣传偶像的主要载体。粉丝在原视频文本基础上的再创造促进了中国流行文化的跨国流动。在Twitter上和YouTube上可以看到粉丝剪辑的偶像短视频。粉丝还会自行制作反应视频,或者在反应视频博主评论区留言号召博主观看《青春有你2》的选手视频。反应视频因其情感传递性强、给予观看者陪伴等特点受到国际观众喜欢。反应视频博主在小窗中播放《青春有你2》的视频片段,以舞台表演为主,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表情,传递情绪,吸引受众,在音乐制作、编舞、影视制作方面较为专业的反应博主还会从专业角度点评舞台表现,“这个运镜太棒了,完美凸显了这个舞蹈动作!”“朋友们!你们仔细听!这里把中国传统音乐、电子音乐和鼓融合得太美妙了!”通过专业解读,让观众从专业角度欣赏节目,吸引外国观众观看节目。

跨国粉丝之间一次次的协作,加深了不同文化、不同国籍粉丝间的了解和情感连接,让外国观众不再通过西方媒体里的刻板印象解读中国人,而是通过线上平台与中国人交流,建立情感连接,进一步了解中国人、中国文化,提升了对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认知度与好感度。

二、《青春有你2》热播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

(一)内容:找准文化的契合点

中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很多国外民众脑海中,中国传统文化仍停留在中国功夫、京剧脸谱、中国龙、中国结的刻板印象。我们长期习惯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得到全世界的赞叹。殊不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述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找准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契合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挖掘,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符合现代性价值,容易为国外受众所接受,从而呈现“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青春有你2》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流行文化创新融合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话语:注重情感的共鸣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善于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11]由于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历史传统、文化习俗、语言文字的差异,国外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难免存在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对传播对象精准画像,站在平等视角,寻找感情的共通点,找准共同的审美取向,让国外受众产生共情,形成情感共鸣的“情感圈层”,从而乐于接受,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传播:发掘渠道的同振点

互联网时代的跨文化认同与前互联网时代略有不同——跨文化的主体不再需要通过实地交流与生活,而是通过体验异域文化产品或线上跨文化互动,甚至通过本族群内部开展的对异域文化的搜集、探索与消费活动,就可以建立起对异域文化的认同(或认异)。”[12]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多元传播渠道,为跨文化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全球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之一YouTube,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视频上线、分发、展示、浏览服务的同时,将软硬件优势转变为流量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高流量的平台,运用多平台运营、开发专属平台等方式,在传播优质内容的同时形成庞大的受众群体,提高传播广度和深度。

(四)提升:寻求改进的创新点

以《青春有你2》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一是可以在节目中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价值观、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传播中国文化。二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受众鉴赏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影视、纪录片等艺术形式。三是优化投票机制,以免给粉丝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艺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自己的能力等,而是粉丝的数量、流量及其消费能力。四是要加强监管,提高主办方以及粉丝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以免发生不理智的追星行为,触及法律底线。

结语

本研究通过研究粉丝生产的文字和视频文本,探索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受到国际受众欢迎的因素及其启示。主要有以下发现,首先,《青春有你2》将国际流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吸引海外受众观看中国的综艺节目,海外受众在视听审美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其次,节目在叙事和人设上注重打造与国际受众的情感共鸣,并将中国的价值观融入叙事,以软性的情感故事说服外国受众接受中国的价值观。再者,节目的粉丝群体通过社群交流、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议程设置宣传,扩大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社群交流科普节目中的中国文化知识,加深了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跨国粉丝合作让国外受众加深了对中国人的好感;通过Twitter的数据宣传和立足情感的视频宣传,为节目吸纳更多外国粉丝,拓展节目受众的广度,扩大了文化传播。《青春有你2》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热播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是要找准文化的契合点,注重情感的共鸣点,发掘渠道的同振点。同时,本研究也对《青春有你2》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此外,本文提供了一个研究国际传播的粉丝视角。粉丝往往被视作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其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贡献常常被主流学界忽视。粉丝的文化生产对于文艺作品的跨国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是值得研究的对象。■

猜你喜欢
青春受众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