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迪,任志宏,张乐芳
(西安欧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指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软件工程和微电子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西安欧亚学院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为己任,以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于2011年率先在西部民办高校中设立软件工程专业。然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大量的问题,如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模式上与研究型公办高校实现差异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更好地适应民办高校的现状,如何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学生学习基础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专业建设的成败。
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趋于饱和,但是一些细分领域,如涉及学科交叉的软件人才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深度调研行业和技术发展现状,根据《Tech Trends 2020》报告,在未来全球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中IT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基于云&区块链的无服务器的世界、基于5G的万物互联等技术和场景的融合发展促使行业发展更趋向于智能化与数字化,ICT技术的发展持续驱动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金融行业、汽车行业、政府与公共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在此背景下,人才供给侧需要匹配行业的新要求,因此,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也需要适时变革,以匹配行业的人才需求。
2017年,教育部召开新工科研讨会,形成“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标志着各大高校新工科建设步伐的开启。各大高校在新工科范式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行动。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而提出的新工科理念,强调培养多元化的学科交叉人才。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探索一条适合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发展道路,建设一流专业,为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专业发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四个方面讨论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接行业人才需求的改革路径。
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在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差异并不明显,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按照国标及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内容与实践环节,部分专业积极与各大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助力学生发展。然而从历年学生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大多学生就业企业偏中小型软件开发企业,并且就业薪资偏低,就业领域大多类同,凸显出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围绕行业发展,在深入调研行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科理念的要求,积极探索跨学科培养人才的路径,广泛调研与软件开发岗位相关的各领域,了解人才需求量大却每年存在巨大缺口的领域,而后尝试与此领域内名企或者其实施公司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基于企业生态领域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帮助学生精准匹配就业领域,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软件工程专业以成果产出OBE思想理念为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了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一体化、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创新及服务项目参赛项目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支撑课程体系。课程是塑造学生能力的关键因素,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每一门课程质量提升的聚合结果,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是课程建设的重点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设计、课程内涵及建课标准三方面着手,设置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三层架构,以核心能力为出发点,通过标准化、赛教融合、项目制课程融合、校企共建协同育人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由于学院部分基础课程面向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四个专业开设,面临学生量大而专职教师数量有限的问题,因此,需要外聘教师补充基础课程授课师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外聘教师课前教学资源准备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授课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在此情况下,课程教师团队应将授课课件、课堂练习题、授课方式预先进行建设,统一要求所有授课教师使用一套课程教学资源,同时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课程教学讨论,将兼职教师引入课程建设团队中,增强兼职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部分兼职教师为课程建设团队贡献了较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积极改进,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相较以往有较大提升。
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能够获得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知识,所以课程建设团队每两年会对行业技术应用情况及校友进行调研,将专业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帮助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匹配企业的职业要求。在教学设计方面,为使学生具有工程化软件开发思想,结合真实校企项目,反向设计嵌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各门课程之间联合进行课程设计和授课,共同开发项目,保持课程之间的紧密衔接,帮助学生建立对软件项目的完整流程的认知和系统构建软件的全局视野,培养学生开发软件的核心技术能力(见图1)。
图1 软件核心能力培养架构
立德树人是专业育人之根本,将课程思政结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选用历史、科技发展、国家发展等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与专业内容融合一体后在课程大纲、教案、作业、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将知识德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德行;为使学生实践内容不断线、实践能力持续提升,根据专业毕业要求,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三级实践项目、二级综合实践项目、一级综合实践项目,三级项目支撑二级项目,二级项目支撑一级项目,各级项目层层支撑,配置到各个学期;为帮助学生强化实践能力及计算机思维能力,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考核环节,定期举办专业内部竞赛,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输出为竞赛作品,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项目训练靶场,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并转化为课程案例。
学生的就业质量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专业招生,所以在专业建设中,要体现专业培养的特色,持续在学生的就业领域进行探索,为学生的发展找准就业方向,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软件工程专业从2015年开始探索,与SAP的实施企业、信息安全类企业进行积极合作,首先从学生大四进入企业实习,由企业培训后进行择优录取的初步合作模式开始,于2016年进行课程体系阶段的改革,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专业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模块化课程,将学生大四到企业实习、企业培训的模式,向提前至大三下学期、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转变。经过六年探索和实践,目前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探索行业细分领域发展,确立了ERP和信息安全两个专业方向,能够精准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使学生具备实习、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同时,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设置了11个学分的模块化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目前学生在该方向就业效果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一是扩大覆盖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行业竞赛、省级竞赛、校级竞赛,基于竞赛拓展和加深专业技术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二是培育更加优秀的学生参加国家级及国际竞赛,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三是将各类竞赛进行分类,融入课程考核中,通过第三方考核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教师研究课题、企业项目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参与真实项目的平台,并建设学生梯队,通过传帮带的模式使每一届学生都能够在教师指导、朋辈指导下锻炼项目能力。在政策支持方面,通过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企业奖学金、推荐名企就业、推荐评优等途径鼓励学生积极进入工作室学习;在资源匹配方面,提供校企合作项目、协同育人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并且教师全员参与协助。通过工作室的运营模式,促进了学生开发能力的提升,近三年的实践表明,工作室学生的就业质量相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在学校国际化战略背景下,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注重引入有留学经历的教师,并积极鼓励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参加国际会议,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积极尝试与国际高校合作,开设了中法、中澳等国际班本硕项目试点,目前已有多名学生获得了新南威尔士、中央昆士兰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这一举措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打通了一条升学路径;在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引入国际课程模块和考核方式,并与国外高校师资联合授课,对提升师生的外语能力有较大帮助。
教学质量反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到教学过程实施的全流程,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工作要求,调研行业、雇主等利益相关者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对标杆院校开展了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学习标杆院校的人才培养经验,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2条毕业要求,制订本专业12条毕业要求及分解的指标点,并依据毕业要求确定了课程体系。在课程大纲中逐步贯彻落实OBE理念,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设计,教学成果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由学院专家委员会及工程认证专家进行审核并反馈审核结果,持续改进。
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专业改革的举措和经验,着重从专业发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几个方面讨论总结了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改革情况。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发展目标,以“软件工程+”为主体思路,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持续改革,形成了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十年来,围绕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不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研发与行业前沿接轨的模块化课程,构建了软件工程专业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三个特色方向;建设了“高校+企业”、结构合理的多元化师资队伍,突出“双师型”特色;积淀并不断更新教学资源,规范并不断创新教学过程,注重并不断拓宽学生发展和就业市场。2015年至2021年,专业改革举措面向三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全面应用,经过6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目前该专业学生就业与所在地同类院校相比,学生就业薪资较高,且每年均有学生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职,对专业发展产生了比较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