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体系

2022-09-15 07:48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劳动体系

卓 晴 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好教师队伍,要靠构建高水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体系,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重要政策举措,二要找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重要政策举措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1](简称《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并且对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要求等都作出了要求。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出台的第一个重要政策,教师教育由此得到快速发展。

随后,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对文件内容积极予以贯彻落实。2021年11月,教育部根据上述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2](简称《教师法修订意见》)。该文件专门设置了第五章为培养和培训,并新增了四条内容,明确规定:国家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培养体系;国家要建立健全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要加大培训支持的力度,要给予实习实践应有的协助等。2022年3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3]下发,内附有《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劳动课标》)。《劳动课标》明确阐述了劳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劳动素养要求和课程实施意见。同年4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4](简称《强师计划》)。该文件除了指明实施《强师计划》的总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还提出了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化、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的15条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构建有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以师范院校为主体、以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以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均衡、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加大劳动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职工编制配置,加强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深化教师职称改革等内容。

上述指示精神和各项重要政策举措,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指出了路径、提供了依据。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指示精神和重要政策举措,必将对构建包括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在内的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影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找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如何在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贯彻好上述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如何更好地依法治教,最重要的是找准切入点。这就要弄清楚该体系的最大短板在哪里、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在哪里。从目前教师教育工作的全局看,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是该体系的最大短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要补齐这个短板和解决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就要构建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体系,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为补齐教师教育体系中的最大短板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构建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此,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提高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认识

1.提高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提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劳动教育视为具有国家发展战略地位的一项教育,把劳动教育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任务当中。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中,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其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专门讨论了全面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并提出把全面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之一。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5](简称《意见》)发布。其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5]。随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相继对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作出全面布局。教育部相继制定和发布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6](简称《纲要》)和《劳动课标》[7]。有关部委、社会团体等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全面布局,相继出台了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相继制订了积极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案。

在党和国家各项指示的引导下,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体系、进一步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说明,建立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极为必要。

2.提高对解决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需求迫切性的认识

现全国各地已纷纷行动起来,初步形成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热潮。据去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交给教育部的关于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情况的报告显示,各地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并取得多方面的可喜成绩和经验,但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据上述32份报告反映,教师队伍问题是影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阻力。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严重紧缺,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即使是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数量较多、专业水平较高的江苏省,也反映出师资队伍中相关人员配备不足、配套政策不具体、教师缺员较大、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苏南苏北、城镇乡村等不同区域学校之间劳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偏远省份的情况更为严重。西藏自治区的报告反映:目前紧缺劳动教育课程专职教师,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由班主任、生活教师承担,还有部分工作靠社会力量参与完成。青海省的报告反映:各市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师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专业劳动教育方法和能力有待提高,全方位优质、高效地组织和开展各级各类劳动教育活动的要求难以实现,影响了劳动教育成效。

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原教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兼秘书长贺明菊介绍,2020年《意见》发布后,上海市教委即组织对全市劳动技术学科教师的现状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担任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师和市区教研员大多数是理科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教师及卫生教育教师。由于转岗过来的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受到严重影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构建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项目活动、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的具体落实。”[8]2021年12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署名发表在《教材建设信息通报》(2021年第15期)上的文章称,由教育部教材局牵头组织对32个省级地区的共计8 433所大中小学校(其中中小学5 799所)开展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如下:一是专、兼职教师比例差异较大,90.2%的中小学虽已配置劳动教育教师,但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占比低;二是师资培训覆盖面有限,除河北、黑龙江等23个省级地区陆续开展了师资培训之外,还有山西、安徽等9个省级地区尚未开展,开展相关培训的中小学仅占68.4%,且培训时长较短;三是劳动教师培养缺乏制度保障,仅个别省份如天津,采取了措施保障劳动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多数省份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制度保障方面的实施力度还需要加强。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人员构成,除包括劳动教育课教师之外,还应包括实验员、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师傅)。此外,依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7]规定,劳动教育的教研员一般也包括在教师队伍中。这些人员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匮乏、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充分说明了建立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具有现实迫切性。

3.提高对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专业特殊性的认识

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队伍。其他学科教师队伍都属于同一个学科的教师,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都为单一学科知识,如数学教师教数学,语文教师教语文等。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则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教师所讲授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是跨学科的,涉及文、理、工等,又是跨行业的,有工、农、商、服务等行业,而且劳动教育教师一般是一专多能型的人才。

下面以劳动教育享誉全国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高一年级劳动教育课为例。其课程体系有生产劳动实践、校园劳动服务、传统工艺与生活技术、生涯职业规划等4个模块。各模块开设的课程具体为:生产劳动实践模块有北斗气象站、家庭收纳术、我的收藏章、多功能花架、鱼菜共生、服饰与礼仪、社区环保、多路抢答器、家用节电装置、为篮球场搭建顶棚、中医与保健等课;校园劳动服务模块有校园创意地图制作、化学实验室管理、生物实验室管理、物理实验室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与器材维护、图书馆管理与书籍分类(学生书籍)、图书馆管理与书籍分类(教师书籍)、校园保洁、库房收纳与整理、急救训练、厨房劳动体验等课;传统工艺与生活技术模块有茶叶江山、毛笔制作、印章文化与篆刻艺术、中国传统香学、中国点心模具文化鉴赏、北京毛猴制作、插花艺术、风筝制作技艺、柳编技艺、竹编技艺等课;生涯职业规划模块有:生涯唤醒、我的兴趣、我的能力、我的性格、我的价值观、专业与职业、生涯决策与权衡、建立目标抉择力等课[9]。

从上述课程设置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内容跨学科与跨行业的特殊性。该校技术组组长、劳动教育特级教师介绍:该校高一年级有20个班,开设每周1节劳动必修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小班(25人)上课。每周劳动必修课的课时数为20×2=40节,而且安排在同一时段上课。为适应上述课程设置,该校配备了跨学科、跨行业的专、兼职教师。师资队伍来源具体情况见表1。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特殊性说明,建立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可探索性。

表1 人大附中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配备情况

(二)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1.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

2018年1月颁布的《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设目标: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1]。由于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曾一度被弱化、边缘化,该领域的教师教育极度薄弱,上述目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来讲不太可能如期达到。但可喜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已将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列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过努力,有望在“十四五”规划完成时,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能基本达到上述目标。

2.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意见》[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法修订意见》[2]及《强师计划》[4]《劳动课标》[7]等政策要求,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有5项。一是确立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其中,需把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资格分为教师、实验员、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师傅)(后两者以兼职为多)等类别。二是确定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学历标准。凡要取得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资格的人员,都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或其他高等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对要取得实验员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师傅)资格的人员,其中具有特殊技能者,可放宽至专科毕业或中专毕业学历;对已获得实验师、高级实验师、正高级实验师职称的,或获得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职称的,或获得烹调技师、高级烹调技师职称的,或获得非遗传承人认定的人员,可不考虑其学历要求。三是确定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凡要取得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资格的人员,都应当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或其他高等院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的,免去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对于实验员和实践指导教师(师傅),其中已获得实验师、高级实验师、正高级实验师职称的,或获得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职称的,或获得烹调技师、高级烹调技师职称的,以及获得非遗传承人认定的人员,可免去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四是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培养体系。《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为此,首先,高等师范院校要设立劳动教育专业,以承担培养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任务,从而建立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培养体系。其次,根据国家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实施教师教育的政策,鼓励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积极承担培养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任务。最后,提倡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院校与职业院校(含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工院校以及工厂、农场、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养联合体。五是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培训体系。首先,要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制度,明确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其次,要确定各级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机构应承担的培训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具体任务。再次,要强调已基本建立起来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体系,都应开展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导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另外,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年级组、劳动教育教研组和劳动教育备课组相辅相成的校本教研组织机制。最后,提倡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构与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以及工厂、农场、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训联合体。

(三)采取特殊措施尽快培养和培训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

上述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一定时日。《劳动课标》拟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鉴于目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紧迫性,近期可以拟参照建国初期采取特殊措施培养教师的办法来缓解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紧缺的困境。采取正规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建立上述正规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同时,可举办多种多样的短期训练班,如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速成班、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短期训练班、各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班等。学习年限可以为几个月、半年、一年不等,学习课程以切合实际实用、适合学习对象和少而精为原则。学员来源一方面可吸收因“双减”而闲居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和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可适当招收热爱劳动教育并愿意改行从事劳动教育的教育战线在职教职员工和其他行业的在职干部。同时,政府应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以增强该职业的吸引力。

(四)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

根据部分相关材料,目前在推进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有两个典型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对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这两个典型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把劳动教育作为该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积极推进,并创新性地构建了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史上之先河;西南大学特别重视劳动教育,采取了率先成立劳动教育研究院、狠抓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等措施,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大学教育史上之先河。

1.华东师大典型

第一,确立劳动教育地位。学校决定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积极推进,其目的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建立推进机制。2019年4月,学校成立体美劳教育工作推进委员会,由戴立益副校长兼任委员会主任。

第三,启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2020年学校教务处启动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加强劳动教育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力度,探索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通识课程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贯彻围绕创新创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专业课程建设中,主要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注重分析相关劳动形态发展趋势,强化劳动品质培养,打造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同时,除了注重加强劳动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劳动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并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第四,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华东师大戴立益副校长在其文章《育人 文明 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0]中指出,华东师大的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四个特色:一是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新框架,整个课程体系由线上理论课程、线下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群三个板块构成;二是推进跨学科融合课程建设,在动手劳动为主的课程中有“家常菜”“劳动与生活”两门课程,这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劳动行为习惯养成和培养劳动技能及劳动精神、使学生有获得感的课程;三是体美劳教育相融合,设有篆刻、木工、陶艺、漆艺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等课程;四是推动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设计,携手六所附属学校和幼儿园成立体美劳教育大中小幼一体化联盟,并注意将教学内容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有效衔接。

第五,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学校启动了“2021年度华东师大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研究,发动全校教师申报项目[11],举全校之力进行研究。要求立项的课程,应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整体设计与改进,贯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求,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创造性劳动元素并进行教学优化设计,确保稳定的开课率以及日常教研活动有序进行,最后形成课程研究报告。

华东师大对劳动教育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会带动和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师资人才高质量培养水平的提升,还会带动和促进中小学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这必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华东师大的探索虽然是针对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所展开的研究,而不是针对培养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但是以目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灵活的调整与补充,学校完成开设劳动教育专业、承担培养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任务是不难做到的。在现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一职的学生,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的选修课进行学习和参与实习实训等,毕业后可基本胜任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工作。

2.西南大学典型

第一,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一是2020年5月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研究院。该研究院除了开展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劳动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研究、劳动教育教具研发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研究,还担负着劳动育人的培养和培训任务。二是2020年10月该校在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昌宁县,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北碚区工商业联合会、北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农村科学院等单位,设立了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三是2021年5月学校召开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讨会,会上发布了《西南大学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手册》。该手册分“行动计划”“学生生活”“指导教师职责”和“评价办法”四个部分,对高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如何实施劳动教育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初步且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四是学校构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体系:横向互动融合,即将劳动教育体系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纵向分类施策,即创新劳动教育实践路径[12],将劳动教育计入学分。五是学校副校长靳玉乐教授以及教育学部、劳动教育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等部门的教授纷纷就劳动教育主题撰写和发表论文。

第二,学校重视发挥在教师教育方面有别于其他综合大学的独特优势。一是发挥教师教育的师范专业优势。该校的教师教育源于1906年创办的川东师范学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建立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2007年,为了更有效地探索综合大学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学校成立了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统筹学校教师教育的管理与发展,全面推进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2011年,西南大学以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并在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2013年,西南大学创建教师教育实验区,探索大学、地方政府、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U-G-I-S协同发展模式,构建“三段五级”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2020年,为主动对接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终身化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重新组建了教师教育学院,承担起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全校教师教育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由此,该校师范专业的优势被一直延续下来并得以发展。二是发挥教师教育的农业专业优势。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合并后,学校始终保持着农业专业优势。学校拥有涉农二级学院九个:食品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和水产学院。据了解,全国大概有十所综合大学近几年建起了农学院。西南大学涉农专业之多、建设农业专业历史之长、经验之丰富,是其他综合大学不可及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中涉农的内容比较多,其教师来源除农业院校外,还得依赖于综合大学的涉农专业等来培养。至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大多是工科专业,难以承担此项任务。西南大学在教师教育方面的农业专业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学校具有符合中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跨行业特点的院系与专业设置,有文、理、工等学科,涉及的行业有农业、化工、食品、信息产业、服装纺织、新兴行业等。由此可见,西南大学开设劳动教育专业、承担培养培训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任务是具备相应条件的。

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积极努力贯彻和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意见》,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但在工作中也遭遇到劳动教育师资紧缺的瓶颈。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热切盼望和强烈呼吁社会各界予以教师教育工作积极支持,为各地中小学输送大量优质的劳动教育教师。上述两校已在劳动教育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根据《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教师法修订意见》《强师计划》《劳动课标》等政策指示,把亟待解决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着手研究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力争分别成为新时代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培养培训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示范引领者,成为新时代国家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开创者。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是发展教师教育事业的大好契机,也是完善和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黄金时期。任务紧迫,时不我待。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劳动体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教育领域传统书籍的数字化发展——以人教学习网电子教材教辅为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反差——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