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李琪
煎饼果子机器人全程自动化,3分钟做一套;会跳“热舞”的四足机器人;灵动的水下智能仿生机器人;“一丝不苟”的船舶除锈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智能加油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技艺精湛的工业机器人;“可盐可甜”还“可人”的仿生机器人……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简称“大会”)上,这些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将渐渐融入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
8月18日~21日,大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在世界机器人“大比武”的这个舞台上,“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关键词不断被各大媒体标注。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成长壮大,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普遍应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本届大会有哪些亮点?展示了全球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的哪些新技术、新趋势?本刊带您到现场一探究竟。
宏观引领,一以贯之。国家政策陆续出台,企业创新不断,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在集聚创新要素方面发力奋进。2021年底,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和单位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更广领域,更多样态。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共设置论坛、博览会、大赛三大板块以及系列配套活动,共有24家国际机构参与,涉及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落地,从国内黑科技到国际视野,“高精尖”技术与产品集中亮相,30余款全球首发新品也在现场集中发布。
本刊观察发现,相比前几届,很多企业的关键零部件逐渐实现了国内自主开发,有关部门也更加关注机器人的后市场模式,机器人培训和竞技活动愈演愈烈,异常火爆。
研培结合,突出重点。很多企业在注重理论创新的前提下,也开始关注人才培养。当今时代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一方面是服务产业应用,一方面是服务人才培养,深圳市物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晓华提到,“我们发现在行业里面关于视觉人才还是很紧缺的,在产业里面有许多需要用视觉代替人眼去做质检、识别、引导、定位这样一些工作,目前大多数学校专业里没有开设视觉这门课程,我们也是第一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办工业视觉编程赛项引导人才培养,为产业人才培养服务,这是搞大赛目的和初衷。”
走进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厅,我们看到很多观众驻足倾听“邓丽君”动听的演唱,还有一群小朋友好奇地与“爱因斯坦”面对面互动。4天时间里,参观人形机器人展区的观众络绎不绝,灵动逼真的人形机器人也成为了大会的“耀眼明星”。
这些仿生人形机器人,不仅形象惟妙惟肖,还能够模仿人的动作与表情。在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展台上,“汇童”第七代高动态仿人机器人表演了走、跑、跳等一系列精细动作。该展台负责人介绍,这种机器人在升级之后,不仅拥有多自由度的灵巧手指,手臂、腰部、头部也都增加自由度,可以实现奔跑最高速度每小时6公里、跳跃高度0.5米、跳跃距离1米。
在大连蒂艾斯机器人公司的展台上还有一款仿生机器人,不仅与设计它的工程师长相一模一样,还能与真人互动交流。该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李博阳介绍,该款EX机器人凭借全身140多个自由度,能展现出鲜活姿态和表情。未来还将继续探索EX机器人在老人陪护、企业前台、政务服务、教育科普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很多参会嘉宾表示,未来将有更多不同类型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到更多领域,人类社会与机器人融合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展现了各自最核心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而其中,国产自主研发创新技术与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彻底打破了几年前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在机器人领域遥遥领先的局面。
北京正兴鸿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无人机部负责人沈观清说到:“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在无人机领域,我们的团队拥有很多专利,一些自主设计也是别人没有的。”
在大会工业机器人展区,北京史河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3款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据该公司CEO许华旸介绍,包括船舶除锈机器人、化工罐防腐除锈机器人和火电锅炉检测机器人在内,均为自主研发,目前已在工业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比上一年增长68%;服务机器人产量921.4万台,比上一年增长47%。2021年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也达到了101家,涵盖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各类企业。
今年的医疗机器人展区成为了热门,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参展的很多医疗机器人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特别是刚刚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北京柏惠维康股份有限公司,据该公司运营负责人周晓明介绍,此次参展的几款产品都属于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产品,真正打破了国外核心技术的垄断,无论是从产品外形还是核心零部件,机械臂、光学跟踪定位仪等都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真正做到了国产化。
大会工业机器人展区参观者互动环节
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北京大艾机器人董事长帅梅自豪地向本刊说道,在康复机器人行业,和国外相比我们是有自信的,并不存在短板。她表示:“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研发了专门应用于老年人步行的助力康复机器人,明年就会把该产品推向市场。”
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企业的热情创新,正推动国内机器人产业“百花齐放”“万马奔腾”。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李艾俐在谈及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时,不禁由衷地自豪与赞叹。
本届大会打破传统策展思路,坚持从应用需求端为导向,首次创新打造“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展示模式,国内外百余家机器人领军企业携500余件展品亮相展区。
在“机器人+农业”区域,北京思灵带来的养猪机器人能够完成养猪的繁杂流程,现场还展示了如何给猪打疫苗;在采摘区,一款智能采摘机器人正在采摘“形态诱人”的猕猴桃。在“机器人+医疗”区域,一位观众正在体验操控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远程剥蛋壳,只需坐在机器前,就可通过操作机器人灵活的“手臂”将鹌鹑蛋蛋壳小心翼翼剥落,而蛋体完好无损。据该公司首席商务官赵磊介绍,目前该款机器人已在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开展了临床试验且效果良好。在“机器人+物流”展区,来自京东物流的3D分拣机器人来回穿梭,活动自如。在“机器人+建筑”区域展示的广东博智林地砖机器人能够全自动快速铺砖,高效运转的测量机器人、高悬半空的外墙喷涂机器人各显“绝活”,吸引了众多目光。还有更多“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展示,能够让观众在现场深刻感受到机器人正在深度融入到工业、制造、农业、医疗、教育等各个行业。
疫情三年来,服务在一线的“大白”们辛苦异常,如何最大程度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及时轮休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很多企业专注于核酸检测相关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我们在大会现场看到清华大学、无锡百泰克生物技术公司、清春富智(苏州)高新技术公司联合推出了全自动快速核酸采集检测一体机等。这些机器人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运行,完成检测“流水线”。机器人产业的日益丰富,减轻了一系列重复而繁重的人力劳动,让社会运作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与此同时,机器人在更新着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在更深入地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创新发展、升级换代的重要机遇期。”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表示,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政策引导支持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工业机器人已在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随着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挖掘,机器人领域也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突破传统作业边界的新产品。
站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结束迈向崭新未来的这一刻,在万物智联、人机共融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我国机器人领域更多的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