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丽(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惠贞书院)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STEM 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学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STEM 教育理念下,我们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应主动利用生活中的有趣事例,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保障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有助于构建关系融洽的优质课堂,满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虽然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改革风”,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深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尽管教师们已经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紧跟教师的思路,听从教师的安排,才能尽可能地汲取更多知识,才能在考试时考出令所有人都满意的成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积极坚持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不要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关注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而不仅仅让其只会死读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改变。
在新课改的潮流下,一些教师尽管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做了些改进,但往往仍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性与科学性。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仍主要采用讲授法,这种方法貌似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实则不然。教师没有意识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现阶段他们对抽象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教师自说自话地讲授,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更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其长远发展。教师应采用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地、有质量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过分依赖参考教材,按照教材的安排来讲解,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不注重知识的拓展,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剥离,教师自己一味地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没有形成师生交流的友好课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都不够成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远不如成人,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手段,比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多媒体与传统纸媒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以一种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知识,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值得大力推广。
以下面的算式题为例:羽毛球每筒a 元,小青买了4 筒,给了营业员100 元,应该找回多少元。这样的数学题对一般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解答,他们在做家庭作业时遇到这类题目后,如果因为不知道解题思路就跳过不做,久而久之会助长惰性。由于数学课具有连贯性,一个知识点的欠缺会导致下节课难度更大,长此以往这个小学生甚至会放弃。但是,如果教师利用网络交流方式,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并且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就可以为小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其正确完成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引导学生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综合素质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他们在学习中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实际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将知识学到心里去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质疑精神,这也是小学生最为可贵的品质。当学生有质疑时,教师要积极正面地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及探究精神。如在进行“旋转与平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图形的具体变化过程。具体的动态图像演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究兴趣,引导其全身心参与其中,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也会深入思考。要鼓励学生合作研究,积极探讨相关数学问题,设定主题,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不断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与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关键,要以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围绕数学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积极体现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发展主线”的理念,鼓励学生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开展合作探究,有助于其全面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具体实践环节,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沟通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这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比如,在进行“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到如何进行周长计算。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小组,鼓励每个小组都讨论如何进行周长的计算,做出相应的小组结论,并派出小组代表分享观点。教师还应加以有效的、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周长的内涵。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能耗费时间较长,但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进行“行程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李和小刚家距离900 米,两人相对而行,小刚每分钟走80米,小李每分钟走60 米,问啥时两人能相遇?解决这种相遇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提出自己的思路,克服思维障碍,形成统一思路,并让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厘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顺利解决相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保障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需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关于“三角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三角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七巧板进行图形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组合图形,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课堂参与热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讲台上展示,并结合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做法,均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使之逐渐形成数学生活思维理念,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根据STEM 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更生动有趣、更先进灵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