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2022-09-14 23:32
电脑报 2022年35期

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农民在把种子撒进地里,在日复一日的全情陪伴中收获粮食,而电影剧本中的每一个字就像农民撒进地里的种子。

这部片子是一部好电影,却也是一部可以更好的中国电影。仅从抒情的角度看,它是精明且有效的。全片事无巨细地展现农村生活,却能牢牢锚定“土”(耕种的地和建筑的泥)的核心意象,将情感增厚,为羁绊赋形,做到形散神不散:穷人的命运就是扎根土地,风吹雨打,仍在默默隐忍中开出自己的麦花。但从一个了解电影语境的中国观众角度出发,这种将逆来顺受浪漫化的温暾做法背后,又有多少结构性的顽疾被草草略过?这片土地有太多值得且急需被讲述的故事,它们绝不该隐入尘烟。

影片讲述在一个拥有50亿用户的元宇宙U中,每个人都能开启自己的人生。17岁高中生铃,因年幼时母亲离世而变得沉默寡言。她不愿与父亲交流,不愿再开口唱歌,甚至对一直守护自己的阿忍也渐行渐远。为逃离灰色的生活,铃选择进入元宇宙的世界,摇身一变迅速走红成为闪耀的顶流歌姬。此时,她的巨星之路随着“竜”的意外闯入,而演变成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出逃。雀斑公主和神秘“恶竜”的真身有着怎么样的纠葛?

虽然本片褒贬不一,但我依然想说:很喜欢这部作品,作为一个Youtube直播、谷歌搜图、在社交网络上寻求认同的重度使用者,以及宏大演唱会氛围喜爱者,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喜欢它勇敢地涉足的每一条“支线”,和从视听上带给我美妙的享受。本片包装以“能够读取生物信息生成虚拟形象、高度沉浸的VR世界”这一科幻外表,内容上涉及了许许多多的“支线”:同学好友间的关系相处、虚拟世界里的自我装扮、网络红人和真实身份的鲜明对比、隐藏身份和自我揭露的矛盾。如此繁杂的话题,在短短2个小时的篇幅中阐述并不容易。

空调会驯服室外灼热的阳光;手机可以排遣人的孤独;电视和电脑可以使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洗衣机、冰箱和煤气灶,使得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简单的衣食再生产。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家用电器,与人构成了怎样的装置关系?本书是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探讨物的文化理论随笔集。

大多数作者的观照是将生命体作为永恒的歌颂物:一朵花、一只猫或者斜刺里逃窜的蟑螂。汪民安勇于打破这种程式,他扩大了标的物,他从有机体推到无机体,他认为无生命之物也是值得歌颂的,并且有歌颂的绝对理由。歌颂的前提是拥有激情,激情推动着写作欲望。

萨珊波斯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大文明策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似性,都建立过帝国,都具有专制及多元色彩。中国与罗马(拜占庭)、中亚等的交往,无论陆海,都是绕不过波斯的。因此,探讨波斯与中国的关系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利用多语种文献以及中西方考古文物资料,着重探讨了萨珊波斯与中国的互动关系,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的转译与适应等问题。

该书利用多语种文献和中西方考古资料,搜集了100余幅精美的文物图片,还原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丝绸之路的广阔舞台上,演绎过的神奇壮丽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抽丝剥茧、层层揭秘,鸵鸟与鸵鸟蛋、胡人驯狮表演、马球运动等如何传入中国并风行于世。所涉及的内容小到物品、物种等的交换与交流,大到技术、思想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力图修补中外文明交往史上这块模糊的“拼图”。

博物学家、保护生物学家索尔·汉森走访50余位学者,亲历野外考察发现,每一种动植物都展现出令人惊奇的生存策略:通過迁移、适应、进化来应对气候变化。调查与实验佐证了个体的反应有时可以决定种群、物种甚至整个生态群落的命运。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  对于人类而言,意识与行动之间似乎总有一道鸿沟。但有这么一群生物,面对生存的威胁,它们不会妄想改变,只会尽所能应对,它们是自然世界的冒险者,观察它们你会发现:行动起来,生命总有办法。

气候变化有一个罪魁祸首——二氧化碳,它经常被提到但很少被解释。当有人改变了你习惯的规则时,你自己旧的习惯和策略则很难随之调整。在自然界中也是如此,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全球物种的竞争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动植物要跟上节奏,面临四大挑战。热浪、寒潮以及其他极端气候事件已经成为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人类措手不及之际,自然界的动植物早已开始行动,在经历了今年的极端天气之后读这本书,特别感触。

林帝浣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