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作用下堤防岸坡工程稳定性与渗流场特征研究

2022-09-14 05:38杨俊鸽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渗透系数堤防渗流

杨俊鸽

(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营离不开地基土体,特别是与土体密不可分的岸坡工程[1-2],水利工程中大多岸坡工程势必会经历干湿效应、降雨条件等[3-4],研究在多种自然工况因素影响下岸坡工程安全稳定性与渗流场特征,对推动堤防、坝体等岸坡工程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彭和鹏等[5]、眭敏磊等[6]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边坡模型,施加相关荷载条件,获得了边坡安全系数与工况条件的关联性。李国维等[7]、吴忠等[8]根据岸坡土体特性,采用物化改良方法分析土体力学特征,为岸坡土体的改良加固提供基础试验依据。曾强[9]、雷怡等[10]专门研究岸坡内渗流场分布特征,探讨坡内流场非稳定因素,分析岸坡内流场特征,为岸坡防渗加固提供参照。而对于岸坡护坡方法来说,党海平等[11]、黄艳婷[12]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了不同护坡方法下岸坡运营期稳定性变化,扩展了岸坡加固方法。从上述已有研究成果可知,综合稳定性与渗流场特征开展岸坡安全性评价很有必要,本文采用室内渗透试验与Midas GTS仿真建模手段开展了岸坡土体渗透特性测试、渗流场模拟计算及安全稳定性分析,为工程防渗、护坡及坡体加固等提供计算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重要水利枢纽,其承担着地区防洪调度、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等水利功能,原设计蓄水库容为320万m3,正常蓄水位19.5 m。该水库工程包括有堤防、泄洪闸及引水灌渠。目前,堤防工程最大高度为21.6 m,无防浪墙及二次加高挡墙等结构设施,原堤防基础乃是原位地基,仅进行防渗垫层及注浆加固处理,承载力与泄洪闸加固后地基相差较大,堤防断面形状如图1所示,图1中A1为碎石土,A2为壤土,A3为粉质黏土。由于该水库工程为区域内水利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因而有必要对其堤防工程开展加固,特别是堤防两侧岸坡稳定性,该堤防地基土体以软弱黏土为主,沉降变形较大,特别是岸坡内易形成潜在滑移面,对堤防工程带来较大威胁。因而,在考虑堤防工程现有地质条件前提下,对该岸坡进行“检修”调研,获得该堤防岸坡工程稳定性及渗流场特征。

图1 堤防断面图(单位cm)

2 材料与方法

针对岸坡土体渗透特征,在现场钻孔取样后在室内精加工成环刀土样,采用STS渗透仪开展变水头渗透测试,该装置首、尾设置有供水及放水装置,并配备有带计量的水头管。由于该堤防岸坡土体渗透系数较大,因而试验过程中分次击实土体,确保环刀试样间压实度,由于不同击实次数势必会影响环刀土样密闭性[13],因而本试验中分别设定击实次数为1次、2次、3次、4次,当土样4次击实后,即可表示土样压实度达100%,而击实1次、2次、3次分别表示压实度70%、80%、90%。试验前每个试样颗粒在制备前均烘干、重塑,制备后试样含水量控制为13%~15%,所有试验土样的质量、取样地点均保持一致性,确保试验结果可靠性。

不仅需研究岸坡土体渗透特征,同样也要探讨土体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渗透演变过程,故采用抽真空饱和机与烘干箱开展岸坡干湿循环模拟。每次将制备好的饱和试样放在烘干箱内保持8 h,后将试样采用真空饱和机完成饱和试验,1轮干湿作用完成。

从试验方法可知,本试验中土样渗透测试包括有干湿循环次数与压实度影响因素,分别测定各试验方案组土样渗透特性,试验方案如表1。

表1 各组渗透试样试验参数

针对岸坡静力稳定性与渗流场特征,采用Midas GTS仿真平台开展建模分析[14],并结合堤防实际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所划分的网格单元以实际土层为本构模型依托,如图2所示。并依托仿真平台分别在模型顶部、底部设定透水和不透水边界条件,所有降雨条件因素的叠加通过瞬态径流设定,而模型土体渗透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由实测确定,并假定干湿循环影响面作用点位于岸坡土体上,在统一地下水位4 m的计算基础下,采用稳态法计算获得初始孔隙水压力分布,如图3。

图2 岸坡有限元模型

图3 岸坡初始孔隙水压力分布

3 岸坡工程稳定性特征

3.1 坡内土体渗透系数特征

基于岸坡土体渗透测试,获得干湿循环与压实度耦合因素影响下土体渗透系数变化特征,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看出,干湿循环次数与土样渗透系数具有正相关关系,当循环次数愈大,则渗透系数愈高,但渗透系数的变化增幅在减弱,当压实度均为90%时,无干湿循环条件下试样渗透系数为1.53×10-8cm/s,而循环1次、3次、5次后,渗透系数较前者分别增长了1.65倍、14.30倍、35.80倍,随方案每增多1次循环,渗透系数平均增长了1.12倍,但增长空间集中在循环次数0~3次,表明随干湿循环作用后,试样渗透特性逐渐处于劣化发展过程。当压实度为70%、100%时,每增多1次干湿循环,渗透系数平均增长了6.44倍、0.77倍,分析可知压实度愈大,此时干湿循环对试样渗透特性的促进效应在减弱。软弱黏土颗粒骨架在环刀内受到多次击实后,压实度较高,颗粒骨架结构完整性、紧凑性及抗损伤效果均较大,而干湿循环作用本质上是对土体颗粒骨架孔隙的一种扩展、延伸作用[15],当试样本身压实度较高时,颗粒骨架孔隙的延伸较困难,因而可抑制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渗透特性。当干湿循环条件因素一致时,压实度愈高,则渗透系数愈低。从各干湿循环方案来看,压实度提升10%,渗透系数降低了0.93~0.99倍。此即印证了压实度对土样渗透系数的约束作用,对堤防岸坡土体渗流安全性来说,应分层压实岸坡土层,控制岸坡内土体滑移面,增大压实系数。

图4 土体渗透系数变化特征

3.2 干湿循环影响岸坡稳定性

为分析干湿循环作用对岸坡安全稳定性影响,本文在Midas GTS仿真平台完成了岸坡安全系数计算,获得了岸坡安全系数影响变化特征,如图5。其中计算模型为图5(a)所示,土体参数按照土工试验取值,以折减系数作为安全系数求解原则,分析图中安全系数变化趋势可知,循环次数与岸坡安全系数为负相关变化,在相同降雨时长30 min下,干湿1次时安全系数为3.61,而循环每增长1次,在该降雨条件下安全系数平均减少了0.11,而在降雨时长90 min、150 min、240 min下安全系数随干湿循环次数平均减少了分别为0.13、0.15、0.26,当降雨时长愈大,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效应更显著,径流更易在岸坡内土层产生渗透通道,导致局部出现突涌点,因而产生安全系数降低现象。当降雨时长愈大,同一干湿循环下岸坡安全系数为递减态势,但降幅逐渐增大,在循环2次下,降雨30 min岸坡安全系数为3.4,而在降雨60~150 min区间内,随降雨每增大30 min,安全系数平均降低了0.027,但在降雨150~240 min内,安全系数的降幅最大可达0.15,平均降低了0.12。而干湿循环次数增多后,岸坡安全系数随降雨时长变化均是如此,为堤防岸坡安全性,应对坡身进行防护加固,减弱雨期干湿循环影响。比较干湿循环与降雨时长两者耦合影响可知,在降雨时长影响岸坡安全系数降幅时,不同干湿循环下差距较小,即干湿循环作用较弱,表明降雨径流因素对岸坡稳定性影响高于干湿作用。

图5 岸坡安全系数影响变化特征

4 岸坡工程渗流场影响特征

基于图3模型初始孔隙水压力分布,借助Midas GTS流场模拟获得干湿循环作用、降雨时长因素影响下岸坡内渗流场特征,本文以坡身内孔隙水压力参数为典型对象分析,如图6所示。

图6 岸坡孔隙水压力影响变化特征

分析图中每个研究方案下坡身内最大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可知,当降雨时长一定时,干湿循环次数愈多,则孔隙水压力愈大,且增幅较稳定,在降雨60 min时长下,干湿循环1~4次方案中,各循环次数方案间坡身最大孔隙水压力的增幅分别为0.82~0.88倍,由此可知,岸坡内孔隙水压力受干湿循环作用影响,其分布状态较稳定,每一次干湿循环作用均会造成岸坡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从岸坡土体特征分析可知,黏性土自身孔隙较多,在无理想压实状态下,干湿循环作用会对其内部渗透通道的形成产生“恒量”效果。

当处于同一干湿循环次数方案中,降雨时长愈大,孔隙水压力递增,且增幅为先慢后快的态势,在循环1次时,降雨30~120 min各方案间坡身最大孔隙水压力的增幅分别为0.15倍、0.18倍、0.22倍,而在降雨时长150~240 min方案内孔隙水压力的最小增幅都已达0.29倍,此种现象在干湿循环2~4次下均是如此。干湿循环叠加作用下,降雨时长对岸坡渗流场影响更为促进,而降雨时长因素本质上反映了降雨径流条件,故干湿循环可正向促进降雨径流活跃性[16]。从堤防岸坡稳定性考虑,应针对岸坡易受到干湿作用的土层处开展防渗加固处理,确保岸坡内渗流场稳定。

5 结 论

(1)干湿循环次数与土样渗透系数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增幅递减;压实度愈大,干湿作用对试样渗透特性的促进效应减弱;压实度愈高,则土体渗透系数愈低,在各干湿循环次数下,压实度每增大10%,渗透系数平均降低了0.93~0.99倍。

(2)干湿循环次数愈多,岸坡安全系数愈低,降雨时长愈大,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效应更显著,降雨时长愈大,岸坡安全系数为递减态势,但降幅递增。

(3)干湿作用、降雨时长与孔隙水压力均为正相关变化;但干湿作用促进增幅较稳定,且干湿作用可促进降雨条件对岸坡渗流场影响效应。

猜你喜欢
渗透系数堤防渗流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充填砂颗粒级配对土工织物覆砂渗透特性的影响
酸法地浸采铀多井系统中渗透系数时空演化模拟
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深基坑桩锚支护渗流数值分析与监测研究
水泥土的长期渗透特性研究*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长河坝左岸地下厂房渗流场研究及防渗优化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不同类型渗透仪下渗透性能对比分析及性能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