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格平 林 川 王 群 张雪峰 徐秋发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航天飞行器底部发动机突然点火的瞬间,会产生高温燃气冲击,这种剧烈的热震作用会使附近结构尚未出现烧蚀就发生碎裂,进而导致结构失效,因此,热防护结构抗热震性是飞行成败的关键。在飞行器结构设计中,一般采用具有良好抗热震性的特种石墨为防热结构,影响石墨抗热震性因素很多,如物理性能、微观结构、结构尺寸等,一般都采用发动机试车的方法定性地判别抗热震性的好坏,不易通过计算方法来精确求得。
本研究试图采用工程计算、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完善石墨抗热震性能表达式,识别材料性能中对抗热震因子敏感的参数,对不同石墨制品的抗热震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发动机试车结果进行对比,为后续特种石墨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所谓抗震性或抗热冲击性即材料抵抗急热急冷的能力,根据定义[1],加热或冷却速度大于93 ℃/h 叫热冲击。现代工业中许多机械零件或构件是在热冲击条件下工作的,最典型的例子则是飞行器尾部底端防热结构,局部温升能达到1 800 ℃/s 以上。热冲击条件下产生的热应力是动态,其作用效果比静态应力大得多,往往足以使韧性材料产生脆性破坏。热冲击条件下,结构件变形断裂是失效的主要形式,这是热冲击裂纹扩展所引起的,正确地评价石墨材材的抗热震性能,揭示石墨微观结构对热冲击裂纹扩展方式的影响,改善和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已成为特种石墨研制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热震过程中,材料产生的热应力
式中,ɑ 为热膨胀系数,℃-1;E 为弹性模量,MPa;u 为泊松比;ΔT为温差,℃。
由式(1)可以看出,在热震过程中,石墨受到的热应力与石墨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正比。
通常,抗热震性可用热应力阻值R 表示,它是材料某些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复合函数,与热应力呈反比关系[2]
式中,ɑ 为热膨胀系数,℃-1;E 为弹性模量,MPa;u 为泊松比;S为抗拉强度,MPa。
该公式仅适用于高速给热的大面积而低导热率的平板试样,对处于飞行器发动机底部热流的石墨试件来说,该公式没有考虑热学参数对局部温度传递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修正,加入热导率K,表达式[2]为
式中,K为热导率,W/(m·K)。
根据文献[3]记载的石墨材料性能(表1),热试车试验结果见表2,按式(3)计算,KS-8高强石墨热应力阻值R比T704、T705石墨低得多,但在实际SRM点火试验考核中,KS-8 石墨抗热震性能却明显优于T704、T705石墨。切应变。
?
?
在以往型号研制中,在热应力阻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还不能靠数据完善表征抗热震性能的优劣,需要进一步用发动机试验进行实际考核。
上述热应力阻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不符的原因在于式(3)没有考虑石墨的微观结构(图1),因特殊的热震环境,特种石墨一般采用中粗颗粒,故形成的孔隙可吸收较大的热应变,使热应力松弛,减轻材料破裂的机理,这种方法不但在石墨材料中适用,而且在陶瓷材料、金属粉末冶金材料中均得到验证。
由于石墨的热震破坏是沿微观孔隙扩展的剪切破坏,根据诺顿剪切理论,热震因子[4]
式中,ɑ 为热膨胀系数,℃-1;K 为热导率,W/(m·K);ρ为体积密度,g/cm3;c 为比热容,J/(g·℃);φ 为最大剪
孔隙对石墨抗热震性能影响很大,最大剪切应变跟气孔形状及数量息息相关,根据断裂理论,脆性材料在断裂前没有显著的非弹性变形,破坏是突然性的。当材料受应力负载时,在其平均应力还未达到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时,在不规则气孔的曲率最大尖点区域却已产生应力集中,局部应力达到或超过断裂应力,于是裂纹扩展,当局部区域的气孔达到一定数量,裂纹持续扩展,最终断裂。因此,本研究提炼出气孔的曲率半径R 和孔隙率h 作为修正最大剪切应变φ 的2 个关键影响因子。在石墨生产工艺中,由于曲率半径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磨粉工序中的细粉粒度L表征气孔孔径大小,石墨颗粒的粒度越大,形成的石墨产品气孔孔径也相对越大,同时考虑产品宏观尺寸对结构热震性的影响,将引入细粉粒度L与产品的当量厚度d的无量纲比值L/d,而孔隙率
式中,ρz为真密度,g/cm3,无孔石墨的理论密度(真密度)为2.26 g/cm3;ρ为体积密度,g/cm3。
根据最大剪应力理论,最大剪切应变φ又可以表示为
式中,ɛ为拉伸断裂应变。
综上所述,热震因子
式中,f1、f2的函数形式可根据具体试验数据拟合得出。
本研究采用Exfm 裂纹扩展计算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50 mm×50 mm 的平板Maxps损伤有限元模型,在上面制出一定孔径的初始缺陷,有限元模型见图2,通过预定温度场的方式给定热载荷,以裂纹扩展长度表征热震因子,通过材料参数的调整,根据模拟结果计算最终函数形式。
分别模拟密度ρ=1.2、1.7、2.2 g/cm3,其余参数相同,得到的裂纹扩展长度见图3、图4、图5。
将上述结果代入式(7),拟合求得f2=-0.134 7h2+0.009 4h+0.249。
分别模拟石墨平板试件中心圆孔R=5、10、15 mm时,其余参数不变,同一时刻裂纹长度分别为5.43、8.95、11.75 mm,见图6。
将模拟结果代入式(7),拟合求得f1=0.570 6 R0.705。
同时,材料的热扩散系数λ=K/(ρc),mm2/s。
因此,优化后的热震因子
为更好地评价石墨材料抗热震性,本研究用同样的工艺生产了2 批次M/Y 共4 种石墨,其中01 批2种石墨分别以M1、Y1表示,02批2种石墨分别以M2、Y2 表示,每种石墨取轴、径各30 根试棒测试材料性能,在泊松比u 取0.2,试件当量厚度d 取1 μm,不同性能情况下的热震因子S见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除M2 轴向热扩散系数异常偏低导致轴向热震因子计算结果低之外,M2、Y2 的热震因子明显高于M1、Y1,计算结果表明,M2、Y2 石墨具有更好的抗热震性能。
?
为验证上述结果,本研究取4种石墨M1、Y1、M2、Y2 各2 块,进行全尺寸发动机地面点火试验,发动机选取实际工况型号,试车燃气流温度在1~2 s 内升至1 800 ℃,持续60 s,试车后石墨热震结果见表4。
?
从表4可以看出,M2、Y2石墨的抗热震性能优于M1、Y1 石墨,验证了修正热震因子理论公式的工程适用性。
M2、Y2 石墨相比 M1、Y1 石墨材料的细粉粒度提升8%~10%,制成的石墨材料气孔孔径更大,增加了石墨制品的缓冲(吸收)热应力能力,该因素对于抗热震性作用非常重要,在以往的工程计算中往往被抗折强度等机械性能更高,但电阻率和热膨胀系数等热学性能变差了。因此,可以得出3个工艺机械性能由高到低的依次为二浸三焙二次沥青浸渍、二浸三焙二次树脂浸渍、一浸二焙;3 个工艺热学性能依次为一浸二焙、二浸三焙二次树脂浸渍、二浸三焙二次沥青浸渍。忽视,导致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不一致。
本试验中M1 与Y1 虽然都出现了裂纹,但M1 试件是贯穿裂纹,Y1 试件是细小裂纹,M1 的热震因子稍高于Y1,可能是内部气孔形状及分布决定了试验结果差异,优化抗热震因子将内部气孔当作理想圆孔计算,实际产品中,气孔形状会变成椭圆,或者尖点,造成曲率有很大差异,影响抵抗裂纹扩展能力。
研究采用工程计算、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石墨抗热震因子进行了修正,通过识别敏感参数,将孔隙率及气孔曲率半径引入公式,对01、02 批M/Y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地面发动机点火试验,验证了02 批M/Y 石墨抗热震性能优于01批M/Y 石墨。修正后的热震因子在一定程度可用于指导特种石墨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