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性体位架摆放截石位在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体位护理中的应用

2022-09-14 02:36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手术室476400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肌瘤

董 断 邵 静 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476400;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巨大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时为便于手术医生操作,需强迫患者保持截石位体位,但体位摆放不当极易造成患者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1],因此采取合适方式进行体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体位架存在舒适性差、应用复杂、术野暴露范围小等弊端,不仅无法得到患者满意,手术医生也存在较多意见[2]。马镫性体位架也是摆放截石位时使用的一种工具[3],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相关研究不够深入,仍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因此,本文选择我院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中采用马镫性体位架进行体位摆放,旨在明确其应用效果,为临床体位护理提供更有效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89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传统体位组44例和马镫性体位组45例。其中传统体位组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9.84±6.03)岁,病程1~13个月,平均病程(7.21±1.73)个月,体质量指数19.21~24.18,平均体质量指数21.70±1.24;马镫性体位组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9.25±5.32)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7.84±2.08)个月,体质量指数19.48~25.03,平均体质量指数22.25±1.39。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中关于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肝、肾功能正常;(4)下肢无血栓病史。排除标准:(1)近期行下肢手术治疗;(2)下肢有水肿、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症状;(3)患有精神障碍疾病,无法正常沟通;(4)下肢残疾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全身麻醉,手术操作均为同一医生。

1.3.1 传统体位组采用传统体位架摆放截石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进行全身麻醉,随后护理人员将患者移动至手术台尾部,臀部贴近手术床边缘,然后将患者双腿放置于两侧体位架上,使两侧托腿架位于腘窝处,小腿位于托腿板正上方,双脚外展45°并自然下垂。

1.3.2 马镫性体位组采用马镫性体位架摆放截石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士先将马镫性体位架组装摆放好,首先将腿架固定于手术床两侧,高低一致,保持对称,然后将一侧腿架支撑杆插入固定卡中,注意辨别左右,待患者仰卧于手术床后再固定另一侧。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依据患者体重、腿围,指导患者正确穿戴露指弹力袜,弹力袜穿戴至大腿下1/3处,避免影响手术消毒。在手术床尾部摆放啫喱体位垫,腿架支撑处采用海绵布包裹。麻醉前引导患者移动至手术床尾部与腿板交界外8cm处,然后将患者双脚放置于支腿杆的脚蹬中,以固定带固定患者脚部和小腿,并取下手术床腿板。结合患者的舒适度及手术需求调节滑杆。放松脚蹬固定卡,依据患者身高调节脚蹬位置,保持两侧脚蹬固定于相同位置,且脚与脚蹬完全贴合。将患者小腿放置于托腿架上,大腿、小腿与腘窝的角度应<170°,患者双腿的外展角度调整为100°,脚蹬的高度依据术中医生需要随时进行调节,但需保证双腿为同一高度,患者脚尖、膝盖和对侧肩膀处于同一直线。摆放好体位后注意询问患者是否舒适,出现不适时及时依据情况调节。患者身体上部保持仰卧姿态,以肩托支撑患者两肩位置,避免身体滑落,肩托部位同样放置啫喱体位垫。患者双臂位紧贴身体两侧,双手手掌向上摆放,体位摆放结束后再次检查全部约束带是否固定牢固,检查无误后开始实施麻醉。术中可依据手术需要,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遵医嘱适当调节患者的体位。

1.4 观察指标

1.4.1 术后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两组术后舒适度,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0~3分为Ⅰ级舒适;4~6分为Ⅱ级舒适;7~10分为Ⅲ级舒适。

1.4.2 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统计两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疼痛、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1.4.3 手术医生满意度:每次术后调查两组手术医生对患者术中体位摆放的满意度,包括术野暴露清晰度、操作便捷性等,满分100分,90分以上表示满意度高,60~90分表示满意度一般,60分以下表示满意度低。手术医生满意度=(满意度高+满意度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4 时间指标:统计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

1.4.5 压疮发生情况:采用NPUAP压疮分期系统[6]评估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Ⅰ期:皮肤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但皮肤完整,局部有红肿、麻痛感;Ⅱ期:局部皮肤呈紫红色,表现为浅表开放的红粉色创面或水疱,无坏死组织溃疡,有疼痛、硬肿感觉;Ⅲ期:全皮层破损,可见皮下脂肪,有腐肉但未涉及深部组织;Ⅳ期:全皮层缺损,伴有骨骼、肌肉暴露,伤口表面有腐肉或焦痂。

2 结果

2.1 术后舒适度 马镫性体位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高于传统体位组(u=3.879,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舒适度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马镫性体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传统体位组的22.73%(χ2=6.375,P=0.012<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手术医生满意度 马镫性体位组手术医生满意度为93.33%,高于传统体位组的77.27%(χ2=4.601,P=0.032<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医生满意度比较[n(%)]

2.4 时间指标 马镫性体位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短于传统体位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时间指标比较

2.5 压疮发生情况 马镫性体位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优于传统体位组(u=4.617,P<0.001),见表5。

表5 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手术体位摆放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受生理解剖结构特点影响,术中需采取截石位,便于医生获得良好的视野[7-8]。但长期保持截石位易为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及并发症,因此,优化体位摆放方法成为手术室护士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结果显示,马镫性体位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传统体位组,且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也显著优于传统体位组(P<0.05)。传统截石位体位架在患者位置摆放后需较长时间进行角度及位置调整,且术中因手术需要变换体位时需重新摆放体位,花费时间较多,而马镫性体位架的体位摆放角度基本固定,仅需微调,且术中变换体位时仅需控制手柄自动调节即可,时间较快,极为便捷[9]。另外,马镫性体位架中所包含的腿架、马镫、弹力袜、压力垫等均能改善患者受压部位的受力情况,且外展角度设计极为科学,患者长时间保持截石位的舒适度较强[10]。本文结果还显示,干预后马镫性体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压疮发生情况均优于传统体位组。分析原因认为,传统截石位体位架的腿架位于患者的腘窝处,支撑面积小,长期压迫患者腘窝神经,且麻醉后患者下肢无自主调节意识,自然下垂后受重力影响,极易出现神经损伤和下肢肿胀,造成患者术后下肢疼痛[11]。但马镫性体位架为万向调节腿架,受控制手柄操控,可随意进行体位及外展角度调节,且马镫的独特设计也能降低腓肠肌和腘窝处的压力,降低了对腓总神经的压迫,弹力袜也可完全包裹脚踝、腓肠肌,减少受力、受压[12]。其次,传统截石位摆放时患者臀部位于床尾边缘处,两侧大腿的支撑力全部汇聚于骶尾部,骶尾部承受压力过多,极易发生压疮[13]。而马镫性腿架的支撑部位在小腿处,臀部位于床沿外,背部和臀部分担了大腿的支撑力,因此骶尾部受力减小,压疮发生率降低[14]。本研究术后对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发现手术医生对马镫形体位架的摆放效果更为满意。马镫性体位架具有360°多方位调节功能,调节角度精确,能满足手术医生术中各种体位变换需求,使术野暴露更充分,手术操作更为便利,也能减少传统体位架调整时的烦琐程序,工作效率更高,故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马镫性体位架为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摆放截石位,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压疮发生率,还能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肌瘤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