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佳 张盼文 张海丰 吴云飞 曲荣军
我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在和平的环境下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化的巨大进步。每年上千万的就业需求成了科技进步衍生的另外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那就是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情况下如何使就业转型,让上千万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又能有效推动经济进步和发展,这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思考的层面。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中国发展重要意义,这是国家领导人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实施该战略的重点和方向,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全世界从中国领导人的口号中听到了中国发展的又一巨大的思想指引和战略举措。尤其是在高校创新创业成了管理者和师生热衷的谈资。因此,在这种“双创”背景下,国家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稳定与和谐,就需要每年上千万毕业大学生创业。何谓创新,怎么创业,如何做与怎么做成了大家谈论不休的话题。毕竟大学生从以学业为主转变成了既要学业还要既有创业思维,同时还要创业。这个思想的鸿沟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这个障碍能否真正逾越,成了“双创”最终在社会发展进步与稳定以及学生就业质量中扮演着什么样角色的问题。我国在大学生创业上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具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模式也在趋于成熟、稳定、进步和继续发展之中。大学生创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繁荣已经潜移默化地植根于人民心中。但是这对于一些地方高校,尤其一些经济发展不发达地区存在的问题却凸显出来,这是笔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文献研究,美国的莫里斯、劳伦斯等学者从1982年到1992年在创业的有关刊物上对创业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高频词就是创新、新企业与新冒险、创造、追求机会、风险承担。著名学者杰弗里·蒂蒙斯和小斯蒂芬·斯皮内利(2008)在其《创业学》(第六版)一书中主要阐明创业者是积极的,正视相互竞争的,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他们能够不断从失败中积累经验。
通过文献梳理,在1997—2019年CNKI文献数据库中有912篇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研究创新创业,而且自从2014年国家从战略角度提出“双创”后,各种研究成果更是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同时也从研究者和国家层面出版了80多部相关专著,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共青团中央编撰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和张玉利的《创业管理》。这些期刊、学位论文以及著作阐述了创业相关发展历史和原理,可以说我国在创业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其研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却是从适合我国国情的角度出发,形成一个持续反思改进的创业研究—实践—反思—理论总结—创业实践这样一个系统性的闭环健康循环管理系统,我国在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精神孕育、实践成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研究者也发现了一些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上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创新创业在我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研究了H省部分地方高校双创的发展情况。主要从有无独立的创新创业机构、制度、运行、管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等方面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地方经济不发达的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访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包括职业院校都设置了负责创新创业的管理机构,如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部等机构,但是还有个别院校并没有这样专门管理机构。通过研究发现在设置管理机构的部门也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是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本身不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素质。试想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不是这个部门专业人士,他如何有效推动负责工作的健康管理与运行,又如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二是创新创业的奖惩机制等制度没有或者不完善。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在我国起步较晚的创新创业,如果没有明确的运行机制和奖惩制度,那又如何能深入管理者和参与者、指导者的心中,又何谈心存敬畏,努力行事,而不是人浮于事呢?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在地方高校配备创新创业专门机构的同时,可以说显现出地方高校对“双创”的重视程度的情况下,另外一个问题却体现得特别突出,那就是这个机构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是创新创业专业人士的少之又少。这些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讲课的却是从没搞过创业的辅导员、普通教师等非专业人员,那么我们试想,如果讲课人员擅长电脑与口才,对创业成功人士案例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述还行,否则恐怕这门课程就成了流于形式催眠之神曲而已。通过学生问卷和走访发现,一些地方高校在这个方面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配备不足成了掣肘“双创”发展的又一大主因。
创新创业做到什么深度,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地方院校顶层设计,如果领导层看不到它的重要性和潜力,那么下面运行机构难免懈怠和缺乏动力。一些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机构后,管理层对其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如何给予支持和配套解决问题却鲜有人过问和关注,虽然可能会过问一些创新创业比赛得了什么项目获得了什么成绩,为之表扬点赞后就再无其他措施使用,后果可想而知。
创新创业虽然在我国已运行了近10年的时间,成果不可谓不丰硕,但其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甚至认识的不到位情况。比如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师、学生乃至管理者都说,我们是在校大学生,正是学习的时候,有限的时间不学习、不以学业为主,那不是南辕北辙,顾此失彼,不顾主要矛盾,丢掉西瓜捡芝麻。此类认识不绝于耳。老师乃至管理者都是这样的思想,那么还能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落地生根,发展进步吗?思想认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源头,如果我们思想上就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地位与作用,那么还能谈到其发展与成绩吗?还能谈到其对我国和平稳定发展的巨大贡献吗?
党中央和国家领导都在讲“双创”的重要性,要摆在战略高度,可是具体执行就要落在高校和地方政府。我们清晰地知道,在高校,学生可以更多地学习到理论,但是如果靠在学校实践和创业,这个战场太小或者属于严重匮乏。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解、扶持和支持。通过走访研究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还有错误认识和理解,他们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会天南海北地去企事业单位应聘找工作,谈什么创业没有用。因此,当大学生去寻求创业支持和帮助后,很多会被拒之门外,他们担心创业带来的资金和其他风险,而没有想到大学生创业后的意义、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巨大的机遇。这个机遇的转化不论对国家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惠及国家利益、安全与稳定。
由于管理机制、师资力量、认识程度、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孕育,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和策略。
要想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入脑入心,必须让他们明白创业精神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不胜就失败,除了这两个选择还有没有其他,其实认为成功和失败两个极端本来就是对创业精神的错误认识。从老师的角度要让大学生明确创新创业并不是非胜即败。创业精神应该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迎难而上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质。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大学生在就业、生存资源有限甚至缺乏的情况下,敢于面对现实,挑战自我,以不屈不挠的品质和毅力,实现人生价值打破固有思维,树立“条条道路通罗马”“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全新理念。
要想使高校创业精神孕育开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和职业的师资队伍。因此,要引育并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友的优秀资源,丰富师资力量。我们知道在人生前行的路上老师这个指路明灯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创新创业发展上也同样如此,学生遇到良师就是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因此,各高校必须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配备上有精准的策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将政策向师资队伍倾斜,每年要派出年轻骨干力量外出培训,积极鼓励有识之士和年轻教师攻读创业创业有关的学历学位,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反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同时还要挖掘校友中创业取得良好成绩的人士,请他们回到母校,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用他们自己鲜活的案例和生动而又有刺激的经历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行动。
创业一定需要资金的支持,要想获得创业的体验、追求成功的喜悦,必须有人生的第一笔赞助和支持,这可以来自家庭、社会和政府。政府的力量不容小视,政府的资金扶持会让创业的政策深入人心,让大学生感受到政策允许和支持,也感受到创业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他们可以大踏步地走出去,不怕失败,因为有国家和政府支持,不拍摔倒,因为他们做出了与国家利益一致的选择。当然,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是无息或者低息贷款,这样就可以使这些年轻创业者坦坦荡荡,没有太多压力大胆尝试创业,成功面前有喜悦,回馈社会;哪怕是失败了也要总结经验,轻装上阵,东山再起,因为有国家和政府做坚强的后盾。
综上所诉,创新创业已经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走过了有风雨也有彩虹的10年路程,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但是我们也感受到了由于地方经济和高校地域等原因导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要想让大学生创业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正视所面临的师资、认识、政策、资金的影响和桎梏,只有合理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全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能协同发展,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