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3 13:31丁憐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自媒体问题及对策

摘要: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人都能化身“记者”,变身自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这让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中,自媒体依靠即时性和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打破了在以往信息传播中由传统媒体最先最快发声的局面,而公众也拥有了更多接收消息的渠道。但同时,自媒体的兴起也让新闻传播产生了诸多如信息碎片化、片面化、虚假信息横行、错误引导社会舆论等消极影响。文章围绕新闻学理论,结合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通过分析自媒体传播的消极影响,结合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求真、正确引导舆论等职责,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及媒体融合等方面,结合相关事例,就自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有益探讨。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利弊;传统媒体;新闻采编;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2;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6-0150-03

从博客时代开始,自媒体渐渐进入了大众视线,又通过微博快速发展。如今,随着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流行,自媒体的群体迅速扩大。在这个“人人都能化身记者”,成为新闻的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充当起新闻媒体的角色,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中,信息通过自媒体的几何式传播,能迅速在公众中引起关注。但自媒体对信息的传播来说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一、自媒体传播的利与弊

(一)自媒体传播的正面影响

自传媒是一种伴随数字通信技术与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介。它的产生得益于越来越便捷的网络环境,尤其是在手机网络功能越发强大,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公众打开手机就能够随时随地发布、了解、获取资讯,且自媒体的参与者、受众面和年龄层不断扩大。目前,自媒体最常见几种形式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QQ、论坛等。由于消息传播泛渠道广,再加上不需经过新闻媒体“采、写、编、发”的流程及严格复杂的审核监管制度。因此,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主流新闻媒介,自媒体的消息传播方式更便捷,传播范围更广泛,传播速度更迅速,这使得受众往往能够优先于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获取到信息。同时,在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中,信息经过自媒体的传播,引起的舆论可以快速发酵,能对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推动网络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二)自媒体传播的负面影响

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和“事实”是其中的关键,新近是最新最近的时间,事实表示事件真实。然而,自媒体发布的信息过于追求时间上的高效率,容易忽视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自媒体传播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缺乏考证和专业性,再加上自媒体参与者的素质良莠不齐,这也导致了公众接收到的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一些不当、不实的内容很容易误导受众,进而引发群众舆论,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

传播速度快是新媒体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让信息的传播都几乎达到了实时传递,如在抖音、微博等平台,热搜热榜每天都在实时更新。从信息传播的途径来看,如今,公众的消息来源越来越广泛,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或是一些为了博取关注的投机分子来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信息快速、多途径的传播,通过扭曲事实、凭空捏造等方式,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2016年国内十大假新闻中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1]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016年2月6日,一名网名为“想说又说不出口”的网友在网上发布帖文,称其是一个上海女孩,春节前去到男朋友老家江西过年,因为被第一顿饭“吓一跳”而逃走。帖子发布后迅速在网上形成热门话题,网友的转载、评论不断,在线上线下都引发了热议。随后,该帖文内又出现一名自称是这名上海女生男朋友的网民回帖,针锋相对地指责发帖的“上海女孩”不尊敬其父母。随着话题持续发酵,关于此事件的网络舆论热度也在持续升高。同时,网民的议论由对地域的争论逐渐向对年龄、性别和价值观角度的蔓延。

然而,江西记协所发布的文章中称,通过对网络部门的信息整理,发帖者“想说又说不出口”并非其口中所谓的上海人,其真实性身份为上海附近某省的一名有夫之妇徐某某,因和丈夫发生争执,不愿去丈夫家乡过年而将自己留在家里,通过发帖宣泄情感。而另一名后来自称是女子男朋友的网民“风的世界伊不懂”,也和徐某某素不相识,网友成了被耍得团团转的小丑。

有一些自媒体,在没有求证的情况下就对事实进行恶意解读,抑或发布一些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信息,煽动群众情绪,对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某些自媒体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公开了疑似相关人员的家庭住址、身份证、社交账号等个人信息,导致与事件毫不相关的无辜群众遭遇骚扰、网暴,对其生活、工作和安全都造成了影响。

还有一些自媒体由于缺乏专业性,对一些并不了解的专业术语、官方通报进行缺乏客观性和专业性的解读,然后将自己的错误观点输出,造成公众对事件的曲解和质疑,对社会舆论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自媒体的出现,为更多人提供了参与社会事件报道,进行社会监督的平台,自媒体信息的快速传播冲击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同时,因为人人都能参与信息传播,导致自媒体行业鱼龙混杂,许多媒介素养低下或干脆就没有媒介素养的人,拉低了媒体行业的门槛。这些无良自媒体对新闻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给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提升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新闻采编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一)真实还原事件 发挥新闻媒体求真作用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因此,每一个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具体事实都应符合客观事实。

新闻具有五个要素,通常称为5个W,分别是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点)、who(什么人)、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2]。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等都要经得起推敲核对。因此,在自媒体信息中充斥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时,新闻媒体必须要起到求证消息真伪的功能,不能人云亦云、不加核实地对自媒体信息进行转载报道,必须通过积极主动的調查采访,去伪存真,客观还原事件真实面貌,向公众传递真实、准确新闻信息。

另外,在突发性事件中,新闻时效性通常较短,因此新闻媒体除了应及时、迅速地进行报道外,还要时刻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些特殊性的报道,媒体要注意新闻报道的时机,不能盲目抢快。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对新增新冠疫情感染者的情况,要严格以官方通报信息为准。这样可以避免因新闻信息不全、不准确造成社会恐慌的情况发生。感染者是有症状感染者还是无症状感染者?流调信息如何?是否以已妥善处置?这些情况都需要卫健部门来进行权威发布。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就该当慢则慢。

如今,各部门都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媒体账号用于发布信息。但在网络传播中依然无法避免出现虚假信息的可能。比如,某些自媒体在发布消息时,为了增加公信力,会擅自加上某某部门通告、某某单位消息等信息来源标注。新闻报道不能盲目转发这些未经核实的信息,如需转发,则必须求证消息来源是否是权威信息源,不能一味追求及时而忽略真实性,造成新闻失实。

(二)恪守新闻客观性原则 杜绝偏颇报道

在自媒体信息传播中,因为利益角度的不同,不同自媒体对同一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主观性较强。因此,新闻媒体在事件报道中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站在中立角度,秉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在新闻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不能带有个人感情因素,不能想象夸张,客观地就事件本身进行报道。新闻媒体是事件的旁观者,要遵从事件的发展,要遵循事件的客观规律,对事件的报道中避免因主观看法和观点造成偏颇报道。

(三)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避免片面报道

所谓片面性新闻报道,是指新闻报道部分事实,没有反映出事实的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这里说的片面真实指的是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于新闻报道中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不完整而产生的片面报道。一方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事件不同角度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如果仅从某一角度进行采访,可能会新闻事实发生巨大偏差,媒体公信力也会遭受巨大影响。很多反转新闻的产生,究其根源,大都是由片面报道造成的。另一方面,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持续发展的,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就需要对整个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进行跟踪报道,完整、全面地将该事件的全貌展现给公众,充当公众的眼睛,满足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求知欲。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应当努力挖掘事件中的各个角度,通过多视角的报道来展现新闻事件[3]。

另一种情况是新闻媒体在稿件选编、版面安排、播出组合中出现负面新闻居多的问题。这些客观真实对社会的本质真实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社会舆论带来了消极影响。负面新闻往往比正面新闻更能吸引读者,但新聞媒体不能为了阅读量刻意大量报道负面新闻。这些新闻报道虽然是真实的,但属于表象真实,容易使公众对所处的社会环境产生消极看法,忽视整个社会环境还是真善美的正能量占多数的本质真实。

(四)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功能

新闻媒体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公众的情绪和态度[4]。基于此,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新闻媒体在应对社会热点事件时,应及时主动引导舆论方向,给大众以安全感等,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充分运用权威部门和专家等话语,针对公众的关注问题及时进行解读报道,发挥媒体公信力,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公众被虚假消息误导。要发挥新闻媒体推广知识的功能,消除公众疑虑,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引起的网络舆情热度高。面对谣言病毒式的快速传播,新闻媒体应当主动出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来源的官方通报辟谣信息,进行求证报道,加强新闻媒体责任意识,遏制谣言的扩散传播。例如,人民日报等多家官方新闻媒体,都专门开辟了诸如“求真”之类的辟谣栏目,通过采访权威专家、机构,对社会大众关注的相关谣言进行辟谣、科普。

上文中提到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在网络上点击量超亿次,公众关注度非常高。但新闻媒体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最先由江南都市报社通过采访权威部门辟谣,及时将真实情况进行了报道,起到了很强的舆论引导作用,维护了江西形象。

(五)活用全媒体资源 进行差异化报道

如今,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媒体都在朝全媒体方向进行媒体融合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推出微信公众号;在微博、抖音、腾讯视频号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打造自己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这些措施一方面使传统媒体通过多端多平台拓展了自身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公众的信息获取渠道和选择面。

受众在接收信息时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选择。比如,上了年纪的人,因为习惯或是对新兴科技的不熟悉,更偏向于通过读报、看电视、听广播这种传统方式来获取信息。而年轻人则可能更热衷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可见,媒体在不同平台的传播上应注意区分定位。新媒体的受众更趋于年轻化,因此要注重网络的传播规律和特点,要和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风格区别开,探索新媒体受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更利于传播的写作风格,在维持作为新闻媒体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网络用户的数量和范围。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标题一改严肃的风格,转变成更简短、更朴实、更有趣味性的“网络体”,让读者感受到了媒体的“接地气”,改变了群众对新闻媒体严肃刻板的印象。例如,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在2022年7月16日发布的一篇标题为《张同学,你被曝光了》的公众号文章,标题引用的是正文中北京市公安局微博账号“平安北京”的微博内容,对7月4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明涵同学,在地铁勇敢出手,制止偷拍行为,派出所希望研究所对该同学予以表彰一事进行报道。其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标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加强了该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度,收获了10万+的阅读量。

但新闻媒体在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化身“标题党”,不能用夸大、夸张、打擦边球的词语等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博取关注,内容却与标题毫不相关,违背新闻真实、准确的基本原则。这样既有损新闻媒体的媒体形象,又会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无论是传统媒体报道还是新媒体报道,标题都需要遵循标题准确,题文一致的原则,语言可以通俗但不能低俗,也不能为了博眼球,刻意使用不当的标题。另外,如果是严肃性报道需要避免娱乐化。例如灾难性报道用词必须严谨、报道必须严肃。

三、结语

作为新闻媒体,必须把遵循新闻真实、客观、准确的规律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自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首先要更加注重自媒体信息的传播特点,真实、准确地为公众还原新闻真相。其次需注意做好正向的舆论引导,使其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发挥新闻媒体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价值,提高公众认知水平。最后,要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作用、联动效应,多端多平台扩大受众面,最大化提升新闻媒体的报道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扩大报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江西记协.“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假的![EB/OL].中国记协网,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7-06/14/c_136358548. htm,2017-06-14.

[2] 陈曦.浅谈自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4):58-59.

[3] 吴少平.试论从受众心理看完善电视热点新闻报道[J].才智,2012(35):235.

[4] 乐曲.论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作用[J].新闻前哨,2021(11):40-41.

作者简介?丁憐,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媒体作用。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自媒体问题及对策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