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张灿,过建富,闫吉顺,王晓宇,林霞
(1.浙江省海洋科学院 杭州 310012;2.自然资源部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市发展逐步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但仍存在空间资源配置不协调的问题[1]。海岸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也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自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国土空间进行统一管理,相关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均得到较大提高[3]。但在海岸等陆海统筹重点地区[4],对“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仍存在技术体系不完善和技术支撑缺乏前瞻性等问题[5-6],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尚不成熟,深层次理论和技术问题尚未有效解决[7]。
近年来,随着台州市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攻坚难题[8],同时是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9]。因此,加强海洋资源宏观管控、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保障台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划定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就是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关于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方法的研究较少。汪昱等[10]基于水交换能力对不同控制线的响应,探讨钦州湾口围填海控制线的设置;张小东等[11]研究构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控制线体系,提出控制线是空间管控的主要手段,为保障控制线体系的可操作性,建议将其纳入相关法律法规;闫晓含等[12]研究划定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规划控制线,并建立海域和海岸带控制线划定技术体系。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探讨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方法,并将该方法在台州市进行实践,以期完善海岸资源宏观管控措施、调节海岸资源供给和保障海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的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东濒我国东海,南邻温州市,西连丽水市和金华市,北接绍兴市和宁波市,沿海县级行政区包括三门县、临海市、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和玉环市。台州市管辖海域面积为69.10万hm2,海域使用面积约为1.18万hm2;海岸线总长为699 km,自然岸线保有率约为40%,岸线类型包括工业岸线、渔业岸线、造地工程岸线、交通运输岸线、旅游娱乐岸线、其他岸线、特殊岸线和未利用岸线。
本研究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宗旨,以海岸自然资源属性为基础,在保障生产和民生需求的同时,通过海岸资源宏观管控手段调节海岸资源配置,实现海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的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的划定须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环境要素响应状况、生态要素响应状况、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5个指标,同时考虑海岸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及叶绿素a浓度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13-15]等前提条件,构建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的指标体系(表1)。
测算指标 测算因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 围填海向海推移距离(a)环境要素响应状况 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向海推移距离(b)生态要素响应状况 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距离(c)生态环境保护程度 生态环境保护级别(d)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GDP年均增长率(e)
各指标的数据来源包括:①围填海向海推移距离通过综合分析台州市的多期遥感影像、海岸线修测、海域权属、围填海工程和围海养殖用海等数据获得;②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向海推移距离通过台州市相关公报中的水质数据获得;③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距离通过台州市春季主要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调查数据获得,对调查数据进行插值运算并取中值;④生态环境保护级别通过《浙江海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台州市的内容获得;⑤区域GDP年均增长率通过台州市辖县级行政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台州市统计年鉴》等资料获得。
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的测算模型包括环境污染指数和预期减污目标2个内容。
2.2.1 环境污染指数
海岸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围填海属于污染海岸环境和破坏海岸生态系统的活动,根据环境和生态要素对污染活动的响应状况,明确海岸资源开发利用对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环境和生态要素的权重比为0.25∶0.75[16]。环境污染指数(EPCIN)的测算模型为:
EPCIN越小,表明环境污染程度越低;a越大,表明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越大;b越大,表明水质越好;c越大,表明生态状况越好。
2.2.2 预期减污目标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分析并确定目标开发系数,该系数可反映区域环境污染现状和预期减污目标之间的关系。预期减污目标(EPCIN')的测算模型为:
式中:T表示目标开发系数;n表示实现预期减污目标的年限。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及其数据来源,2016—2018年台州市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的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测算因子 推移距离/m围填海向海推移距离 335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向海推移距离 -917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距离 -7 280
根据表2的测算结果,2016—2018年台州市围填海、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和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12 m/a、-306 m/a和-2 427 m/a。由式(1)可计算得出2018年台州市的环境污染指数为0.059。
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实现台州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设定预期减污目标年为2025年,环境和生态要素响应状况指标转负为正。具体来说,2019—2025年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和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距离的预期目标分别设定为1 000 m和7 500 m,基本与2016年持平,平均速度分别为143 m/a和1 071 m/a。经计算,2025年台州市的预期减污目标为1.493。
根据历年台州市辖县级行政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台州市统计年鉴》,三门县、临海市、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和玉环市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9%、9%、9%、7%和8%。根据上述县级行政区GDP年均增长率的平均值(8%),确定临海市、椒江区和路桥区属于经济发达区,玉环市属于经济较发达区,三门县和温岭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区。
根据《浙江海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2016—2020年)》确定各沿海县级行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级别,2025年台州市沿海县级行政区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行政区生态环境保护级别开发利用向海推移距离/m平均速度/(m·a-1)三门县自然保护 0 0优化利用 7 872 1 125限制开发 5 904 843临海市自然保护 0 0优化利用 3 936 562限制开发 1 968 281椒江区自然保护 0 0优化利用 3 936 562限制开发 1 968 281路桥区自然保护 0 0优化利用 3 936 562限制开发 1 968 281温岭市自然保护 0 0优化利用 7 872 1 125限制开发 5 904 843玉环市自然保护 0 0优化利用 5 904 843限制开发 3 936 562
由表3可以看出,2025年台州市经济发达区、经济较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区自然保护海岸的向海推移距离均为0 m,经济发达区优化利用海岸和限制开发海岸的向海推移距离分别为3 936 m和1 968 m,经济较发达区优化利用海岸和限制开发海岸的向海推移距离分别为5 904 m和3 936 m,经济欠发达区优化利用海岸和限制开发海岸的向海推移距离分别为7 872 m和5 904 m。
该划定结果不仅体现区域资源统筹配置,而且保障区域差异化发展,可通过调节资源供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本研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探讨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方法,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在台州市实践应用。结果显示:①2018年台州市的环境污染指数为0.059,2025年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和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距离的预期目标分别设定为1 000 m和7 500 m,预期减污目标为1.493。②2025年台州市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距离为0~7 872 m。其中,经济发达区、经济较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区自然保护海岸的控制线距离均为0 m,经济发达区优化利用海岸和限制开发海岸的控制线距离分别为3 936 m和1 968 m,经济较发达区优化利用海岸和限制开发海岸的控制线距离分别为5 904 m和3 936 m,经济欠发达区优化利用海岸和限制开发海岸的控制线距离分别为7 872 m和5 904 m。划定结果不仅体现区域资源统筹配置,而且保障区域差异化发展,符合区域协调发展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8年台州市环境和生态要素对围填海向海推移的响应是负向的,表明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台州市应加强资源管控力度,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环境和生态要素质量,扩大海洋环境容量。
实践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简单且操作性强,划定结果符合管理和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对环境和生态要素响应状况测算因子的选取过于单薄,未来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海岸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与环境和生态要素之间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