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缅甸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2022-09-13 06:47:35黄荣媚
西部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缅甸中等职业职业

黄荣媚 程 波

引言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而职业学校教育又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由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旨在为经济社会提供充分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与普通教育相比,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均侧重于对人的实践技能、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建设拥有着较为完备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模式,比较重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它们重点围绕着各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来设置职业课程、职业培养方向,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当然,部分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及其引导属性之所以比较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保障。反之,对于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如缅甸等部分东盟国家,长期以来经济的欠发达,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标准缺失有直接的联系。

一、中国—缅甸职业教育的发展分析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截止到2021年,中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294所,高等职业院校有1468所,另有21所职业教育本科。

其中,高等职业院校构成了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输送的“主力”阵地。换言之,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在过去的整个十三五期间,高等职校的数量、办学规模,一直在逐渐增大,2021年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18所高职专科学校。反之,截止到2020年6月,全国原有中职学校9865所,但近一年半的时间,中职学校数量减少了2571所。

1.中国职业教育以高质量、全民性发展为主

首先,职业教育的全民性。教育部与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主题,而高等职业教育理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正因如此,近十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扩招。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持续投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等职业教育学习者升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紧张的压力。与此同时,为构建起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正在推动职业教育本科的建设,构建起了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从2019年开始,近两三年间,全国很多地区开始尝试着调整优化现有的中职教育体系与资源配置,将逐年减少的初三生源所导致的教育资源剩余,转向投入到职业教育扩招、新时代农民职业培训教育等环节。

改革开放之后,科教兴国成为了既定的基本国策之一。综观1980年到2020年40年间,国家政府以及全国各省市区,逐年加大对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面的财政资金投入。尤其是近十年间,社会面临发展转型,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再一次充分认识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需性。再一次充分认识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需性,特别是在我国部分地区,职业教育对当地青少年的学习、生存、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不仅如此,职业教育进农村,大力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也成为了刚刚过去的整个十三五期间的最大亮点特色之一。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职业发展教育的潜在用户规模远远不止3500万,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的市场总规模一直在攀升。为学习型社会以及全面普及社区教育提供了可能,目前全国很多城市早已形成了较为可行的经验模式。

其次,借助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包括像继续教育、学校教育等,共同构成了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严格意义上讲,学习型社会的核心本质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这些均属于社区教育发展实践的关注范畴。因为社区教育是以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将各类教育与社会相对应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城市居民社区的教育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等,还是部分农村的教育扶贫以及现代化职业农民培训等,均属于社区教育的根本目标。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也是源于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并且在196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会上,正式确立了青少年终身接受教育的基本路线。对此,界内的一致观点认为: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基础教育服务、为成年男女提供特定的、定时制的成人教育,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反之,需要让他们以学习者的身份,将学习、生存发展、自我提升贯穿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新中国,一直都在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公民提供学习条件,促进学习目的的实现。所以,学习型社会与公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从最初在国内提出时还是一个相对抽象模糊的概念,人们对其认识还较为浅层。发展到今天,随着物质基础、教育配套设施、人们职业教育观念的深度转变,抽象的概念早已不再抽象,而是成为了大家可触摸、可感知的真真切切的学习教育内容与方向。

从效果上来看,目前我国上百个城市,均建立了众多的实验区和示范区,譬如南京、上海、大连、济南、青岛、深圳、东莞、福州等早已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项目。其中,职业教育资源、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越来越多地占据着较大的份额,加速促进着自上而下、多位一体的全民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构建,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了一定的线上线下资源服务平台。

2.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如上所述,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结构往往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非一朝一夕或者简单办几个学校、开设几门新课程就能够完成的。

尽管十三五期间中国职业教育的规模持续壮大,并且社会各界的职业观念、教育观念认知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再加上各省市区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加大经费投入等;中等职业教育开始朝着全民化方向发展,将农民职业化、农民现代化培训教育纳入到全国职业教育的体系板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先进性。然而,一切努力与改革实践的背后,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要想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化解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效益高、口碑优、前景好的高期望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即现有的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仍不够高,尽管各省市区明确了发展定位,但由于各地在落实职业教育公平性方面的差异,如生均拨款、办学自主权、编制短缺、师资瓶颈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还是无法顺利施行。

(二)缅甸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缅甸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并且在很多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民俗科技等层面,与中国西南地区也较为接近。正因如此,缅甸与泰国一样,也成为了中国—东盟在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合作建设中,合作力度以及对区域服务贸易的助推作用是最强的。

单纯与中国职业教育比较而言,缅甸职业教育虽然整体质量并不是很高,但对职业教育的推广力度、普惠度还是比较强的。而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全国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发展、教育发展不够平衡,长期以来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但这类问题在缅甸并不明显,在缅甸的教育系统中,管理效率相对较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对各国2018—2020年就读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比例统计分析中指出,中国超过40%的学生就读职业教育学校,而缅甸只有不到5%,形成鲜明对比,缅甸职业教育的普及率依然有限,虽然缅甸政府致力于发展公办职业教育、农民职业教育,但由于投入有限、资源有限,所以近十几年间缅甸的职业教育只是在缓慢推进,并未取得跨越式的进步,大学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早在1974年,缅甸政府就审议通过施行了《缅甸联邦技术、农业与职业教育法》,全面确立了社会技术、科技、农业、职业学校的发展关系及其规模。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之后,缅甸在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建设中,进一步通过法案的形式确立了工业、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职业技术、现代技术教育推广布局,专门训练工农业各行业的专业人员,熟练技术人员。各联邦与省,开始依附区域内原有的高校,发挥高校的辐射作用,针对性兴建职业学校,助推全民职业教育。尽管就现有的规模来看,尤其是与中国相比而言,虽然整体依然很有限,但就近十几年改革的成效来看,效果的确突出。2005—2020年,缅甸的工农商以及服务、旅游、外贸行业,由于大众型人才、职业型人才的增多,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发展,而以上这些部门均直接归属于缅甸教育部工农职业教育局管理。

根据2018年和2019年缅甸各邦、省的基本教育框架体系及其课程安排来看,可以肯定的是,与十年前相比,缅甸基本确立和形成了具有延续性、过渡性的职业教育服务架构。

缅甸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与中国地方职业教育模式基本类似。譬如,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在教育资源规模有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青少年人群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学习的多元需求。初中毕业的学生,依照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家庭状况、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求学之路。可以直接考高中,也可以直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的培训学习。与此同时,缅甸各邦、省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学科课程设置来看,主要的文化学科科目与同段的高中学校一样,依照该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育人要求,不同程度增设、开设了一系列专业技能课程。不仅如此,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一样,具备考取高等院校受教育的资格。如此一来,无形之中再次给更多的缅甸青少年学生增添了一层保障、一个新选择。

二、中国—缅甸职业教育困境的未来突破

(一)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由于长期受到重学轻术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原有政策保障及导向等因素,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中职为主,培养的层级或培养的重心不是很高。随着本科职业教育的出现和“十四五”期间对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心将进一步上行。而针对职业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在新的发展时期,这些差距必须要缩小。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为职业教育差异的缩小提供了帮助,中国各地各校均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改革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用“数字+”“信息技术+”的方式改造传统专业,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使优质资源实现共享,以此来消除区域差异。在办学质量方面,职业教育也在下大力气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社会服务质量。在优化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全面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提升专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从而实现纵向贯通培养。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特色综合高中,促进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组织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此外,将通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二)中缅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路径

中缅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通、民族相融,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处,互称“胞波”。建交以来,中缅关系在互尊、互信、互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树立了大小国家间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中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格局。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合作协议生效和“澜湄合作框架下的澜湄职业教育合作”“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等平台纽带作用日趋显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投资及技术进入缅甸,中国与缅甸职业教育的合作大有前景。

首先,“校政行企”四方协同,搭建国际特色合作平台。中国职业院校与缅甸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在资源共享、技术服务及文化交流等活动方面,探索“语言+”“特色专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培训基地”“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更多新领域合作,着力构建立足区域,根植当地,凸显特色的国际合作平台,为“走出去”中资企业以及缅甸当地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影响力。

其次,立足中缅产业需求,共建“当地化”职业教育标准。建立校政行企多元主体双向调研机制。以标准适用性为目标,中国职业院校携手行业、企业专家精准把脉中缅产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发展痛点,共商共建符合缅甸国情及教育、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标准体系。

最后,建立“双向协同”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中国职业院校对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工作,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划,落实制度、人员和经费等保障,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缅双方政府需要提供政策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国际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政策生态,确保合作规范化、长期化、稳定化。

结语

从2013年开始,随着中缅两国在文化、教育等层面进入到新一轮的合作之后,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提出和确立,使得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缅甸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的了解和认知。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来看,缅甸现有的职业教育规模、现状、体系、成效,以及相关国家政策与制度体系的确立,与十二五时期之前的中国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正因如此,近七八年间中国—缅甸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建设层面,主要还是倾向于以中国方面的输出为主,如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的数十所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与缅甸部分学校、企业、政府机构,确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农业、轻纺业、玉器加工业、电子商务、旅游、文化等,培养了较多农业、纺织服装、玉器加工、商贸、商务、旅游、跨境电商等专业型、大众型市场人才,较好地满足了两国的贸易往来、经济往来、文化交流。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②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

③新华社.特稿:共话千年“胞波”情 同谱合作新华章——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之际[EB/OL].2020-01-11.http://www.gov.cn/xinwen/2020-01/11/content_5468232.htm。

猜你喜欢
缅甸中等职业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5期)2021-07-08 17:57:04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6期)2021-07-08 13:01:0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29:44
缅甸记忆
北极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2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缅甸非常之旅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0
数据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