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2-09-09 08:26李思敏
广东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华南理工大学华工科技园

文/李思敏

[导读]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华工科技园”)成立于2000年,是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自成立以来,华工科技园用实际行动践行“以服务促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架设起学校优势学科与地方重点产业的对接桥梁,促进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省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源头活水。

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

华工科技园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依托,以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为运营载体,采用现代企业运作模式推进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力争建设成为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基地、支撑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载体、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枢纽。华工科技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专利工作交流站、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广东省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华工科技园外景

2017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调整了华工科技园的发展思路,推动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华工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孵化业务方面实现协作贯通,为坚持和实现华工科技园建设宗旨提供了组织保障,促进了华工科技园与学校科技部门间的业务一体化贯通,实现了学校科技研发中试、科技成果遴选与作价评估、科技成果园区落地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的上下游全链条链接。通过一系列改革,华工科技园进一步明确了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服务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标学校“双创”工作、师生创新创业需求的发展理念,打通科技服务社会通道,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华工科技园重点建设了顺德创新园区及中新知识城分园两个园区,孵化场地面积达25000平方米。其中,顺德创新园区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在顺德搭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立足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佛山市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建设基础,架设起学校优势工科与佛山顺德重点产业的对接桥梁。顺德创新园区联合行业协会等持续开展“华工科技进高企”“企业家进实验室”“名校、大企深合作”等系列活动,推动高校科技力量参与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促进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发展。

截至2021年年底,华工科技园拥有在孵企业75家,工业产值2.6亿元;拥有知识产权579件,其中申报专利477件(发明专利275件),共获授权专利260件(授权发明专利86件);引进高端人才团队29个,引进高端人才19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84人、讲师5人,博士后、博士及硕士101人。

搭建“科技+金融”对接桥梁 推动“知识产权+资本财产”变现转化

大学科技园是新时代国家创新的生力军。为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推动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华工科技园多措并举、多维发力,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创新举措。

一是积极对接政府资源,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华工科技园深入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多次组织人才团队、高企申报等政策宣讲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园区内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21年,华工科技园共获得地方政府立项科技项目24项,有效推动了政府资源与技术研究项目的精准对接。

二是充分发挥资本力量,搭建“科技+金融”对接桥梁。华工科技园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应对新冠疫情扶企助企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园区企业共渡难关、持续发展。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共资助5个项目,资金合计925万元;应对新冠疫情扶企助企发展专项资金共资助12个项目,资金合计830万元。同时,园区积极为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投资本搭建对接桥梁,推动技术与资本相互融合,助力企业孵化成长。2021年,园区与顺为资本、中金启元、维思资本、合力资本等一批创投机构进行线上线下对接,涉及大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对接过程中,项目团队全面展示和阐述技术亮点与发展情况,展示前沿“黑科技”技术成果,投资嘉宾则针对项目的专利技术、盈利方式、运营进展、融资情况等方面与团队进行深度交流并提出专业建议,实现了“项目-资本-资源”的精准对接,搭建了校企共融“双创”生态圈。

华工科技园“科技+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

三是推动“知识产权+资本财产”变现转化,盘活企业无形资产。华工科技园一直致力于激发企业的创造力,鼓励企业盘活无形资产,将知识产权变现为资产,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方面,园区推动专利分析服务企业战略决策、挖掘有效竞争情报,促进专利技术供需对接,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园区积极推动企业知识产权通过网络竞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易和运营,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对接、全面融合。2021年,在“知产”变资产方面,园区3家企业34件知识产权通过质押获得了银行贷款,有效盘活了企业的无形资产,解决了企业因缺少不动产担保而面临的融资难题。例如,园区在孵企业华运通达(广东)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优秀奖的“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专利,首次采用知识产权投贷联动模式,分别与投资方广东智慧财富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和贷款方北京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通过投贷联动等形式降低了核心知识产权企业的投融资门槛,有效解决了技术研发团队融资难、融资贵、过早稀释股权等问题,提高了企业融资风控水平。

形成创新资源强磁场 打造师生创新创业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为吸引大学生入园创新创业,发挥好大学科技园对高端科创资源的集聚作用,华工科技园采取了系列举措,成效颇丰。

一是在政策层面,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工科技园制定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入园创新创业的政策,营造了自主研发、创新创业的氛围。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明确规定学校支持大学生入园创新创业,并可保留2年学籍;支持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并提供相关业务指导。

二是在创业扶持层面,华工科技园为入园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场地,建立了华工机器人实训基地,方便大学生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华工科技园对部分有成长潜力及发展苗头的大学生团队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帮助大学生团队突破创新瓶颈,实现快速成长。

三是在团队建设层面,华工科技园专门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免费配备创业导师,就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的难题,进行一对一辅导,避免他们走弯路、走歧路。

华工科技园培训和办公场景

目前,华工科技园在园创业的大学生团队或师生共创团队(企业)共有15个,孵化成活率达100%,部分团队的创新业务经过一系列孵化服务实现了快速成长。例如,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在读博士生郑子杰,经学校机器人实验室培育后,携“电力高压线路巡检机器人”“渔业饲料投喂机器人”进驻华工科技园双创基地孵化,创办了广东极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了园区50万元的成果转化专项资助;软件学院博士生李刚在园区创办的佛山市玖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便获得了高企认定,该公司致力于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提供定制化算法研发服务,技术领域涵盖智能优化、智能视频识别与处理、3D建模优化、智慧教育等,承接了华为等单位的委托项目,产品通过华为一线实施中90%以上案例的测试,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面向未来强化部署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愈加凸显,华工科技园将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以全球产业发展为视野,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升能力,架设起学校优势学科与地方重点产业的对接桥梁,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华工科技园将持续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工科,培育发展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高收益的科技型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面向广东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搭建机器人等共性服务平台,孵化一批紧跟市场脉搏、技术创新层出不穷、高成长的创业企业。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突出“高端、新型、特色”导向,以全球视野推进科技合作,培育一批“新工科+国际化”的创业企业。

另一方面,牢固树立与园区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园区管理团队将进一步增强精准服务意识,通过对项目精挑细选、建立全流程孵化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孵化效率与成功率,逐步培育出一批高成长企业及成功企业家。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及政府资源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企业发展水平,提升园区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大学科技园知名品牌。

猜你喜欢
华南理工大学华工科技园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梁文峻、巫金隆、黄靖鸿、吴国杰作品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焦唯、王琪斐美术作品
王雁、谢盼盼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