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以云南省冷水村为例

2022-09-09 07:16潘雨薇唐世凯
现代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柚子融合发展

潘雨薇,唐世凯

(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关键途径。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要重视乡村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农旅融合发展即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必然趋势[2-3],而旅游业因其极强的关联性和渗透性,先天具有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优势特征[4]。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农旅融合已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新的突破口[5]。

农旅融合发展可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效对接。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不断重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多项政策的出台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指导,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6]。随着各地积极响应建造农业旅游地,农旅融合发展竞争压力持续增加[7]。挖掘冷水村特色竞争力,使农旅融合发展成为该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高效手段,对全省乃至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这是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以冷水村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该村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效益,探索分析冷水村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为接续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 现状分析

1.1 概况

冷水村属于山区,地形较为复杂,东邻柏杨村,南邻桐梓村,西邻沿江村,北邻灯草村,辖4个自然村等38个村民小组。距离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3 km,国土面积17.9 km2,海拔620 m,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 230 mm。共有户籍人口1 593户5 947人,常住人口1 226户5 453人。生态气候宜居、自然景观秀丽、生活节奏较慢。该村立足于生态优势,把竹产业作为守护绿水青山、带动群众增收的主打产业,全面完善产业规划,提高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柚子、李子等当地特色水果产业。未来计划将海拔800 m以上的荒山荒地、集体承包地共1 000 hm2发展竹产业,培育特色乡村竹林旅游业。利用现已进入挂果期的135 hm2柚子、30 hm2李子与枇杷,可打造成乡村农旅融合优势产业。

1.2 发展分析

1.2.1 优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该村位于远离城市污染的山区地带,空气质量好,年均气温适宜,降水量丰富,气候宜人,在蓝天碧水净土条件下,适合发展旅游业;森林覆盖率近80%,丰富的林果竹成为稀缺性资源,绿色优质产品可满足市场需求。

政策支撑持续有力。近年来,该村在盐津县“3+n”富民产业政策下,立足于自身优势,坚持市场导向,把竹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系统谋划柚子、李子等特色产业发展,共享“3+n”富民产业发展红利。当地相关政策支持为该村农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全面推进农旅融合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市场发展前景趋好。旅游产业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经济和就业贡献巨大,同时市场和需求也十分可观。随着物质水平的进步,乡村旅游需求不断扩大。该村所在盐津县常住人口32万人,镇上常往居民3万余人,相应市场需求较大。可挖掘其潜力建设玩采食住一体化生态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园。

1.2.2 劣势。现代农业体系尚未健全。一是结构优化不足、规模效益不佳、满足常年需求难度大,未能实现四季常有可持续发展;小微型农业机械投入不足,土地集约化程度低,未能形成适度规模。二是无品牌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以直接销售和粗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绿色品牌产品,产业融合性不足,链条较短,价值增值低。

农旅配套设施短板明显。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建设难度较大。治安、卫生及消防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照明系统和道路交通瓶颈突出,缺乏农旅融合发展所需的配套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制约当地农旅经济价值体现,亟须完善。

乡村特色品牌彰显不足。一是产品内容单一,以种植业农户自种自销为主,缺乏文化内涵、可参与性活动及农家乐产业,亟须公司化发展、专业化转变及品牌化打造。二是地方文化特色不突出,乡村房屋改造趋于同化,历史文化挖掘宣传不够,乡村特有风貌保留不足。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显著

以该村柚子产业为例,共有盛果期柚子树135 hm2,均产72 000~144 000 kg/hm2,普洱镇市场价格为4~7元/kg,以最低市场销售价计算,年销售额达5 832万元。种植成本约58 500元/hm2,其中包括农药、化肥36 000元左右,人工栽种、采收、病虫害防治和管理等费用约22 500元。为更好了解柚子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柚子产业全部投资与每年内产出的增加值总和之比,即采用投产比指标进行计算分析:

式中,R为投产比,K为投资总额,IN为项目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结果显示,N≈7.38,即每单位资金投入约产出7.38单位资金,表明该村柚子产业项目经济性良好。该产业时间成本相对较低,施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月均投入管理约3~5 d,一般10—11月份可成熟上市,剩余时间可用于发展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等农旅产业项目,可实现多重叠加收益。可见,该村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农旅融合发展具有较优的经济效益。

2.2 社会效益良好

冷水村共有常住人口5 453人,其中劳动力2 276人。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增加社会间接就业机会,该村农旅融合发展预计带动农户1 226户,解决易迁劳动力及外出打工人员以外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就业率并增加农民收入。随着今后农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吸纳就业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对实现富民增收及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3 生态效益明显

该村各类果树及竹林除作为经济林业具有经济效益外,其本身也是一种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具有正向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良性循环。经由村委统一管理、集中种植,可减少不必要的农药化肥施用量,有利于土壤肥力保持及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农旅融合发展因其旅游特性需求,建设完善生态良好、风景秀丽、环境和谐的美丽乡村是其必然要求,实现绿色产业与生态效益同步利好。

3 发展建议

3.1 特色农旅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打造农旅深度融合特色产业。一是要将旅游与休闲农业有机结合,配套休闲垂钓、农耕体验、田园采摘、民俗体验等高参与性活动,谋划扩种葡萄、草莓等主产淡季替代农产品,打造四季乡村旅游。二是要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充分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积极挖掘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以形成冷水村特有文化品牌。实现乡村文化旅游和休闲农业联动发展,增加消费联动黏性。

3.2 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除政府支持外积极寻求有关企业合作,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是修建与拓宽道路,加强照明和路标建设,改善沿线居民出行及运输条件,在改善居民生活便捷度的同时为农产品销售运输和旅游开路,拓宽乡村致富之路。二是在保护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场净化水质;修建垃圾处理场,集中清运和处理垃圾;建设生态环境监测设施,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将坡田进行梯田化改造,并对现有的梯田进行提质改造,方便小微型耕机作业,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为该村农旅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设施基础。

3.3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针对冷水村产业实际,大力培养现代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专业技能为导向,科学立体种养为动能,保障农业产品数量、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探寻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路径。一是定期请相关专家学者进村进行知识传授,开展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实际操作培训,实现专业化高质量种植;对于年纪较大学习能力较弱的农户,有针对性地教授科学的播种时间、灌溉量、修枝剪枝、施肥用肥等具体化专业种植知识。二是增加单位土地附加值,积极开展柚下魔芋、竹下套种等立体化种植模式,帮助该村农产品更好地提升产量、质量和种量,提高当地农户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3.4 合力协同乡村治理

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堡垒作用,干群齐力协同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治理乡村。一是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分工细化责任,由村两委和合作社共同抓好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台账,加强市场营销、生产技术和安全保障的服务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通过乡村数字化渗透治理,建成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和治理有效的新时代冷水村;二是提高素质提升服务能力,依靠集体力量打造本村农旅融合发展特色品牌,提高乡村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不断优化产品,增强消费者对该村农旅品牌信任度和黏性;三是成立村级农旅融合发展公司,增加就业创业岗位,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产前、产中和产后经营管理策略,突出专业化分工合作,明确主打产业发展,把握好周边市场,进一步开拓省内外市场,做好农旅融合产业的管理服务,实现绿色持续发展,增强市场势力,增加乡村居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柚子融合发展
柚子变变变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柚子”的起床气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柚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