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理念下的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

2022-09-09 01:25
北方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测算生命周期排放量

杨 勇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1 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理论

运用不同的政策评价工具可衡量低碳政策的有效性,具体涉及投入产出模型、凯恩斯系数等,以此来探寻低碳建筑与社会经济具备的关系。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建筑的碳排放量表现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因此可计算建筑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围绕多个阶段的数据对比分析,加深对低碳建筑的认识,提高决策水平。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延续性较强,其涵盖设计、施工、使用、运维、废弃拆除等阶段,并贯穿始终。建筑项目的技术类型多、复杂度高,建设期间伴有风险,因此合理划分建筑生命周期尤为关键。

本文将建筑分为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4个阶段,各自涵盖多项细分内容,例如:①设计阶段,图纸设计、建材的选择及运输;②施工阶段,填挖地基、楼房建设等;③运营维护阶段,燃气消耗、设备维护等;④拆除阶段,模板的拆除与回收。

2 BIM技术概述

BIM为建筑信息模型,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随着BIM技术理论的深化及应用水平的提高,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便捷性、可靠性等多重优势愈发明显,构建的信息模型具有全面、详细、准确等特点,且允许获取、修改等。在国外,BIM技术的普及范围较广,例如纽约自由塔、都柏林Aviva体育馆。在国内,BIM的研究起步相对较迟,较之于部分发达国家尚有诸多有待提升之处,但在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正逐步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

建筑建设中,碳排放的控制尤为关键,根据碳足迹评价标准加以分析,并将碳排放测算领域融入BIM技术,构建适用性较好的碳排放测算模型。将BIM技术推广至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能够实现全周期的信息共享目标,同时在BIM技术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并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下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BIM技术也正在大放异彩,例如其在中国世博会电网馆的应用便具有代表性。

3 基于BIM技术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3.1 碳排放测算的常见方法

纵观现状,我国的碳排放测算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计算标准,日常工作中存在碳排放数据获取难度大的局限性,在这方面普遍采用国际主流的方法,常见有实测法、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物料衡算法。考虑到碳排放量计算的便捷性要求,此处综合考虑BIM技术和碳排放系数法,以综合化的模式确定碳排放量。

3.2 碳排放核算范围

根据2014年实施的《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CECS 374—2014),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加以划分,共产生5个阶段,即设计规划、物化、运行维护、拆解、回收,各阶段共同组成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项内容。

3.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项目各阶段碳排放测算模型

3.3.1 设计规划阶段

设计规划阶段,时间跨度为设计单位接到任务至设计规划完成,建模设计为重点内容,普遍采用Revit建模软件开展工作。对于此阶段的碳排放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规划阶段的碳排放平台架构

设计规划阶段,物质的使用和设备的消耗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CO2排放现象,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具体体现在办公区照明、空调等消耗的电能及车辆设备的燃油消耗等方面。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中,设计阶段的占比较小,设为0.5%。

3.3.2 物化阶段

材料生产、施工建造是物化阶段的主要碳排放途径,在碳排放量的计算中,考虑到全面性和准确性的要求,采用到BIM技术和碳排放系数法。依托Revit软件构建建筑物模型,该软件界面的功能丰富,可为操作者提供明细表功能,以便准确掌握材料的用量情况。具体计算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计算流程

物化细分为多个阶段,分别计算碳排放量,具体如下。

1)材料生产阶段。材料生产和建材运输是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因此考虑生产和运输阶段,分别对碳排放量予以计算。

材料生产时:

式(1)中:P1为材料的消耗量,kg;C1为材料的碳排放因子;a为材料回收系数。

运输时:

式(2)中:P2为第i种运输工具耗油量,kg;C2为第i种运输工具消耗能源的碳排放因子;L1为第i种运输工具公里数,km;K为百里与千克换算系数。

按公式(1)、(2)计算后,确定材料生产、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两者的总和则为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总量。

2)施工建造阶段。以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所排的CO2为主,按公式(3)计算:

式(3)中:P3为第i种机械每单位台班消耗量,kg;R为台班数;C3为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

3.3.3 运行维护阶段

从两个方面考虑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一是运行时产生,二是运行维护时由于维护工作的开展或是材料的更换而产生。在此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中,可以建立Revit模型,在此前提下,在“族”模块内导入特定的能源设备。通过Green Building Studio能耗计算软件的应用,便捷地计算出运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此外,考虑到Revit文件的可用性要求,将其保存为GbXML格式,目的在于使GBS能够有效兼容。具体的计算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运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流程

按公式(4)计算,确定运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

式(4)中:P4为第i种设备的碳排放量,kg;Y为建筑运行年限,年。

如前文所述,维护施工、材料更新替换是重要的碳排放途径,在计算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做针对性的计算。例如全面收集维护记录,结合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确定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量。

3.3.4 拆解阶段

施工机械拆除建筑物时耗费能源、产生的废旧材料运输时耗费能源、针对拆解后的废弃物做相应处理时耗费能源,此时均有碳排放现象,在计算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细分环节。

其中,拆除时的碳排放测算方法,按公式(5)计算:

式(5)中:P5为机械使用第i种能源消耗量,kg;C4为第i种能源碳排放因子。

废旧建材运输时:

式(6)中:P6为废旧需处置的建材量,kg;C5为运输建材的碳排放因子;L2为路段长度公里数,km。

在逐一计算各细分环节的碳排放量后,取得总和,所得结果则为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拆解阶段的碳排放量。

3.4 碳排放因子的选择

碳排放因子是碳排放计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我国现阶段的行业发展状况来看,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排放因子库,主要参照的是《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22年),根据其中的规定对汽油、煤油等予以确定。

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因子具有确定难度高的特点,为了尽可能保证该项数据的合理性,应进行实验,通过此途径加以验证,但期间操作要点较多,计算较为复杂,可能存在确定难度大、确认结果准确性有限的问题[1]。为此,通常从既有研究成果中汲取经验,收集相关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具体至建筑施工环节,机械设备的碳排放量占据较大的比重,具体与电力、汽油、柴油等能源的使用有关。在确定机械台班碳排放因子时,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参照《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017版),从中提取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二是参考能源碳排放因子,经系统性分析后确定机械台班的碳排放因子。

4 基于实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分析

某栋建筑,建筑面积2 285.058 m2。工程技术人员用Revit软件建模。根据上述分析,BIM技术在碳排放测算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为加深认识,此处以运行维护阶段为例探讨该项技术的应用特点。运营期设定为1年,建模后导出为GbXML文件格式,进而将其导入网页版GBS,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能耗等关键的数据。计算结果可完整导出,以便相关工作人员分析在建筑面积、燃料用量、燃料费、用电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所提建筑项目的年消耗电量为213 690.8 kW,燃料消耗1 405 640 MJ,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确定电力碳排放因子(0.92 kg/kW·h)。参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22年),确定能源碳排放因子,具体体现在柴油、汽油等方面。在确定消耗量后,将该数据代入公式(4),经计算即可确定年碳排放总量,用于反映运行维护阶段的实际状况。

在整个碳排放的测算中,BIM技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传统方法,有效提升了碳排放测量工作的便捷性,测算结果的可靠性也将增强,能够引导参建方高度重视碳排放控制工作,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建设事业中。

5 减少建筑碳排放量的策略

5.1 物化阶段和运营期阶段的措施

1)建筑材料的选择。鉴于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偏高的状况,建议从建材优化的角度着手,尽可能减少建材方面的碳排放量。例如,对建材制造工艺加以升级,开发具有低碳、低污染特性的绿色环保建材,减少建材生产环节的CO2排放量,同时优质的建材可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减少暖通空调设备的使用量,降低电能消耗。

2)机械设备的配套。现代建筑建设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施工成为主流的趋势,需配套的机械设备较多,各类设备运行时有电能消耗、燃油消耗等现象需要合理配置,提高绿色节能运行水平。在机械设备的配套中,除了考虑单台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要求外,还需注重机械设备间的协同性,以保证整体运行效果。此外,对发电方式加以升级也具有必要性,例如积极采用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

3)运营期的管控。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量较大,合理采取节能措施具有必要性。围护结构是建筑物外围组成部分,具有保温、通风、遮阳的作用,合理设置围护结构有助于减少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在设施选择方面,照明、空调等均应优先考虑节能型设备,且可以考虑栽种绿植的方法,以提高氯化碳汇率(碳吸收和储存量与碳产生和排放量之比),实现对碳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5.2 建立并持续完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多途径收集资料,系统性整理,建立碳排放因子库,并随着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逐步完善,从而得到日益成熟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为低碳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由此提高低碳设计水平,降低碳排放量。

5.3 提高BIM技术在碳排放测算中的应用水平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计算是碳排放计量常用的方法,而BIM技术和碳排放分析软件结合的方式则更具可行性,原因在于BIM技术具有较强的数据集成能力,同时配套软件的分析功能较强,有助于推动碳排放测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测算结果的可靠性。参建方应对BIM碳排放协同管理系统形成深入的认识,就碳排放信息加强沟通,积极开展设计和管理工作,尽可能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对于政府部门,建议其注重BIM技术的应用推广,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有效发挥出其在碳排放测算方面的作用,给日常测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5.4 实施建筑碳交易策略

政府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状况,以因地制宜的方式规划建筑碳排放基准线,以便有效采取碳排放量控制措施。在建筑工程中,若碳排放量未达到基准线,则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在碳排放市场售卖,以满足其他企业的需求,从而创造经济效益[2-3]。反之,若部分建筑项目的实际碳排放量超出基准线,为了顺利推动后续工作的开展,可以从碳排放市场购买碳排放权。在售卖与购买的方式下,营造均衡的发展环境。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切入,对建筑碳排放测算的思路与方法展开探讨,提出BIM技术与碳排放测评软件GBS相综合的方案,其优势在于可高效测算碳排放量。但纵观现状,我国的建筑碳排放量测算技术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未来的探索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在既有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突破,以此来推动碳排放量测算技术的进步,为低碳经济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测算生命周期排放量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ETC门架系统传输带宽及流量包测算
上海地铁列车折返能力分析与测算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汽车道路阻力测算方法研究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