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加速凝聚新生优势方面,还是在夯实塑强传统优势方面,抑或是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的“十强”产业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等“十强”产业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涵盖了一二三产涉及山东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山东提出,力争2022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以上,优良产业生态的根基更加坚实。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全省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无论是在加速凝聚新生优势方面,还是在夯实塑强传统优势方面,抑或是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的“十强”产业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胶东五市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对标全省“十强产业”发展路径,胶东五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成绩不斐。
6月21日,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6月23日,2022青岛国际显示大会举行。相隔48小时,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如公司总裁高文宝所言,“青岛已经成为京东方全国版图中重要的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
作为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中高清显示“补面”的重点项目,青岛生产基地是京东方落地青岛的首个重资产投资、高端制造类显示产业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中小尺寸显示模组1.5亿片,年产值超100亿元,预计将于今年11月实现首片产品点亮,届时,将彻底打破山东显示面板领域缺少龙头项目支撑的局面。
如灯之火头,链主企业自身实力雄厚、在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是产业链条中当之无愧的“大象”。抓京东方这样的“大象”,正是青岛遵循产业发展逻辑的战法。
“当前,青岛市推出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47家链主企业,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解宏劲介绍。
6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该企业是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主企业,拥有14项全球首创产品,8项世界之最测量技术。大到C919国产大飞机的机身精密装配,小到苹果耳机检测,都有海克斯康的身影。
相较链主企业的高大上,专精特新企业虽然体量偏小,但在产业链中却有较强的补位能力。 搭建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共舞的舞台,在青岛,“卡位入链”成为产业热词。
今年初,青岛市举办首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对接交流会,智能家电产业链主企业——海尔智家发布了34项产品技术合作需求,30家专精特新企业与海尔智家进行产品技术对接交流。
海尔发布的34项超前研发需求清单让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肇聚眼前一亮:“至亚美莱的薄膜类产品原本仅应用于高铁和高端建筑领域,这场交流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大门。通过这次‘卡位入链’,我们将进军家电和汽车等民用领域功能薄膜市场。”同时,该公司还计划投资1200万元增设一条生产线,为京东方青岛生产基地等项目配套。
“链主”引领,聚链成群。目前,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6月初,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第四批拟入库重点培育的“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名单。至此,青岛市共有4批18个集群和25家集群领军企业入库,新增数量和总数均居全省首位。
对标全省“十强产业”,青岛市梳理了31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招大引强与育苗倍增并举、关键细分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发展并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监测季报,今年一季度,青岛市“十强产业”增加值1180.8亿元(不含现代海洋产业),同比增长11.5%,对全省贡献率16.15%,全省排名第1。
黄海之滨,玉水河畔,一座占地3.2平方公里、总投资80亿元的蓝色药谷·生命岛正拔节生长。
曾经在我国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大型海工装备“蓝鲸1号”及姊妹平台“蓝鲸2号”正在其生产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进行维护和保养(图 / 新华社)
“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工170天,顺利完成了21423根桩基施工,一期52栋单体楼封顶25栋,剩余27栋将于本月底全部封顶,为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奠定了基础。”7月5日上午,蓝色药谷·生命岛项目负责人谭剑钊介绍。
“蓝色药谷·生命岛项目是烟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项目进一步加强医药产业前沿和原始创新领域布局,从‘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迈进,推动一批新药、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姚宝鑫说。
从蓝色药谷·生命岛一路向西约十几公里,便是绿叶国际医药产业园。在这里,多个省市重点医药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
绿叶制药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获批上市,是我国首个展开全球注册的创新微球制剂;博安生物博优诺不断扩大产能,产品覆盖全国700多家医院;派诺生物10亿剂新冠VLP颗粒疫苗项目投入试生产,在国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片总投资60亿元、占地389亩的专业医药产业园区,为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眼下,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蔚然成势,全市生物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形成了涵盖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研发制造流通的全产业链体系。2021年,烟台市新获批上市药品、二类以上医疗器械产品80种,创新药获批数量占全省一半,其中一类新药获批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烟台市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的重要一环。对接省“十强产业”行动计划,烟台市积极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重大机遇,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9个产业集群,同步超前谋划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性产业。
在此基础上,烟台市对各个产业逐一掰开分解,细化为16条重点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改革。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由市长任“链长”,创建“一平台、一队伍、一基金、一联盟、一集团”的“五个一”产业服务体系,力争到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城市。
绿色石化产业是烟台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烟台“9+N”制造业集群中占有重要一席。“我们着力构建三大增长极,‘东极’重点推进总投资176亿元的万华乙烯二期和总投资300亿元的22个延链补链项目建设;‘西极’加快推进总投资1493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中极’重点布局总投资1260亿元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通过‘三极’支撑,产业产值由千亿级跃升到三千亿级,打造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烟台市副市长牟树青说。
向海图强,挺进深蓝。在海阳市南部海域37公里处,一架架巨型“风车”悠悠转动,徐徐海风由此神奇般地变成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牟树青介绍,当前,烟台市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谋划推进总投资5500亿元的130个清洁能源项目。其中核电海上风电领域,加快推进列入省海上风电规划的50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力争国电投半岛南V场址海上风电年内并网发电。同时,加快3个LNG、海上光伏等项目建设,今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
如今的烟台,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新动能正在加速集聚。去年,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3.7%,“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7.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8.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42家。截至目前,全市获评山东省瞪羚企业的企业数量累计达到200家,居全省第三;“独角兽”企业累计达到7家,居全省第二。
“十强”产业是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载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潍坊市围绕“十强”产业培育、“两新一高”等重点领域,突出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培优扶强产业链,在重点项目、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绘就精准“作战图”,为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重量只不过是罗茨鼓风机的1/5,同等功率下的磁悬浮鼓风机,利用磁悬浮技术代替传统轴承,转速高出20倍,节电达30%以上。”日前,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胜在接受采访时说,凭借这一关键技术突破,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综合节能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21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作为后起之秀,虽然短短数年产值已达4亿元,但在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中,天瑞重工只算“小个头”。除天瑞重工外,潍坊还有潍柴、雷沃、大业、盛瑞、豪迈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从铸造、配件到整机、整车完善的产业链条,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近年来,潍坊市纵向推进“链长制”,横向搭建服务平台,重点发展15个产业链,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链、10个左右的500亿级产业链。“我们每条产业链都配备了专班,出台一套政策,并争取配备产业园,以产业链为核心、营造产业生态、推进链式发展。对于首台套或新产品,服务专员帮企业一步步倒找推广堵点,让他们尽快从链条‘圈外人’变成‘圈内人’。”潍坊市政协副主席、工信局局长鞠俊海说。
手指点餐,当天送达;配备智能炒锅,食客只需静候……在厨房“小白”眼中,惠发食品可轻松解决一日三餐,而对产业发展来说,这远远不够。目前,惠发食品联合浪潮云洲启动建设“大国味道”全国预制菜产业生态平台,借助肉禽、水产、蔬菜等上游配套企业,已培育起8大菜系400余个种类的1200多个产品。
企业在链接全国资源的同时,诸城市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步发力,横向配套产业服务平台,带动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我们推出了‘润农供应链’,横向延展惠发平台资源优势,上线优质农业龙头企业,服务范围已涵盖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0多所学校、280多家企事业单位。”诸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陈华说。去年,诸城预制菜产业营收90亿元,而供应链的优势,就在于将诸城从预制菜集散地,打造成产业集群地,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营收突破500亿元。
对诸城而言,产业服务平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链式发展,让吃成为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并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监管;对企业来说,可以统筹产供销,解决产品雷同、重复建设的痛点,实现“一企一品”,聚焦优势打造爆品。
“我们种植的草莓西红柿20元一斤,大都直接销往了粤港澳地区,订单比采摘来得都快,而且利润翻番。”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李璇欣喜地说。李璇的欣喜,来自于粤港澳客户的田间直采,减少了中间商。
一线大客户,为啥会信任2000公里外的寿光农户?寿光蔬菜的价值,就源于标准的认证。四年前,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政府在寿光联合建立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是国内唯一的蔬菜质量标准方面的国家级平台。虽然农业的推荐标准不同于工业的强制性,没有较大约束性。但更高的标准可为农业赋能、增值、强品牌如今,中心搭建了公益性产销对接平台,将已认证的50个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公布到线上,随即得到了来自北京、深圳、上海的宏福国际、自然之星、百果园、正大卜蜂等终端商的认可,与农户洽谈直采业务。今年,湖北、江苏、河南、甘肃等22个基地,正在向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提交培育认定试验示范基地申请,一旦认证成功,蔬菜可从基地直达餐桌和经销商店,让更多的利润留在当地。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潍坊市“纵横之策”四面延伸,激发澎湃动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支撑明显。
“今年5月正式开工,在各方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实现一期项目明年5月份达产。”6月30日,在威海临港区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打桩机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项目负责人初志浩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引进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11条国际一流生产线,主要从事医疗卫生用品、医用新材料等健康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8亿元。
这一项目属于威海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集群之一的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为帮助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威海临港区财政金融局、建设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等相关部门采取并联办公方式,将堵点难点逐个攻破。“我们针对项目关键技术点,提前帮企业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建设不走弯路,时间整体压缩60%以上。”威海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科副科长隋心说。
威海全面对接省“十强产业”,集中规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7大产业集群,坚持不懈推进产业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威海梳理了医药医疗器械、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等10条优势产业链,培育了“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稀土+电机”等产业链,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
工程车、铲车来回穿梭运送施工材料,一块块外墙玻璃依次铺装整齐……7月1日,在威高工业园内,总投资100亿元的利彤生物疫苗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是国内第一个同时拥有传统疫苗制备和核酸疫苗制备的技术平台项目。“目前,中试车间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明年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各类疫苗8000万支。”威高集团总裁龙经介绍,“另外,总投资40亿元的威高普瑞斯预灌封注射器项目已经进入三期建设阶段,全部投产后年产预灌封注射器产品20亿支,产值达55亿元。这两个项目全部达产后,生物疫苗将成为威高集团又一支柱产业。”
一家企业带起一个产业链条,一个产业链条膨胀成为一个产业园区。依托威高集团,威海高新区打造了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70多个高端项目,总投资260亿元,培育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成为全国行业内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的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景象,多艘大型船舶同时处在紧张建造中(图 / 新华社)
无论是原有骨干企业的膨胀升级,还是新招引企业的落户投产,都需要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优化涉企服务,威海创新建立企业困难问题、技术需求、资金需求、产业链配套“四张清单”,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用地、用工、要素指标、供应链配套等难题,帮助企业甩下包袱、轻装上阵、加快发展。通过设立“威海企业家日”,搭建起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全面营造爱商、亲商、扶商的浓厚氛围。
德国马夸特集团是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2014年1月到威海临港区进行第一次考察后,临港区与其一直保持密切联系。2017年2月,在全国32个城市选择中,马夸特集团最终选择在威海设厂,建立威海首个德国独资企业。今年4月,总投资4000万欧元的德国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与开关二期项目签约,5月份开工建设,明年12月投产运营。从首次牵手到第二次握手,马夸特集团首席执行官哈拉德·马夸特博士说,“威海人办事认真、效率高、服务好,这次签约印证了5年前马夸特集团选择威海、落户威海的正确性。”
经过多年培育膨胀,威海七大产业集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6个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目前,威海有8个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3个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家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全市“雁阵形”集群所属行业覆盖近60%的省“十强产业”类别,9家集群领军企业中近80%属于新兴产业。
7月12日,长城汽车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欧拉芭蕾猫正式上市。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城魏牌汽车5G智慧工厂生产线上,机器人手臂自如翻转,一辆辆欧拉芭蕾猫汽车依次下线。
“市场回暖明显。公司6月份产量是前5个月的总和,7月份将再翻一番。”日照魏牌汽车有关负责人介绍,时下疫情缓解,供应链趋稳,企业正抓住国家汽车销售政策释放的利好,铆足了劲追产。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图 / 新华社)
日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是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是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3个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之一。目前,长城、中兴等4家整车生产企业获批产能28万辆,居全省第5位。日照拥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350余家,整车本地配套率从不足20%提高到40%。
7月8日,全球著名汽车零配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日照生产基地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6000万欧元,主要从事汽车被动安全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集团中国区总裁汪润怡说:“我们看好日照,这里将发生汽车产业链上的更多汇聚和融合故事。”
更多的产业融合故事正在这里上演。在离长城汽车工厂几公里之外的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钢板生产线ESP车间,填补国内技术和市场空白的0.6mm超薄热轧钢卷源源不断地“走”下流水线。“ESP汽车用钢,兼具薄和强的特性,比常规汽车用钢板薄一半以上,非常适合汽车轻量化。”车间负责人季伟斌告诉记者。目前,山钢日照公司、日钢集团等5家企业已纳入长城汽车配套体系。
钢铁是汽车车体的主要材料之一,“小城大钢”是日照产业的鲜明特点,钢铁也是日照目前唯一过千亿元产值的主导产业。日照拥有山钢日照公司和日钢集团两大省级“链主”企业,炼钢产能1845万吨,产能集中度居全国第四位。未来,山东省8000万吨钢铁产能,将有一半布局在日照。目前,日照正不断推进钢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精品化,全力推动日钢集团产能承接、山钢日照基地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
放大临海靠港这个最大优势,今年日照对标省“十强产业”,确立了“钢铁、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高端化工、现代海洋、文旅体、航空、绿色建筑、现代农业”十条重点产业链。由一位市领导担任一条产业链“链长”,实行“一个牵头部门跟进、一个服务专班靠上、一套实施方案引领、一批重点项目支撑、一个产业联盟推进”的“五个一”工作模式。
“充分发挥日照临港涉海、自然生态宜居比较优势,在扩能上量的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日照市委书记张惠表示,日照市从“工业强市”到“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之变,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体育产业这一“慢产业”,在日照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国字号、省字号体育赛事扎堆,近年来日照陆续举办过200多场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产业版图日渐清晰。
体育服务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日照体育发展集团,已经布局帆船、龙舟、沙滩运动、篮球、排球等产业链条;体育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大体育产业集团,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器材上中下游产业链;安泰集团打造了包含网球、帆船、自行车等项目的产业链……抢抓日照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契机,众多社会力量跑步进场。
更多的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正在日照拔节孕穗、聚优成势。目前,先进钢铁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阳光海岸带精品旅游等6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9家企业入选省级“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产业集群,上榜山东省首批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列。
从“一钢独大”到“多业支撑”,日照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