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交一公局西南工程有限公司 赵然
隧道工程作为公共交通建设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细节性的质量检测需求。
当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存在问题时,大多说明这项工程的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人为对其实施必要的改进和处理。
国道317线(西藏境)珠角拉山隧道及接线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境内,是国道214线及317线公路合线段,其中主洞隧道正洞工程里程K1330+555~K1335+160,全长4605m;平行导洞里程PK0+052~PK4+688,全长4636m。 本隧道工程主洞为单洞双向两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二级公路设计标准。主洞建筑限界9m,限高5m;平行导洞建筑限界4.5m,限高5m。
(1)地质分析法能够实现就隧道洞内外的地质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以结论应用开展预报,因此它是一种常见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地质素描能够实现对开挖面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精准的描述。这种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着很多优点,比如其设备使用方式十分简单,且设备构成也比较简单,同时又不会占用施工的时间,也不受施工工作所带来的干扰,更能够提供完整的地质资料,还能保证结果输出的快速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方法其实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漏报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隧道的夹角来看,如果隧道的夹角较大且又会出现前倾的结构面,这时就很难保证数据的全面性,还会导致预测距离过短。
(2)想要实现获取前方地质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选用超前钻探法进行使用。虽然,这种方法较为传统,但却十分可靠。这种技术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全面了解掌子面前几十米、上百米范围内整体围岩的工程地质情况,也能通过数据应用,实现反映出岩体的大概实际情况,因此它属于一种比较直观的应用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其实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那么其预报效果就会变差,特别是针对一些平行的结构面来看,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技术往往无法实现将钻孔与钻孔之间的地质情况进行有效反映。此外,该种技术在使用时,由于它的探测速度较慢,且一次所探测的距离过短,因此它整体投入的费用也很高,更会影响到整个隧道的正常施工。
(1)由于传统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有一定的缺漏,因此在技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虽然改变了过去技术当中的不足,但其实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它的成本过高。毕竟,想要实现对隧道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必须要通过预报的形式来实现对地质实际情况有效反映。但是,越是详细的检测,势必就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这其中既包括了时间成本,也包括了人力成本,更包括了设备采购的设备成本。比如,超前导坑法技术的使用,虽然能够弥补传统技术当中的不足,同时可以做到排水减压放水的效果,更能够实现改变隧道作业的通风条件,但由于它的成本过高,且需要对全洞进行平导开挖,这时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问题。此外,这种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难以实现精准的反馈,这时其应用的效果也会变差。
(2)在进行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其实一些新型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有效规避很多问题,而且也能保证最终检测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时,由于技术实在过于先进,很多从业人员其实还未掌握技术方法,这就使得在进行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一边探索一边使用,否则就难以实现保证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同时拖慢整个工作周期。对此,只有真正做到实现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考量之后,实现将成本低廉且技术应用效果较好的技术进行结合使用,以此再经过针对性的处理,保证技术应用的效果,这时才能够有效规避技术缺陷所带来的问题,同时真正做到成本控制,并保证测量的实际效果。
想要保证技术应用的效果,可以实现通过技术优势的整合来进行质的保障。而在超前地质预报法当中所能够使用的四种类型的探测方法,可以通过其各自的优势来进行结合使用。比如,将物探法与地质分析法进行结合使用,既能够实现保证数据反馈的全面性,也能够实现无损检测,更不会由于成本过高而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实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匹配。毕竟,有时因隧道自身质量不足所带来的影响,就会直接导致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
基于此,在进行现场进行技术使用之前,最好先对待测隧道的综合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全面评估来实现,确保技术应用的最终效果,这时才能使技术的应用达到最优化。比如,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必须要先围绕地质雷达做好参数的设计,更要实现对区域内的介质电常数进行确认,这时才能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实现为后续工作的落实做好保障。
当隧道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隧道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应做好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工作,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隧道工程施工检测应以整个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为标准,对所使用材料以及施工结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检测。隧道工程有部分位于半地下环境当中的工程位置,虽在结构稳定性上满足了使用标准,但需要考虑到工程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周边风力及土壤结构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使用环境提高工程检验标准。如若工程的结构下方,具备一个方便人员及时避险的安全环境,那么它才能够通过质量检测的新标准。因此,质量检测工作需要通过必要的实地检测,对隧道工程是否安全隐患进行具体的判断,了解工程施工结构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的工程位置,进行出具质量检测结果后进行整改,处理好质量问题所在处。
当然,质量检测工作就能够实现对工程需求的分析,实现最为直接的改进。此外,对于隧道工程来看,其自身具备着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在进行质量检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已投入使用的隧道工程来看,则应该选择更为先进的方法。
比如,超声综合回弹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技术方法,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就隧道内的实际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的反馈,这时就能通过针对性措施的有效使用,做到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效消除,同时工作人员只需把握好质量关卡,即可实现确保整个隧道的实际质量。而且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隧道工程检测质量,还需要以隧道工程质量为核心,落实隧道工程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实现从制度的角度上对施工技术,施工流程,施工方法进行全方面的约束,以此来达到提高隧道工程质量的目的。相关人员需要针对目前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强化思想教育,实现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对隧道工程质量的重视,并围绕隧道工程展开施工检测,实现全方面控制隧道工程质量。
从实践能力上,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保障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其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应对现有的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完善,能够更好的提高检测技术质量,严格保障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质量检测工作所观察复杂情况,不是隧道工程中的物质含量超标,就是不确定工程中危险因素的蔓延过程。使得人员只要在应用检测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了影响隧道安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甚至影响到工程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大量的检测实践分析发现,在检测过程中有时很难准确反映出工程所有位置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此,人员必须要对应用检测质量的工作过程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规定易引发险情的最终检测数值,利用一些可取的数据功能来对隧道工程质量做必要检测。这样的话,就能够避免预警装置误报,或检测风险位置显示错误等基本情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不断对检测技术进行革新,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例如,可利用静电触探和标准贯入检测技术,对隧道工程明洞开挖和回填过程进行检验,主要检验初期工程的地基承载力以及回填土的密实度。如可利用无损检测法,对混凝土工程的厚度进行检验;利用声波透射法,实现对锚杆长度以及锚固密实度进行检测等。针对隧道工程防排水以及防水板工程的检测,主要采用充气检验的方式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工程中的焊接缝质量是否达标;针对混凝土强度检测方面,主要采用抗压强度检验的方式;对硬化后的混凝土强度检测可应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心法等进行检测。结合隧道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合理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保证工程检测的全面性、合理性、可靠性。
总之,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不断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突破原有检测技术的壁垒,进一步提高隧道工程检测质量,实现对工程问题点进行准确的定位,为工程施工的整改提供可靠的帮助。
在改进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时,要考虑到人员、结构、环境等多方面的安全性需求,针对如何通过提升检测准确性和技术,利用目前可以实施改进的工作条件,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的效果,进而推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高效率开展和顺利完成,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