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的高危因素

2022-09-08 07:14:50刘学锋郑桐斌李振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入路股骨颈患肢

刘学锋 郑桐斌 李振强

(新蔡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驻马店 463500)

股骨颈的解剖结构决定其在髋关节中承受着较大的剪应力,因此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有关,部位位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多表现为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得不到有效诊治可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以手术为主,其中髋关节置换术为常用术式。使用人工关节替换患者体内受损的髋关节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运动能力。但因手术因素、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骨折愈合缓慢,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1]。因此,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60例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股骨颈骨折符合《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2]中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在本院完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均接受6 m随访;患者情绪稳定,依从性良好,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其他部位骨折患者;伴有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合并髋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由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合并严重肢体残疾,不能自理患者。全部患者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2.11±2.2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61例,跌倒摔伤99例。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无效判定标准及分组

所有患者术后行6 m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arris评分)[4]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包含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个维度,总分100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

根据评分结果,将评分差的患者纳入无效组,评分优、良、中纳入有效组。

1.2.2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男、女)、年龄、骨折原因(交通事故、跌倒摔伤)、居住地(城市、农村)、骨折分型(依据Garden分型,I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手术入路(传统入路、微创入路)、患肢长度变化大(是、否,>15 mm视为患肢长度变化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疗效

15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工作、无退出者;经评估治疗有效共145例、占比90.63%,治疗无效共15例、占比9.38%。

无效组 Harris评分 60.38±2.38分,有效组Harris评分81.38±3.35分,有效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无效组(t=33.898,P<0.001)。

2.2 无效组与有效组基线资料比较

无效组体重指数(BMI)、手术入路、患肢长度变化占比与有效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居住地、骨折分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影响因素分析

将表1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 BMI、手术入路、患肢长度变化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说明,见表2,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1=无效,0=有效)。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传统入路、患肢长度变化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重要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等治疗失败的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加剧患者痛苦程度。因此,积极探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初步比较经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有效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传统入路、患肢长度变化明显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逐条分析原因如下:①BMI高:BMI水平高的患者通常较为肥胖,髋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术后长期高负重易增加患者疼痛程度[3]。同时,BMI水平高的患者生理机能也相对较差,阻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这与王晨光等[7]研究结果类似。建议在患者出院时叮嘱其进行减肥,改善BMI水平。②传统入路:传统入路切口大,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但容易损伤患处软组织,增加术中出血量,不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延缓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进度[4]。建议尽量选择微创入路方式,以促进术后髋关节的恢复。③患肢长度变化大:术后股骨偏心距是稳定髋关节假体的关键,可有效维持股骨小转子和旋转定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而术后出现患肢长度变化多由股骨偏心距调整不准、前倾角评估错误等因素导致,造成患者髋关节组织结构出现变化,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跛行、关节不适、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术后髋关节的恢复[5]。建议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综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效与BMI水平高、传统入路、患肢长度变化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入路股骨颈患肢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