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主要小麦品种对重金属镉吸收能力差异性对比试验

2022-09-07 13:39沁阳市农业农村局邓佳佳
河南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排序籽粒

沁阳市农业农村局 邓佳佳

一、试验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在沁阳市安全利用地块种植的对镉吸收力小的小麦品种,从而给全市安全利用地块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品种试验

(一)试验小麦品种选择

选择在沁阳市种植面积比较大、品质好、产量高且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14 个。

(二)试验方法

试验地块为东西走势,南北宽6 m、东西长200 m。把试验地块从东往西分成18 个试验方,每个试验方为6 m×8.5 m,不同试验方之间有不小于1.5 m的隔离带,同时设置1 个对照品种。18 个试验方中种植的小麦品种分别为:百农AK58(S01),百农207(S02),百农4199(S03),温麦968(S04),百农207(S05),云台301(S06),焦麦266(S07),百农207(S08),新麦26(S09),百农418(S10),郑麦366(S11),郑品麦24(S12),百农207(S13),平麦998(S14),同舟麦916(S15),百农207(S16),怀川916(S17),许科129(S18)。其中S02、S05、S08、S13、S16 为对照试验方,百农207 为对照品种。

(三)试验地块情况

试验地耕地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褐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达到3 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5g·kg-1。2020 年11 月3 日机械整地播种,按本地小麦生长期的生产管理方法管理,2021 年5 月28 日开始采集小麦籽粒及其根部的土壤样品并送检测部门进行镉含量的检测。

三、采样检测情况

为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检测工作由两个独立的检测机构同时进行,分别在试验方中采样并进行检测。甲乙两个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见表1、表2)。

四、检测结果分析

由于籽粒中镉含量和土壤中的镉含量成正相关性,所以土壤中的镉含量与籽粒中的镉含量比值就可以用来表示该品种对镉的吸收能力大小。不同品种之间,比值大的则吸收能力弱,比值小的则吸收能力强。据此,我们对表1 和表2 中的土壤与籽粒中的镉含量比值大小进行了排序。为方便排序,我们把5 个对照方的比值进行平均,其平均值作为对照方S02 的比值参与排序。表1 中比值排序为:S04 →S03 →S01 →S11→S06→S09→S12→S02→S15→S07→S18→S14→S17 →S10。表2 中比值的排序为:S17 →S04 →S01 →S09→S11→S12→S03→S15→S02→S10→S07→S14→S18 →S06。总体来看,两个排序中体现一致的是:试验方S01、S03、S04、S09、S11、S12 均排在前七位,S02、S07、S10、S14、S15、S18 均排在后七位;两个排序中体现不一致的是:试验方S06 和S17。

表1 甲机构小麦籽粒及其根部土壤样品镉含量检测情况

表2 乙机构小麦籽粒及其根部土壤样品镉含量检测情况

剔除排序不一致的2 个试验方中的品种,采用排序一致的品种进行镉吸收能力大小比较,结果是S01、S03、S04、S09、S11、S12是镉吸收能力弱的组,S02、S07、S10、S14、S15、S18 是镉吸收能力强的组。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由表1 可知,土壤中镉的最高含量为16.7 mg·kg-1,最低则为0.63 mg·kg-1,说明该试验地块中的镉分布极不均匀。试验地块土壤中镉分布的不均匀性会产生样品小麦根系周围直接接触的土壤中的镉含量与检测的镉含量很可能不一致的问题。为了把土壤中镉分布不均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就在样品小麦根部的土壤中采集土壤样品,作为该样品小麦的对应土壤样品。尽管如此,我们仍无法绝对保证样品小麦根系周围直接接触的土壤中的镉含量与检测的镉含量一致,即样品小麦根系周围实际接触的土壤中的镉含量可能比检测样品的镉含量高,也可能比检测样品的镉含量低。检测结果表1 中出现“对照试验方S08 的土壤镉含量检测值小于S02、S05 的土壤检测值,但S08 的小麦籽粒镉含量检测值却大于S02、S05 的土壤检测值”的现象以及试验方06、试验方17 两种不同的排序结果,很可能就是由于小麦根系周围直接接触的土壤中的镉含量与检测的镉含量不一致造成的。所以这个问题会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建议

为了确保此类试验的准确度,建议采取人工干预的办法来获取镉含量均匀的土壤,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试验。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排序籽粒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作者简介
撒落成星星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2016年玉米籽粒收获机市场潜力大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吸收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用的产业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