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平
在一期《少年说》中,高二男生张晨曦上台向自己的父母道歉——因为自己两年前曾离家出走,害得父母担心,到处找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为自己曾经的叛逆, 真诚而郑重地向父母说了一声“对不起”。
本以为父母会因为儿子的懂事而感到欣慰, 毕竟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能反思自己的成长、感恩父母的不易,并鼓足勇气当众道歉,实属难能可贵。但父亲的回应却出人意料:“成绩还是最主要的, 你的篮球时间应该要控制一下。 ”
儿子在道歉, 父母却在提要求。
张晨曦站在那里, 从他绞动的双手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纠结, 他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每次回家打球, 也没有打一下午,也就两三个小时。每次打球, 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打球都是跟同学们一起,大家有说有笑。 你知道我在家里和学校有多压抑吗? 每次我最期待的就是体育课。 回家写完作业, 我最期盼的是能出去打球,现在你还让我再减少……”
张晨曦已经哽咽着无法继续说下去, 但最后他还是向父母保证:“我知道学习最重要,篮球时间我会自己缩减, 我也会管好自己, 下次再也不会让你们担心了。 ”看似妥协了,但他的内心实则充满了委屈。
这样拧巴的场景其实在许多家庭中并不陌生。
孩子:“我穿这件夹克帅不帅?”爸爸:“你作业做完了吗?”
孩子:“我想去看演唱会。”妈妈:“这次你期中考试成绩退步了,我还没说你呢。 ”
孩子:“今天篮球比赛我进了5 个球, 给我们队赢得比赛立了大功呢。”爸爸:“你要能把这心思全都用到学习上, 我就阿弥陀佛了。 ”
孩子在说A, 家长在说学习;孩子在说B,家长还在说学习。 当学习成了父母唯一的关注点, 亲子之间的交流就像鸡同鸭讲,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只是被父母的种种要求所裹挟。 于是孩子干脆向父母关上了心门, 甚至反抗父母。
好的父母, 是孩子成长的加油站。给孩子多一些柔软、关爱和理解, 让孩子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而不要让拧巴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成长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