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一点,就不痛了吗

2022-09-07 09:20刘律廷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23期
关键词:小弟弟超人小朋友

◎文/刘律廷

A

儿子上小班时,每次和小朋友闹矛盾,他都用“送你去医院打针”这句话去吓唬其他小朋友。他还爱玩“医生打针”的游戏,小朋友纷纷模仿他,轮流当医生,将大家不喜欢的某个小朋友摁在地上“打针”。

老师跟我说了这件事,我赶紧给那几个被“打针”的小朋友赔礼道歉,并向老师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事后我反思,是不是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有了心理阴影?

儿子小时候很怕打针,每次带他去打预防针,总哭得稀里哗啦。为了让他配合,出门前我们就说是带他去公园玩。可是到了医院,一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他就拼命后退,哇哇大哭,我们不得不强行拉他检查。

我阅读了孙瑞雪《爱和自由》一书,她也提到孩子打针的问题:“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特别是从脖子上取血,这个过程同杀动物有惊人的相似,这对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来说太恐怖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旁边观察,逐渐理解并适应这个环境,这需要耐心和时间。”是啊,孩子的心灵是如此脆弱、敏感,他们的心灵空间很小,除了装着对大人的依赖和爱,还充满对外界的不确定和忧虑。

孩子之所以那么排斥看医生,都是内心极度紧张和不安全感导致的。一方面,医院看病的人很多,来来去去的医生、护士、家属,每一张脸都是陌生的,孩子自然会惊慌。另一方面,到医院要和陌生的医生进行肢体接触,孩子会感觉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失去了安全感,心理上极度紧张,进而抗拒。如果大人态度强硬,无疑会加剧孩子的恐惧。

B

明白了这些,我再带儿子去医院时,不再骗他说“去公园”,而是提前几天告诉他我们要去医院的事实。候诊时,我结合医院张贴的挂图,耐心地跟他讲解清楚他生病的部位、病症、为什么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

有时候,护士在打针前会鼓励他说:“勇敢一点,你就不痛了。”儿子就做出很勇敢的表情,但依旧以哭泣结束。次数多了,他就追问护士:“为什么勇敢就不痛了呢?勇敢是药吗?勇敢是超人吗?”

鲁迅先生说,我们的文化之弊病在于“瞒”和“骗”。其实,我们大人在无意识中,习惯于隐瞒事情的真相,并且借着善意的理由,用各种方式来骗孩子。

我告诉儿子:“打针肯定会痛的,护士阿姨让你勇敢,是希望你能不怕打针,不会因为打针而大哭,如果哭泣,胳膊跟着动,那会更痛的。”

随着我们解释得多了,儿子不像从前那样害怕医院了,对打针吃药也配合了许多,他逐渐产生了一种观念——看病是一件重要的事,打针吃药虽然不舒服,但是对健康有利。

C

如今,儿子再去医院,能主动与医生沟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开始观察医院里的每一个细节。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弟弟抽血之后,高高举着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手指看,他妈妈劝他放下手臂,他就歇斯底里地哭。儿子走到弟弟身边,仔细看着小弟弟被扎针的地方,看了足足有5 分钟。

5 分钟后,儿子指着弟弟的手指说:“没流了,血不动了,被冻僵了。”小弟弟才放松下来。孩子的心思多么敏感,语言多么生动。

显然,孩子之间的心思是相通的,儿子知道弟弟在担心什么,于是用儿童的语言来安慰他。

从这之后,我更加明确一个观念:尽量告诉儿子每件事情的真相,包括生病死亡等让人沮丧、难过的事情。

上周,儿子从攀登架上摔下来,需要做CT 检查。

当时排在我们前面的几个幼儿,都因为乱动产生运动伪影而重新做了好几次,甚至还有幼儿因此注射了安定剂。我跟儿子耐心讲解了检查的必要性和程序,以及机器开动时可能发出的声音。我也告诉他,如果乱动,我们可能还要浪费一天的时间。

最后,检查的过程非常顺利,让我和医生都大吃一惊——在那么长的时间中,他乖乖躺在机器里面,操纵机器的人都以为他睡着了。当检查结束时,我紧紧拥抱住他,夸奖他有这么强的自控力。他对我说:“妈妈,我是不是超人了?超人的眼睛就是像CT 一样,能一下把射线射出去。”我紧紧抱着他说:“宝宝就是超人,跟超人一样厉害。”

从那天开始,他常给客人看他的CT 片子,非常自豪地告诉别人他有了跟超人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勇敢,”儿子自我总结道,“勇敢不是药,不是超人,是CT!”

猜你喜欢
小弟弟超人小朋友
蛋超人
好想变成小弟弟
飞越超人
七岁少年勇救小弟弟
我的小弟弟
超人
我想变成超人
找茬儿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