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静
2020 年年初,因为疫情的缘故,语文网课老师高高在公司的安排下开始居家办公。之后疫情好转,同事陆续复工,高高却依然维持着居家工作的状态,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三年来,高高享受着不用通勤、打卡的自由,也为这份自由支付着相应的代价。
早上8 点半自然醒,先玩半小时手机,然后遛狗。回到家给狗喂完食,我开始备课、上课、吃饭。吃完午饭,不紧不慢地追一集剧,接着备课或是看看书,困了就睡会儿觉。上完下午的课,等男朋友回来吃晚饭。晚上11 点左右再遛一次狗,然后回去睡觉。
今年是我居家办公的第三年。这样的日子,我已经循环往复过了将近900 天。
2019 年底,疫情爆发。过完年回到北京,公司为了安全起见,让所有人居家办公。原本大家都以为疫情可能过段时间就结束了,但并没有。到了2020 年5 月,同事们开始陆续复工、错峰上班,财务组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去办公室,其他部门的人则是一周坐两天班。
但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去过公司了。我是网课老师,有早八和晚七这种极端时间的课的话,是可以不去公司的;但即使没有,我也不想去。我和领导说:“我家离公司很远,担心路上被传染。要是非让我去公司,那我只能辞职。”领导说“那你先待着吧”,这一待就待到了现在。
全公司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硬关系”,领导是聪明人,在权衡“我因为要到岗而辞职”和“让我居家工作”后快速做了选择。他相信以我的能力和责任心,即使在家工作也能为公司挣到该挣的钱,这比重新找个老师的不确定性和成本更低。
总之,凭着无知无畏的莽,加上一点幸运光环的加持,我开始了快乐的居家办公生活。
居家后,最显著的变化是节省时间和精力。我之前住在朝阳区,公司在海淀区,是个对角线。北京的地铁10 号线是外环大环线,我每天上下班,就是从10 号线一个角坐到对角,单程一个半小时,往返长达3 小时。再加上我是绝对不素颜上班的,上班前化妆就需要四五十分钟,所以只要我到公司上班,即使什么都不做,要花掉的固定时间就长达4 小时。
通勤的累跟有没有座位没有关系,光是被迫挨过那漫长的、嘈杂拥挤的、做什么都不合适的3 小时,人的精神就已经被消磨掉一半。工作的辛苦,很多时候就在于这些额外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当我把这些都省了,就感觉到一种久违的解脱。
随之而来的是省钱。我挺在意职场精神面貌的,即使在大家穿着打扮都很随意的互联网公司,我还是坚持每天换衣服、洗头、化妆,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服饰支出。居家办公后,我直接放飞自我,天天穿着睡衣、趿拉着拖鞋,还有买新衣服的必要吗?我连bra 都不用买。衣服、鞋包、化妆品的钱都省下了。
之前一天坐地铁要花12 块钱“巨款”,虽然不算多,也还是心疼的,居家后这笔开销也免了。化用那句“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从未见过光明”来概括,就是“我本可以忍受上班,如果我没体验过长期不用化妆、通勤、穿bra 的灵魂解放的快乐。”
在公司坐班时,公司有一个个独立的直播间供大家上课。高峰期的时段,有时很难抢到直播间。在家办公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从从容容。我的课有三个时段,早上10 点到11 点,下午2 点到4 点,晚上7 点到9点。上完课,其他时间都由自己任意支配。
空闲多了后,生活慢了下来。我领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给猫买电动老鼠,给狗买磨牙骨,看它们玩能看一下午。纯粹地消磨时间,消磨它们的,也消磨我的。
疫情防控以来,微软、谷歌等巨头和部分国内企业都在探索居家或混合办公的可行性,英国试行四天工作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经常有一种论调说:居家办公影响工作效率。对我而言,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起有些人认为的“在家加剧了惰性和拖沓”,我倒更愿意相信,人们会为了更大的舒适区和更多的自由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我的工作效率很高,两小时可以干完一天的工作,然后享受自己的空闲时间。但在公司的话,为了看起来有事做、在忙,我会做慢一点。这有点像从大锅饭到家庭联产承包制,原来是按工时记工,现在是分田到户、各负其责,生产力肯定会提高。
根据公司要求,同一科目的老师需要定期集中备课。但教作文这门课的只有我和领导两个人,领导没有时间和我一起备课,也很放心我,偶尔有问题就电话沟通,不必非得碰面。因此我的工作很独立,不管是编教材,还是备课讲课,都是一个人完成。
每天上课,都有好几千人听我说话,也会收到反馈,避免了在家办公和人没有互动的情况。以前去公司坐班时,我和同事也交流不多,朋友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或是追星时认识的,主要在线上联系。也就是说,之前我就过得比较封闭,因此居家后没有什么不适应。
有时想想,我会庆幸自己的运气:恰好从事的是网课老师职业,能完全在线上完成工作内容;恰好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有辞职的底气来博弈;恰好领导愿意信任我,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的管理让我不需要面对多层级的阻拦与审视;恰好我不太需要与人对接,不会被没完没了的工作群消息烦到宁愿到岗上班。是这些幸运和凑巧,而不是多强的工作能力,让我能舒服地在家工作。
居家办公三年来,我多了很多时间看书、看电影,比如《三言二拍》《神雕侠侣》,还有罗翔的《圆圈正义》。电视剧也看了不少,追完了15 季的《犯罪心理》、8 季的《权力的游戏》,还在男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从来没接触过的动漫,感觉打开了新的世界——很多二十几年前的动漫,立意甚至比现在的一些影视剧更好。
我以前经常失眠,每天都想“今天一定要早睡,明天还要早起”,越想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严重的时候,我什么助眠手段都试过,褪黑素、睡眠软糖、睡眠喷雾、蒸汽眼罩……但都没用,最有效的就是吃安眠药。但安眠药的副作用很大,会导致我精神恍惚、无法集中注意力。
居家后,困扰我多年的睡眠问题竟然神奇地不治而愈。不去公司上班,为什么就不焦虑了?我想可能是因为对生活的掌控感增强了。此前生活中那种程式化的设定,对我这种性格懒散的人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我不用再每天担心迟到,压力也就消失了。
刚开始居家时,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马上打开电脑,登上钉钉、微信,如果有人找我就及时回复。即使没有工作,我也会坐在电脑前,保持上班的节律。但在缺乏外界约束时,坚持一个好习惯不容易,时间长了后慢慢就“疲”了。现在,我每天有半天时间都躺在床上,别人发信息也不在意,什么时候看见了再回复。
同时我也感觉到,三年来,我对事物的感知变弱了,情绪稳定到近乎迟钝。
以前看过一些写自由职业者的文章,都会提到不上班后,能更好地观察身边的一切,感受生活的细微美妙,好像打破了隔开人和万物的一层透明玻璃。但我居家办公的日子一直伴随着疫情,就像掀开玻璃后,周遭又起了大雾。加上与外界的接触少了,感觉和过去的生活隔了很远,以前觉得开心的事,现在也高兴不起来。
以前晚上下课,同事们偶尔会一起出去吃个烧烤、火锅,聊聊天,感觉放松惬意。现在和同事朋友很少见面,自己做饭又累又麻烦,“吃”这个最简单的快乐来源都变得触不可及。
对不少人来说,居家办公,还意味着收入降低、实际工作时间延长等负面影响。2021 年,《自然》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r》刊文说,微软公司员工居家办公后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延长了10%。2022年4 月,智联招聘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显示,有不少人居家办公后带来薪酬下降、工作与生活缺乏界限、影响团队工作效率、缺少与同事的社交互动等弊端。或许,很多工作仍是需要面对面协作的,“见到活生生的人”也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情感和交流“刚需”。
作为一个“例外”,整体而言,我对居家办公的生活很满意,但这份舒适不是白来的。就像有人拿时间和健康换钱,我是拿薪资换自由。
我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了三年多,每年只有固定百分比的涨薪,如果不是因为能居家工作,我早就跳槽了,工资会比现在高出至少一半。有同事周末两天每天从早8点上课到晚8 点,中间只留1 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收入比我高得多。但我做不到那样。人只能赚自己认知和能力以内的钱,那种拼命就在我的能力之外。
目前来看,和我同样能力、学历的人,比我钱多的没我事少,比我清闲的没我钱多。虽然有“田忌赛马”之嫌,但这种“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对我而言刚刚好。
至于以后这种状态是否会被打破,是否要重新找工作、适应每天打卡的生活,我偶尔也会思考。现在只能先给自己催眠:如果真要重返每天通勤、坐班的日子,虽然会有痛苦,但也会有收入的提高。而两者是否能相抵,只能交给未来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