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载乐骆驼俑:驼背上的微型乐团

2022-09-07 06:27汇编秋慈
科学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唐三彩陶俑乐舞

汇编|秋慈

唐三彩陶俑的精品之作

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村民正在翻修房屋,准备在村内的空地取土。村民在用铁锹挖土的过程中频繁挖出瓷器碎片,村长得知消息后随即联系当地的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者立即带着专业的考古工具赶到现场。

实地考察后,考古工作者判断出古墓始建于唐朝,并决定进行保护性发掘,古墓的墓顶已经被挖去一部分,但墓室内的器物却保存得比较完整,在清理时发现了大量的男侍俑、女俑、马俑等陶俑。

在出土的众多陶俑中,一件骆驼形状的陶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骆驼高大健硕,长而健壮的四肢稳稳地站立在长方形的底板上,引颈张口做嘶鸣状,形象传神。驼身为赫黄色,驼背上垫有椭圆形毯,边缘呈蓝色。驼峰上架平台,平台上铺有色彩斑斓的长毯,长毯刻画细致,质感极好。

平台上有七名男乐俑,头戴软巾,身穿圆领窄袖长衣,皆盘腿坐于毯上,分别执笙、箫、琵琶、箜篌、笛、拍板、排箫等乐器,做奏乐状。在男乐俑中间,站立一女伎俑,头微微上仰,面庞丰润,梳乌蛮髻,身着白底蓝花的长裙,右手举到胸前,左臂下垂,做歌舞状。

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势各异,神情专注。小小的驼背上聚集承载着八个人,并自然地歌之舞之,唐代的工匠们巧妙地将艺术夸张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展现出高超的雕塑技艺。经过研究,专家们将这件陶俑起名为“唐三彩载乐骆驼俑”,它是唯一一件被评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唐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鲜艳夺目的唐三彩便是代表之一。唐三彩又名“唐彩色釉陶器”,是在汉代低温铅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唐三彩的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其中以黄、绿、褐三种颜色为基本色调。“三”表示多数之意,所以俗称“唐三彩”。盛唐时期的三彩器物以精致、华丽著称,虽是随葬器物,但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唐代先人的辛勤劳作、日常生活、节庆婚丧等几乎都能从存世的唐三彩中窥见一二。

生动再现了盛唐之音

唐朝盛行乐舞,华彩绚丽的宫廷燕乐,技艺倾城的异域音乐家,衣袂飘飞的《霓裳羽衣曲》,如春天般恣意纵情的狂欢,或许这才符合我们对唐朝的想象。

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初传中原,到了唐代,西域各国的乐师舞伎随着丝路商团纷纷乘着“沙漠之舟”来到长安。他们带来了奇珍异宝与异域文化。唐都长安出现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的繁荣景象,西域乐舞成为唐人的普遍爱好,从而推动了唐朝长安乐舞的繁荣发展。

当时最为流行的《霓裳羽衣曲》作为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据说便受到西域乐舞的影响。据文献记载,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精通音律的唐玄宗“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西域的一批乐器也因胡乐的流行在长安受到欢迎,得以普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琵琶、箜篌、觱篥等。

虽然说有关唐朝乐舞题材的文物在我国各地均有出土,但是像唐三彩载乐骆驼俑这种题材的表现形式却是十分少见。迄今为止,西安地区也仅出土了两件。这件唐三彩载乐骆驼俑巧妙结合了多种制陶工艺与表达手法,生动再现了盛唐之音,其表现的乐舞场景体现的是浓郁的异域情调,反映了盛唐时期长安乐师对西域乐曲的融合吸收与创新。

据专家介绍,唐三彩载乐骆驼俑的制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虽经千余年沧桑,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猜你喜欢
唐三彩陶俑乐舞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唐三彩烧制技艺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陶俑
从祭孔仪式的乐舞看文化的传承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唐三彩大举布局华中地区武汉20家门点正面对抗屈氏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