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非省会城市科技人才工作探究
——基于株洲市入统企业研发人员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09-06 07:45胡威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株洲市科技成果人才

胡威

(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尤其是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加强人才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强调了人才工作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研发人员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中坚力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强,属于知识密集型、创新型人才,具有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和影响广等特点[1]。为深入了解株洲市企事业单位研发人员现状,笔者对2020年全市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在株从事开发和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具有研发能力的生产经营实体等2111 家入统单位研发人员有关情况,开展了为期13 天的普遍调查,全面掌握了株洲市现有研发人员总量、产业分布、性别结构等情况,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1 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普遍调查方式,笔者将拟了解的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中管理和服务人员数量、研发人员中女性数量、研发人员中全职人员数量、研发人员中本科毕业及以上人员数量、研发人员中外聘人员数量等6 项统计指标绘制成调查表,通过统计局专业网站进行数据调取分析。与此同时,对研发人员的分布、构成等进行了统计汇总,分领域得出了普查的基本数据。

1.1 按产业划分

根据统计数据,结合株洲市“3+3+2”支柱产业结构实际,笔者将研发人员研究领域按产业划分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硬质合金、电子信息、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传统产业及新兴和未来产业等8类。其中,传统产业包含了陶瓷、服饰等领域,新兴和未来产业包含了功率半导体、永磁动力、生物医药等领域[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株洲市入统企业研发人员数据统计表(按产业划分)(单位:个)

从表1可以看出,研发人员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产业。39 556 名研发人员中,有14 429 人来自轨道交通产业,占36.5%,是全市唯一拥有过万研发人员的重点产业;有6887 人来自电子信息产业,占17.4%。航空动力产业由于技术含量高、保密程度高,部分重要军工企业数据未直接入统,从事航空动力研发制造的民营企业、军民融合企业相对较少,因此,入统研发人员数量比轨道交通、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少,仅占1.7%。

1.2 按区域划分

从表2 可以看出,石峰区、天元区、醴陵市研发人员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县市区,分别占全市研发人员总量的42.9%、15.8%、14.5%。石峰区研发人员占比高主要是因为轨道交通产业主要分布在石峰区;天元区研发人员占比高是因为株洲高新区在天元,惠企政策较好,所辖园区内企业多为科技型企业;醴陵市研发人员占比高是因为入统企业多,高达605家,占全市入统企业总量的28.7%。

表2 2020年株洲市入统企业研发人员数据统计表(按区域划分)(单位:个)

1.3 按企业性质划分

从表3可以看出,在株25家纯国资企业(含上市公司,不含国有控股及国有合资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占全市研发人员总量的52.5%,集中度较高。

表3 2020年株洲市入统企业研发人员数据统计分析表(按企业性质划分)(单位:个)

1.4 与2017年、2019年对比

从表4 和表5 可以看出,近年来,株洲市研发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数量、质量都在逐年上升。在数量方面,得益于该市不断优化人才政策,自2017年株洲市发布人才新政30条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以来,株洲对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不断增大,对人才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研发人员总量呈上升趋势[3]。在质量方面,研发人员学历普遍较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大,且来势较好,本次统计的3年里(2018年因统计口径不同,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比例分别为79.3%、70.4%、71%,占比均超过2/3。

表4 株洲市入统企业研发人员数据统计表(按年份划分)(单位:个)

表5 株洲市入统企业研发人员数据统计表(按区域划分)

据统计,仅2020年,该市39 556 名研发人员共申请专利10 804 件,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市本级科技专项立项支持129 项,支持资金达2017 万。2021年,株洲新增国家级“小巨人”29家、总数居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首位。科技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达3.27%、连续3年全省第一,入选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位列全国第42位、中西部地区第8为[4]。仅目前,该市研发人员持有或在研的项目就达1000余个,部分项目既同时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计划,又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统计结果表明,该市研发人员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研发渠道畅通,研发速度快,项目前沿性强,且在各自领域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发模式。研发人员通过自主研发、项目带动,催生了国内首条8in车规级IGBT芯片线首批芯片、时速600km/h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AES100涡轴航空发动机、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5]。

2 存在的问题

株洲市研发人员虽具有学历层次较高、研发能力强、分布比较集中等特点,但对比沿海发达地区和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 对女性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2017年、2019年、2020年女性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7.7%、20.5%、17.3%,仅为多数国内一线城市的一半,远低于深圳市的40%[6],总量还不到10 000人。原因主要在于女性科技人才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可支配科研时间无法保证、生育期和职业发展上升期时间重合等问题,与此同时,该市暂未出台针对女性研发人员的支持政策,以上种种都对女性科技人才在该市的职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2.2 对国企研发人员的正向激励不够

调研走访获悉,在管理上,针对国企研发人员的激励存在两点矛盾。一方面,是期望薪酬与现实薪酬存在差距。国企对研发人员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在学历、资格证书、项目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属于人才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同时,研发工作挑战性较强,研发人员承担的压力也比较大,必然导致较高的薪酬期待。对目前的薪酬待遇,研发人员普遍认为与自身的付出不相匹配[7]。另一方面。是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难以衡量。研发工作一般以团队方式开展,项目研发成功更多是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多数情况下难以将研发贡献精确到个人。与此同时,项目研发激励也更倾向于团队型激励,且受工资总额限制,团队成员之间的绩效薪酬难以拉开距离,势必影响部分工作能力强、贡献程度较大的人员积极性。若研发人员认为自身贡献远超他人,而获得的回报与他人相当,必然会产生较强的不公平感,进而可能导致消极怠工、负气离职等情况[8]。

2.3 对改善中小企业研发人员科研环境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株洲市对中小企业研发人员重视不够。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鼓励扶持政策,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缺少科研场地和实验中试场地、研发资金不足、信息闭塞等问题。本次调查统计的39 556 名研发人员中,有专门研发场所的不到一半,了解仪器设备共享政策的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以往该市在增加人才绝对数量上下的功夫比较大,但在专门人才尤其是研发队伍的发展壮大、素质提高及比例提升方面,没有探索出针对性强、实际效用好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人才培养、项目扶持等方面忽略了对研发人员的倾斜。

2.4 对“松绑、放权”等政策的落地探索不够

在落实兼职兼薪政策方面,中办、国办《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但根据本次调研情况看,目前,该市一些领域由于技术机密和保密制度的要求,同时,对科研干部也往往参照党政干部管理,兼职兼薪受一道道红线束缚,科研人员对外兼职不多。在保障研发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收益权方面,国家积极推动下放高校、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中办、国办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作出了明确规定,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可以不低于50%[9]。据了解,有的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将此比例提高到了80%、90%。但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各个主管部门理解不一,受限于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该市研发人员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真正到位还存在诸多困难。

3 推动株洲科技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究

进一步加强研发人员工作,已经成为株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又是株洲“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的现实需要。应根据株洲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株洲市研发人员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提出研发队伍在结构层次、专业门类、数量分布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全力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

3.1 首要任务是搭建多层次的用才平台

一是搭好台子,依托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产业创新平台,组织研发人员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吸引高科技项目落户株洲。每年重点推进一批有代表性的高端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转化项目,为研发人员搭建广阔舞台。探索出台积极的奖扶政策,鼓励企业争创国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二是选好苗子,坚持“四个面向”,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围绕重大项目攻关育才引才用才,支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牵头承担重大项目和建设重点平台,促进项目、平台、人才相互衔接、有机融合。可结合该市“3+3+2”产业体系实际举办系列创新创业大赛,为企业发展、技术研发等提供选才、用才平台。

三是育好种子,大力扶持发展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高水平社会科技服务机构等平台载体,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中心,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加大与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动力度,探索建立定期选派研发人员进校、进科研院所交流学习机制。

3.2 重要抓手是营造高标准的育才环境

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看项目、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环境,将这个道理引入人才工作同样适用。建议把加强研发人员工作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纳入该市人才服务体系。

一是根据该市经济发展趋势,将研发人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框架,做好需求预测,编制相应的研发人员开发规划,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与对策措施。建议向省里争取,放开长株潭人才落户、住房限购等措施,加快公共交通一体化,布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特别是研发人才“工作在株潭、生活在长沙”。

二是出台支持女性研发人员的政策。2021年7月19日,科技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山东、苏州等多省市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女性研发人员的政策。建议该市也可以结合实际,出台针对广大女性研发人员的利好政策,例如,在三八红旗手评选推荐予以指标倾斜,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人才计划等各类评审工作中女专家参与比例,成立女性研发人才协会等。

三是重视中小企业中研发人员的使用和培养,使其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同时,对有市场前景项目的技术鉴定提供重点开发基金,并为专利技术持有者或项目研发人牵线搭桥,实现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探索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例如,建立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的政府机构、中介组织等。

3.3 根本保障是落实全方位的改革政策

一方面,要打通成果转化堵点,探索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堵点,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培育一批效率更高、机制灵活、开放包容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科技创新生力军。探索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评选奖励机制,定期评选奖励一批转化效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特别实现了“卡脖子”技术和“专精特新”类科技成果转化的,要大力奖励和支持。

另一方面,要破除政策落地难点。2020年4月,株洲市已出台《株洲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力求有效解决束缚科研人员研发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瓶颈问题,释放改革活力。建议该市审计、财政、国资、人社、纪检监察等部门大力联动配合,破除政策落地难点,共同推动实施办法落实落细,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株洲市科技成果人才
牵牛花
人才云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