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022-09-06 13:18
科技风 2022年22期
关键词:茶艺互联网+教学模式

倪 蕊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常熟 215500

1 概述

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兴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深刻地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1-2]。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融入专业育中,是一种发展趋势,必须要加快建设进程,才能突破当前职业教育的困境。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指明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改革的内生动力,也是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3-4]。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提出了信息化教育的标准和要求,拉开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设计的序幕,全面推进了信息化教学纳入教育制度框架[5-6]。同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培养现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7-8],明确地指出了职业教育要加快教育体系重构与教学方式革新,切实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人才培养理念、内容、模式和方式,设计好资源,利用好资源,发挥平台优势,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然而,目前的教学信息化设计中,由于存在顶层设计不足、学情分析不够深入、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等诸多问题,难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兴趣不明显,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以“茶艺”课程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思路,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特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与分析。课程是在“山水江南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施”的背景下进行设计的,突出“课岗融合、课证融合”,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岗位知识技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熏陶等,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2 教学设计

2.1 课岗融合,重组内容

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教材《茶艺》,根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行业标准、岗位需求、“1+X”证书等的相关要求[9-12],对原教材的章节内容进行了解构和重组,把绿茶服务作为任务载体,按照知识、技能、综合素养从易到难进行二次开发,开展项目教学。同时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加入了地方茗茶和茶叶销售等相关内容,开发了校企合作开发的活页式教材,突出绿茶服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2 基于学情,确立目标

教学对象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教学团队通过学习平台大数据、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调查分析表明:

知识储备方面:通过前期茶艺基础模块的学习,初步了解茶文化知识,但对不同茶叶分类知识不熟悉,对绿茶知识了解得不够具体和详细,在本模块实施中需要加强形成。

技能实践能力方面:已具备识别茶具能力,但不会操作,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缺乏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在后续课程中亟须完善加强。

学习特点方面:对新媒体平台接受快、使用多,但没有真正接触过电商直播;乐于动手,对理论学习专注力不持久;渴望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对企业典型案例兴致高。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设计并达成“一杯清茶话初心,两地情深助脱贫——绿茶”项目教学目标。

素养目标:传承中国茶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静心、细心、精心、耐心的工匠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宣传两地茶品,助推产业经济,增强爱国情怀。

知识目标:掌握绿茶基础知识、冲泡流程、地方绿茶品质特征和销售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学会绿茶冲泡技能,能根据主题要求布置茶席并作茶艺展示,能学会门店和网络销售。

2.3 多维空间,混合教学

“茶艺”作为技能方向课程,是在多维学习空间的背景下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借助学习平台、仿真软件、企业调研等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教学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核心教学,采用双师指导、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来解决,课后则通过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和社会实践等达到巩固、拓展、提升的目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身份,带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学、教合一”进行探究。

3 教学实施

3.1 项目递进,阶梯培养

课程的全过程设计中实施“项目中心、任务导向”教学方式,把学生分成项目小组,设计阶段工作任务,以工作目标和培养能力为牵引,让学生贴近真实项目开展浸润式教学,在寻找问题答案中主动寻找专业知识点在实际岗位中的应用,从而进阶式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导学:借助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平台课程资源,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测试,教师进行学情研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课中研学:按照茶艺师岗位需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将16课时的教学活动安排为“绿茶知识”“茶艺技能”“能力拓展“”综合素养”4个部分,如下图所示,融入思政,层层递进,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后深学:根据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布置拓展任务,课后通过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和社会实践等达到巩固、拓展、提升的目的,形成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氛围。

“阶梯式”培养教学模式图

3.2 线上线下,虚实互补

建设“茶艺”平台课程,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开发的仿真软件,可预习可复习,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平台资料拓展课堂内容,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拓展空间;讨论的设置,使学生思维得以碰撞。通过短视频平台,一方面展现学生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教师将课堂延展到线上,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课程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任务的督促评价者、疑难的解惑者。教学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转变固有的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体构建者。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举措,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优化课堂学习成效。在推进一体教学模式时,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以资源为依托,以成果为抓手”的基本线索,因地制宜地选择课程最佳实施平台,其中包括云班课、CG平台、腾讯课堂、爱课程、学习通等多种类型,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线上线下贯通,多平台融通,全课程体系打通,逐步形成“因课施教”的新型教学汇通模式,谋求教学的高质量产出。

3.3 学校企业,双师指导

充分发挥“山水江南现代学徒制项目”,校企联合,双导师教学,通过高质量的行业企业专家,把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最新资讯带到课堂,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员工的工作态度,对于养成爱岗敬业、严谨细致的劳动态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课程岗位对接。

3.4 复合评价,综合考量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既有知识的检测、技能的考核,同时也包含了课堂表现、合作意愿及劳动态度等多方面,评价更全面科学,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体现以生为本。

评价主体多元化:课前学生自评、课中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导师评价,课后企业社会评价,学生从多维度评价中得到反省,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引入企业导师评分,学习评价更接近岗位要求。

评价方式多元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过程贯穿学习全过程,侧重于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的考核,激励、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4 教学成效

4.1 师生互助,共同成长

学生素养能力全面提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教学实施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本课程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习目标有效达成,学生掌握了绿茶模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报告,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茶艺师考证通过率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参与企业的茶文化推广、“乡村经济振兴”直播活动。

教师团队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本团队成员集体整合立体教学资源,开发阶梯式教学模式,创立复合评价方式,制定教学方法,打磨复合学情的教学手法,以此推广到西部教学中,开创了一门课程,两地共享的共赢之路。

4.2 教学资源,两地共享

本课程教师团队在组团式教育帮扶中,帮助思南中等专业学校开设茶艺课程、援建茶艺教室、培训茶艺教师,以我校的学习平台为依托,校本教材为载体,采用远程视频交互的方式进行授课,打破了两地教育资源的跨时空传递瓶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东西部之间的互通共享。

4.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平台,共编活页教材,把企业典型案例写入教材,教学过程与服务过程对接;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互聘;学校教室与企业课堂共享共用;教学过程共管;评价体系共鉴。最终实现学生构建核心素养,校企共赢的目标。

5 特色创新

5.1 教学模式,多维混合

教学设计,多维重构,立体融合,打造高效的混合式课堂,实现课程平台融合、教学资源融合、学习方法融合和评价机制融合,形成全过程可调节的动态学习系统。基于多维学习空间的背景下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双师互聘,造就了具有教学、服务与创新能力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实现课程岗位对接。

5.2 项目教学,兴趣驱动

教学实施中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全站贯穿—团队协作”教学模式,学生进行分团队协作方式,使用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来管理学生团队,让学生经历从知识获取、技能培养、岗位培养到评价考核的全过程。考核过程贯穿在整个项目的各学习情景实训之中,使每位学生在项目团队的环境下,通过不断的考核了解和体验到技能应用的真实社会情况和团队协作方式。

5.3 课程思政,全面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个人理想、社会责任、国家担当”等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每个项目有一个明确的思政主题,浸润茶艺课程,融入精心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匠心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参与乡村振兴,激发爱国情怀,紧跟行业发展需求,掌握最新岗位本领是学习的初心。

结语

通过阶梯式层层递进的项目实施,学生有效达成素养、能力、知识相关目标,充分感受到新时代茶艺师的责任和担当,在现代学徒制项目中,产教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在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时期,把课程做得更落地,资源更完善,提供更多共享机会是今后课程努力的方向。

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校企、课内外深度融合,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是一项有价值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茶艺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茶艺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