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苗晨颖
今年以来,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狠抓项目开工、投资进度、要素保障、手续办理的节点,以海洋要素精准配置服务项目“双招双引”,以最快速度让项目获得最优资源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助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快建设。上半年,保障浙石化综合物流基地项目(一期)、新材料产业园配套设施等20余个市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保障总用地1085 亩。
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三区三线”,通过建立重大项目用海用岛等服务机制,引导现代临港产业、科技项目等在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落地,由“项目等土地”转变为“土地等项目”。截至7 月末,各县(区、功能区)共上报了17 个拟实施用海项目,用海总面积约545.6 公顷,六横LNG 项目获得自然资源部用海预审意见,六横公路大桥工程用海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复,绿色石化一期、二期围填海工程获得自然资源部竣工验收批复,三期围填海工程启动概念性设计。
▲岱山火箭盐田复垦项目施工前后对比
充分挖掘造地后备资源潜力,大力推进垦造耕地三年行动,启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通过自行垦造缓解耕地占补平衡瓶颈,坚实抓好项目后续管护,高效实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规模较大的普陀六横小郭巨围填集中垦造项目开工,可新增耕地2000 亩左右。
全面梳理全市各类项目用地需求,按照项目层级、建设时序、用地类型等情况分类,清单式、预算式实施指标精准配置,同时强化自然资源与发改、招商、经信及地方政府对接,“一事一档”“一事一议”落实问题反馈,实现项目需求清单动态更新。目前,全市共梳理出各类新增用地报批项目171 个,总用地面积24960 亩,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050 亩。
充分挖掘海岛资源禀赋,扎实推进海岛特色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改良土壤、稻种培育等技术手段,将连片废弃盐田复垦为耕地。近年来,在岱山火箭盐田、六横双塘、平峧盐场等区域分别实施多个盐田复垦项目,合计补充新增耕地超7000 亩,有效缓解了海岛补充耕地难题。
全面摸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和“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底数,强化监管落实,对涉及用地闲置的,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进行处置。截至7月底,全市已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1765 亩,共计1922 亩批而未供地块列入市本级盘活批次储备库,已启动盘活项目21 个,已盘活指标450 亩,预计全年盘活指标面积在900 亩左右。
以全面提升亩均效益为导向,高效统筹土地、矿山、岸线“三合一”资源,探索实施海域使用权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联合出让机制,依据“整体规划、分块实施、企业主体、集群发展”原则,积极推进本岛南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工作。截至7 月底,全市已完成再开发面积1316 亩。
▲火箭盐场集中垦造耕地项目首季盐碱稻收割
积极鼓励产业用地采取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地方式,支持“工业+科研”“工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有序推进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改革,谨慎稳妥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破解城区土地稀缺限制,提升城区经营性土地的开发强度。近年来,通过提升土地开发强度累计增加建筑面积6.7 万平方米,累计利用盘活各类建设用地2.3万亩。
实施新增建设用地“前置控制、事中审批、批后监管”全周期流程,重点引进“三高二低一少”(高投入、高科技、高税收、低污染、低能耗、少占地)项目,全面实施新增工业土地100%“标准地”出让。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批后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实施产业用地履约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估,提升土地利用效益。2021 年,全市共供应土地面积8806 亩,其中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占64%,有效保障了鱼山绿色石化基地、航空产业园等系列国家战略项目对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今年鱼山二期项目预计保障供应土地面积7000 亩左右,目前7 宗工业用地已挂牌。
全面实施项目要素保障“拔钉清障”攻坚行动,出台《舟山市优化要素保障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和《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统筹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统筹服务工作机制,迭代升级海洋要素审批系统,实行用地用海报批容缺受理、自然资源集中统一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时间在10 个工作日以内,项目审批验收提速75%以上。当前,共梳理“拨钉清障”专项行动中涉及资源要素保障18 个项目,需新增用地指标5571亩,全部落实保障方案;“百日攻坚”重大项目保障64 个项目,涉及新增用地指标5400 余亩,全部落实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