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新,詹建华,查钟健,吴建国,曹 亮,陆三明,胡 甦
(1.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合肥 230091;2.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合肥 230088;3.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合肥 230001)
非金属矿种共92种,亚矿种达162种[1]。安徽是我国非金属矿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非金属矿种有77种。“十三五”期间我省全面完成了新增非金属矿产地和资源总量的规划目标,主要优势非金属矿种保有资源量排位全国前列,矿产资源保障有力;全面完成了开采总量控制预期性指标要求,非金属矿山数量和矿石产量占全省65%以上,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不断优化。因此,有必要全面总结全省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开发利用的总体情况,分析研究存在问题,为“十四五”期间统筹部署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全面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矿种多、分布广。安徽地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共有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钦杭、桐柏—大别、北秦岭、华北陆块南缘及鲁西断隆等7个Ⅲ级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较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是我国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2]。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发现矿种12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110种,包括非金属矿种77种。全省已查明各类非金属矿产地共计993处(大中型矿床532处,不含共伴生矿产地82处及砂石土),其中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1种,矿产地172处;化工原料矿产12种,矿产地276处;建材非金属矿产54种,矿产地545处。安徽省非金属矿产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沿江地区、皖南地区、大别山区和皖东地区。同时,不同矿种又表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比如,水泥用灰岩矿主要分布于沿江、巢湖地区,宣城、淮北地区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硫铁矿主要产于马鞍山和庐江地区;玻璃用石英岩矿主要分布于凤阳—明光一带;石膏矿主要分布于含山、和县、定远等地区;方解石矿主要分布于泾县、青阳地区。
资源储量丰富、优势明显。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玻璃用石英岩、石膏和方解石作为安徽省的优势矿种,截至2020年,保有资源量分别为131.78亿t、7.93亿t、9.73亿t、122.10亿t、4.08亿t(表1),保有资源量排名位列全国第2、3、2、2、2位[3]。总体来说,安徽省非金属矿在我国占有较重要地位,部分优势特色矿产还可满足整个华东地区资源需求,潜在价值巨大。
表1 优势非金属矿保有资源量和产量统计表
截止2020年底,全省共有非金属矿山583个、从业人数2.53万人、年产矿石量4.16亿t、工业总产值611.20亿元、利润总额204.41亿元(表2),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6.3%、15.7%、70.9%、46.8%和71.8%。其中非金属大型矿山153个、中型88个、小型316个、小型以下26个,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的大中型矿山比例超过90%。矿产品深加工取得积极进展,方解石、石英岩、凹凸棒石粘土、高岭土、萤石等特色矿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支撑了全省建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稳定发展。矿山开采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 取得积极进展,露天矿山深孔爆破、机械化铲装全面应用,矿山自动控制运输、无人驾驶矿卡系统等数字矿山智能矿山建设扎实推进,省内首个3千万t以上露天矿山建成投产。
表2 全省非金属开发利用统计表
“十三五”期间,非金属矿找矿勘查工作在地质行业转型的环境下依然取得较好的发展,完成省级地勘基金非金属专项项目35个,提交不同矿种的非金属矿资源量70.71亿t[4],其中水泥用灰岩矿17.91亿t、冶金用白云岩矿35.82亿t、饰面用花岗岩矿6.5亿m3、玻璃用石英岩矿2.15亿t。此外,还带动了一大批社会资金投入,也取得较好成果。
“十三五”期末,全面完成了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等矿石总量控制预期性指标要求,“三率”指标有明显提高。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小型及以下矿山数量进行合理压缩,进一步提升了节约集约化利用程度。同时,“十三五”期间矿产品和开采量表现为逐年上升。2020年全省共有水泥用灰岩矿山59个,年产矿石量22 133万t,工业总产值994亿元,利润总额225亿元。水泥产量由2015年的1.31亿t、消费量的1.31亿t,到2020年产量增至1.42亿t,消费量也增至1.42亿t,为全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全省方解石生产矿山21个,工业总产值49463万元,利润总额10 315万元, 实际采矿能力由2015年的263万t到2020年增长至690万t,矿产品产量由2015年的134万t到2020年增长至357万t。冶金用白云岩生产矿山11个,工业总产值149 662万元,利润总额28 106万元,实际采矿能力由2015年的809万t到2020年增长至1 305万t,矿产品产量由2015年的775万t到2020年增长至1 420万t。玻璃用石英岩生产矿山9个,工业总产值92 075万元,利润总额29 030万元,实际采矿能力由2015年的821万t到2020年增长至1 172万t,矿产品产量由2015年的765万t到2020年增长至1 010万t。
(1)矿产勘查投入不均衡。
近年来安徽省加强了非金属矿的勘查工作,提交了一大批非金属矿产地,但矿种之间勘查程度不平衡。相比较之下,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等矿种投入了较多的勘查工作,但对一些战略性矿种、特色非金属矿种则投入较少,比如石墨、云母、膨润土、方解石等,导致这些矿种提交的矿产地偏少,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资源保障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开发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
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矿种中小型规模矿山占比仍然较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布局需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和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力度待加强。
(3)矿业结构不够合理。
骨干矿山企业资本结构较为单一,潜力较大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比例偏小。矿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原矿及粗加工产品为主。和其他省份同类型产品的指标相比,安徽输出的产品标准水平还比较低,不仅影响经济效益,还引发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4)开发研究相对滞后。
对非金属矿开发研究虽有进展,但仍相对滞后。科研投入少,技术研发水平还处于低位徘徊,基础科研工作依然存在很大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专利少。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未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使得多数矿产品停留在原矿和粗加工阶段。
“十四五”时期,制造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安徽省内推进沿江、皖南、皖中、皖北水泥原料基地,以及淮北陶铝新材料、蚌埠—凤阳硅基、定远县化学原料、明光市凹凸棒石新材料、池州镁基等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和大型砂石基地建设,提高高效非金属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水平,推进特色矿产资源应用研究和产业链延伸,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加大非金属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非金属矿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矿产资源需求量总体与GDP增长成正比[5],不同矿种需求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方解石、萤石虽是约束性开采其增幅却高达45.2%、34.8%,冶金用白云岩等增幅较大,玻璃用石英岩、电石用灰岩、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主要矿种开采量虽在不同年度出现一些波动,总体稳中有升。水泥用灰岩和玻璃用石英岩主要为省内消费;方解石、冶金用白云岩等除满足省内需求外有部分销往省外;高纯石英用脉石英不但实现零的突破,“十三五”期末开采量还明显增加[6]。
安徽位于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点发展区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基础建设深入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会稳步增长。其中,水泥是基础建设中不可或缺产品[7],建筑玻璃、光伏玻璃等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十四五”期间,预计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开采量会延续“十三五”的增幅,萤石、方解石、玻璃用石英岩等矿种增幅将会放缓(表3)。
表3 “十四五”期间主要矿种开采量预测表
(1)加大非金属调查和勘查工作。
推进晶质石墨、萤石和磷等战略性非金属矿产的勘查[8-9]。结合我省的地质背景条件、非金属矿资源禀赋和资源潜力情况,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性行动中,应加大怀宁、凤阳等地的晶质石墨调查评价和资源勘查,宿松、肥东等地磷矿的调查评价工作,宣城地区萤石矿等调查评价和资源勘查工作,以及大别山区、皖南地区高纯石英的调查评价工作等。
划定非金属重点勘查区。依据省内非金属矿地质禀赋条件,全省划分13个重点非金属矿勘查区(表4),勘查区以石灰岩、白云岩、方解石、石英岩、石墨、脉石英、萤石等为重点勘查矿种,以华北陆块南缘(安徽部分)、长江中下游成矿区带为重点区域,全面推行重点矿种及其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
表4 非金属矿重点勘查区划表
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出资勘查。矿政改革以来省内的石灰岩、方解石、白云岩、凹凸棒粘土、玻璃用石英岩等优势特色矿种的出让登记权限归属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十四五”期间应鼓励地方财政出资开展优势特色非金属的勘查,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非金属矿山企业开展矿山深部勘查,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出资开展矿山边部勘查,形成生产矿山深部与边部相配合模式,扩大矿山资源储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2)加大矿权投放、探索“净矿”出让。
积极推行资源储量已查明、矿区土地权属清晰等符合相关准入条件的“净矿”出让,建立矿业权出让项目库。在实施非金属矿采矿权出让计划前,进行联合实地踏勘,对涉及的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用地、用林等准入条件进行充分论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项目范围内原有矿权纠纷调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占用补偿等工作[10]。
(3)加强非金属矿综合利用研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按照优质优用、梯级使用、物尽其用的原则,禁止优矿劣用,提倡建设无废石矿山。大力研发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开采和加工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非金属矿产应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开发新材料。水泥原料矿山要向“吃干榨尽”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矿山零排放和智慧矿山建设。科学合理划定矿区范围,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履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探索矿山环境治理与开采过程有机融合,推动非金属矿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