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王继红

2022-09-06 08:44赵国增
火花 2022年7期
关键词:冯骥才高手剪纸

赵国增

2021年4月16日,我驱车前往祁县修善村拜望文友王继红先生。

我向同往的朋友介绍,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今天去拜访的就是一位民间艺术高手,著名作家冯骥才、力群、马烽、孙谦、胡正、乌丙安、王友明、郭梅花等也曾远道而来,有的还住上几日调研采访交流。

今日的天气微风中透着点凉意,我虽早年来过,现在已记不清了。入村后,几经打听才问清继红的家址,因为,你问王继红时好几个人说不认识,甚至说没有这个人,后来在村委会问才知,对方说你问剪花花的安喜(小名)全村人都知道。拐了几弯在往村东的路上,远远就看到继红拄拐已在路旁等候。

继红是个热情待客的人,两个月前我曾答应有机会来祁县时去看他。这是典型的农家小院,四间一排正房坐北朝南,院内搭着一个凉棚,停放着一部小轿车,坐南朝北有三间平房,坐东朝西一间是厨房。继红把我们迎进主客厅,二话没说,拿岀一幅装裱好的剪纸作品赠送于我,并说早给你准备好了。

回太原后,我心急先把赠物打开,让我惊喜,一幅《古熏香炉》,是其得意之作,挂起来满屋添彩。

《古熏香炉》是贡品。传说在明洪武二年,为了解决下游村庄的灌溉之困,修了一条昌源渠。没有想到地势走一米下降一尺,反而水患不断,淹没了丰泽、北谷丰村,修善村也常受其害。到了燕王朱棣坐了皇位(永乐)迁都北京,来祭拜水神,改了渠道,造福于祁县、平遥、文水。老百姓为了感谢皇恩,在贾令镇修筑了四层宏伟的镇河楼,继红祖先设计铰作了一幅剪纸《古熏香炉》的艺术作品,根据其精巧的设计图制作成实物贡品,图纸经祖辈手手相传,有幸被继红保存传承下来。

《古熏香炉》有着明显的明朝时代特征,缕雕花纹,圆润细腻,其作品被文化部出版的《中国民间艺术乡概览》选用。我虽对剪纸艺术一窍不通,但很欣赏其作品,上小学时春节临近曾学过剪窗花,而今得友赠此佳品,不亦乐乎也,谢谢继红。

继红有许多头衔: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剪纸艺术家协会创作员、剪纸艺术家、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山西诗词协会会员、山西省群众文化协会会员、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人事局工艺美术师、祁县剪纸协会会长、祁县晋汾流派51代剪纸传承人、祁县职业高中特聘剪纸指导老师、祁县首届拔尖人才、祁县非遗专家评审组组长等。王继红有这么多头衔、荣誉,源于他出身在一个剪纸世家,并执着传承发展之。

修善村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故里。有残碑记载,王允祠堂南老虎口曾有一座仲翔庙,是当时剪纸艺人每年腊月初五,在此交流技艺、评选巧姐、祭拜花花鼻祖王皇后的场所。王皇后唐朝人,少女时即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剪纸巧手,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这天,本地剪纸艺人纷纷相聚一起交流技艺和评选作品。花花评选不分男女,男的高手称那家,女的高手称巧姐,获此殊荣者,会受到乡亲们的尊敬。继红的祖奶奶杨柳氏,从闺女到出嫁,直到铰不动为止,曾当选八九次巧姐,至今传为佳话。

继红告诉我,“从咸丰年间曾祖奶奶起,两家都是门当户对的入庙巧姐。到奶奶杨柳氏外婆杨桂叶,传到我母亲柳正环、舅舅柳正明,爷爷王步义传我父亲王铭,我是51代传人。”继红在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着迷剪花,七八岁时,奶奶和外婆教他剪花时要求很严,甚至有点苛刻。按传承步骤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定时定量要求,做不到或做不好就不能吃饭,为此,他曾偷吃过生玉米,尿过裤子。儿时的魔鬼学艺,为他的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修善村是祁县剪纸(晋汾流派)的发祥地,同时辐射周边乡邻,至今己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红作为祁县城赵镇文化站站长兼辅导员,把深情植根于民间沃土,赋于流逝的时光,联络组织一批剪纸老艺人,挖掘整理史料,辛勤传承和推广民间剪纸文化,发展会员420余人,有时不惜自己掏腰包。晋汾剪纸在1999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2008年3月28日,祁县城赵剪纸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文化部社图司命名《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实现了他人生一直追求的梦想。王继红先生成为其代表性传承人。

继红不仅是民间剪花花的高手,也是善讲故事的高人。他收集整理了400余个民间故事。他把剪纸与人物相结合,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其来龙去脉很吸引欣赏者。2002年11月2日上午,全国政治常委、全国民协主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和中国民俗学会教授乌丙安先生一行数人来访王继红先生。冯骥才详细调研考察了“晋汾流派”剪纸艺术的历史,对其祖传剪法很赏识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这样传承,首先要保留古辈代代精髓,再说增益,走样了就不值钱了。你那个把图样贴在木板上,用水喷湿,老辈用蜡烟,明清用煤油烟熏制,取花样剪黑留白,是民间的复印机,好办法。”当继红汇报说父亲也是铰花高手,逢年过节,父亲把窗花免费送给乡亲们,并留下一条古训:花花不是商品,剪艺只传徒不传卖。冯骥才先生听了赞许地说:“古代传下来的绝艺,重在保护,引入市场是不对的。”

得知冯骥才的到来,不少剪纸艺人踏门而至,继红的小院热闹起来,为了让来者了解更多祁县的民间文化艺术,特邀请乔家大院《百寿图》砖雕老匠人范善恒、范泽然父子前来,交谈砖雕艺术。剪纸艺人王德林当场即兴给冯骥才先生剪了个活龙活现的《马上蝇(赢)》,蝇脚上的毫毛历历可见,属马的冯骥才先生十分高兴,郑重地收藏起来。

调研在民间,中午吃的是祁县民间饭菜:羊汤擦圪抖,就辣丝丝、辣疙瘩、芫荽豆豆。大伙围坐一起边吃边聊,照相留影,其乐融融。

多少年后,冯骥才先生还念念不忘继红这位民间艺人,为他寄赠来一部由他主编并签名的《消逝的花样》。

王继红先生已步入古稀之年,仍不失儒雅,善讲故事,诙谐幽默,血液中仍流淌着剪花花的“文化基因”,交往中使我悟出:欣赏花花就是读生活,谈人生,阅春秋。

猜你喜欢
冯骥才高手剪纸
“变脸高手”等十二则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大嘴蛙学剪纸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画与话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高手的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