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东湖园林景观特色及造景手法探析

2022-09-05 14:05张晓兰
南方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凤翔东湖园林设计

张晓兰

(宝鸡市凤翔区东湖管理处,陕西凤翔 721400)

园林是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中国园林的特点是融于自然、顺应自然。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的东湖园林是我国北方园林的典型代表,既有南方园林的小巧玲珑,又有北方园林的粗犷豪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凝聚的先哲思想博大精深,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观念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相契合[1]。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本文对凤翔东湖园林景观造景手法进行分析,以期传承发展,发扬应用于当代。

1 概况

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 年)大文豪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动员农夫、官民利用“饮凤池”拓建成湖。同时在湖边植柳、湖内种荷,建君子亭、宛在亭于湖中心。建成后的东湖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休息聚会的场所,后经历代维修扩建,亭、榭、阁、轩遍布湖周,设计有凌虚台、喜雨亭、会景堂、苏公祠、牌坊等古建筑20 多处及曲桥勾栏。东湖园林中遍布古柏垂柳,花草芬芳,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其以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前去游览观光。

2 景观特色

2.1 园林文化底蕴深厚

凤翔东湖园林所在的凤翔区(原凤翔县)古称雍州,历史悠久,苏轼在凤翔任职3 年。其间,他勤政爱民、刚直担当,有着改革衙制、修竣东湖等众多实绩,在民间赢得了“苏贤良”的口碑,这也是当地东坡文化发展的前提。苏轼在凤翔创作的诗文有130 多篇,其中描写东湖的诗词篇章有《东湖》《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东湖碑林之中藏有苏轼的梅、兰、竹、菊绘画手迹石刻,还藏有150 余篇文人墨客的诗词石刻。园中的一诗一文、一书一画都给人一种博大精深的感觉,而精致的凉亭、典雅的阁楼又展现着东湖园林古朴典雅的魅力。

凤翔东湖园林作为东坡文化的传承体,源远流长。东坡文化在其中随处可见,如苏东坡亲手在湖边栽下的第一棵柳树,加上林则徐、左宗棠等风云人物的仿效相随,“柳”同“留”音,名人植柳留名,再有名人咏柳,东湖柳便成了“凤翔三绝”之首。优美的园林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让凤翔东湖园林别有一番韵味。

2.2 园林景观多曲多变

东湖园林景观非常善于运用“曲”。多曲多变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即在园林设计里,直路之中要包含着迂回,舒缓之处要包含着起伏,如清代的钱泳在其著作《履园丛话》中就曾经说过:“造园就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2]。其中,曲、折、弧是所谓的“曲折”中常见的3 种形式,这3 种曲折的表现形式在凤翔东湖景点都有着很好的呈现。

1)“曲径通幽”的园林空间意境,在凤翔东湖的园林设计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断桥通往来雨轩的园中小路便是曲径通幽的经典体现,园路在设计上呈“Z”字形,使得本来不长的路径,在视觉上空间距离被拉长,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大地扩展了园林的层次感,将东湖园林景色之美以多视角和多方位的角度呈现给游客,使游客置身其中,玩味不尽,意蕴无穷(见图1)。2)凤翔东湖堪称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优秀代表,园林空间的分割与组合使整体景观呈柔和的曲线,空间层次感和艺术效果都得以更好地彰显。在建筑物的设计方面,亭台楼阁的檐角翘起,檐口呈现为滴水弧形;同时,东湖园林的路、桥、廊等建筑均随地形的起伏而呈现出曲径、曲桥、曲廊等多样性的变化;用轮廓多样的自然石来铺砌踏步,建筑物也随地势高低起伏,随形就势,因地制宜,曲折多变。不仅仅是建筑物,东湖园林中的各种山石、洞壑、水池等要素也遵循着曲折和蜿蜒的原则,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格外隽雅幽深。

图1 “Z”字形园路

3 空间造景手法

凤翔东湖虽然为人工开拓的湖泊,但其维持着较为天然的自然风貌,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亦主要以保持纯天然营造的形式,让园林景致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自然美。同时,园林的扩建遵循了保护园林历史的原则,将尊重历史与现代实用性相结合,苏轼的造园思想在这里得以很好地保留和延续,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也被很好地吸纳和考虑。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自然,空间造景手法多样。

3.1 主从对比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中,“主”和“从”之间的对比就是用呼应的手法取得景物之间的联系,以衬托和突显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1)互相衬托,突出主体。一般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运用建筑物体量的大小和高低进行对比以突出主体,如东湖园林中的丽于榭,前面湖水中立起的假石山与后面建于岸上悠长的丽于榭形成了互相衬托,突出主体的主从对比,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见图2)。2)通过组织轴线以更好地分清主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布局中,常常运用轴线来确定各个园林景观的左右远近,使它们之间形成一定的主从关系。实际操作中,一般主轴线上放置的是园林景观的主要部分,两侧和副轴线上则放置主景的从属部分,形成主次分明的局面。在东湖园林中,东湖牌坊除了有为园林点景、隔景的作用外,也是主从对比手法运用的体现,如显眼的牌坊立于主路主轴线之上,凸显了其重要的位置和历史意义(见图3)。

图2 丽于榭-假石山的主从对比

图3 主轴线上的牌坊

3.2 渗透与延伸

如果园林景观中只有单独的建筑物,则园林设计中的自然感及和谐氛围感都会大打折扣,而空间的渗透和延伸则很好地改善了这种局面。园林设计上,通常通过布置假山石、植物和流水等基础的元素,对现有的建筑物边界进行一定的渗透和延伸处理[3]。这样的处理可以使园林景色中不同的景观之间实现自然过渡,同时提升了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达到集零为整的目的。在东湖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致与景致之间相互渗透与延伸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通过草地、花木、假山与湖水等元素,使各个不同的割裂空间相互交融(见图4)。渗透与延伸手法的使用使不同景致之间衔接得更加自然,整体呈现一种浑然一体的空间布局,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景致的变化,从而获得舒适的空间体验。

图4 亭-桥景观的渗透与延伸

3.3 对景与借景

在园林空间的组合方面,对景和借景的手法能使园林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轴线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元素,通常将在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尽端处安排的景物称之为对景[4]。对景手法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2种表现形式。1)直接对景的景物主要位于轴线尽端,如东湖园林西主路北边是牌坊,南边为望苏亭;环湖主路尽头的叠石、植物小品等。2)间接对景的位置则是较为隐秘的地方,为的是营造一种惊喜感及若隐若现的美感。例如,凤翔东湖在外湖山庄的入口处巧妙设计了假山石洞,让山庄布局以一种非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对景手法让景观的层次感得以增强。

借景手法则能扩大空间,丰富园景,这种设计在东湖园林中随处可见,如东湖的古饮凤池门和君子亭之间的断桥,会景堂和春风亭之间的鸳鸯桥(见图5),“两亭一桥”格局中的三者互为借景,通过景致地理位置的不同营造出具有明显层次感的空间格局。

图5 会景堂、鸳鸯桥和春风亭组成的“两亭一桥”景观

3.4 隔景与障景

在园林空间的分隔方面,隔景与障景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游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隔景就是用景物将园林景致分隔开来,让景致变为不同的空间和景区,分为实隔与虚隔[5]。实隔的运用使游客的视线不能穿透,可以达到景致更加突出的效果,引人注目;而虚隔的设计则使游客的视线可以穿透障碍物,主要用于增加园林景致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如东湖园林中古饮凤池的隔景墙上设置了部分漏窗(见图6),隔景墙的设计属于实隔,而漏窗的设计属于虚隔,虚实相结合的手法,让古饮凤池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搭配效果,令人兴味无穷。

图6 古饮凤池隔景墙和漏窗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经典手法“佳则收之,俗则屏之”一直被世人所研习使用,这种设计思路和手法很好地保留在了东湖园林的设计中,体现了中国园林讲究的“欲扬先抑”:对想要突出表现的景色,先进行遮挡,抑景障之,让游客的视线出现变化,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引领游客感受园林景致中的一步一景、曲径通幽和层层叠叠。障景有多种形式,如山石障、树丛障和树林障等。东湖园林中,障景多为假山石和树木丛等要素,如通往东湖园内古饮凤池的洞形门,石门作为障碍物,对饮凤池的景色起到了一定的屏障作用,为将要呈现出来的景观营造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氛围。

4 水景设计手法

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水作为万物之源,在园林设计中常常被赋予“灵魂”的特殊意义。没有水的园林设计通常就少了一份生动和灵气。在凤翔东湖园林设计中,水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没有古饮凤池这个人工湖泊的开拓就没有整个东湖园林,水体面积的占比和水体的地理位置使东湖园林显现与其他园林景观不一样的特色。

4.1 水体在东湖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由于东湖园林中水体的面积占比较大,且湖泊分布较为均衡,对于园林整体起到了连接统一和景致聚焦的作用。东湖园林的各个历史人文景点分布较分散,东湖水体将这些景点自然地连接在了一起,水景是整个园林景区的基底,园林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景色也是水景。虽然每个景点特色不同、大小不一,但在水景的衬托之下,每个景点都能和谐统一地呈现出来。部分景点更是必须依托水体才有意义,如园中的不系舟、九曲桥等,在水体底景的基础上,这些景点为东湖园林景观增添了多样性。

水的另一个特征是能形成倒影,这让东湖园林景观的空间格局因为水中的倒影而多了一份层次感,形成了水上景和水下景,如宛在亭的拱桥和水中倒影形成的一个圆形界面,鸳鸯亭的造型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神似一对戏水的鸳鸯,华灯初上时园中建筑灯光与水中倒影的“灯光”相互辉映,丰富了园林设计效果,增加了园林布局的空间层次。

4.2 东湖园林临水景观设计的形式

正所谓“水景不分家”,中国园林与中国绘画均讲究“气韵生动”,而这个生动主要体现在水元素上。水在园林设计中不仅能起到承担载物、流动和倒影的功能性角色,更是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不一样的哲学内涵。凤翔东湖园林景观中,临水的景观设计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

4.2.1 水体建亭

不一样的地理位置和设计理念,让水体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东湖的水体有时平静如明镜,有时波光粼粼,有时锦鲤跃动。水体的设计符合并满足了人们的观赏性需求,因此在水体附近建亭是园林设计中惯用的手法,可以让人更好地对水体进行观赏,使人与水体之间更为亲近。同时,水体通常属于整个园林设计中最为低洼的地带,水体建亭能达到一种低中有高的效果,而临近水面的亭子,也能避免因高度过高而影响人们对水体周边景色的观赏。东湖园林中,采用了多面临水的建亭形式(见图7),在岸边、湖中等地方均有临水建亭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水体景色,也让园林空间感更加分明。

图7 不系舟

4.2.2 水面设桥

园林景观的设计通常源于自然景色,而在大自然中,地形变化多样,陆地和水体交替出现,这时候桥就成了这些变化中很好的连接者。水面设桥,除了是基于桥的功能性所做的设计外,还为园林设计增添了独特的美感。东湖园林设计中,水面设桥的类型有拱桥(见图8)、曲桥(见图9)、石板桥和吊桥等,不同水面不同类型桥体的设计,让园林景致呈现多种风貌和特色,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曲直相融,为整体园林景致营造了多样的视觉效果。

图8 拱桥和吊桥

图9 曲桥

4.2.3 依水修榭

水榭是亭台的一种建筑方式,它常建于水边,但有别于普通的亭台,水榭一般由立在水中的柱子进行支撑,形状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主要用途是供游客休息、观赏风景。水榭一般为单层,古人常在水榭中品茗观景甚至是赏戏,故水榭的设计常常是四面开敞,让游客的视野更加宽广。东湖园林中,丽于榭(见图10)建于玉水池畔,与玉水池、凤栖峰互相映照,珠璧交辉。而位于园林另一侧的藕香榭(见图11)则位于一片荷塘之中,每当夏天到来,荷叶田田,花香扑鼻,游人置身于藕香榭之上,仿若身处泛舟之中。

图10 丽于榭

图11 藕香榭

5 结语

凤翔东湖园林是以湖为中心,以风景和名胜为重点,湖光山色完美融合的经典园林代表作之一。在此基础上,融入人文历史的底蕴,园区设计山水兼顾,设计巧妙,景色建筑都别具匠心。东湖园林的设计巧妙利用风景区的自然条件,通过点、线、面的空间布局,打造出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自然空间;因地制宜,根据东湖的东坡文化特色,打造出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致;通过对隔景、障景和借景等设计手法的整合和运用,使整个园林景观做到了虚实结合,给人以回味悠长之感。

猜你喜欢
凤翔东湖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我爱东湖
水墨东湖
东湖古柳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凤翔探索“提醒制”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