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东:追寻先烈续初心

2022-09-05 09:46■亚
铁军 2022年9期
关键词:周老老战士研究会

■亚 伟

102岁新四军老战士陈廷儒参加2015年9月3日大阅兵返回苏州后,沈伟东(右1)赶到陈老家看望陈老夫妇

我相约匆匆来到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所在地时,沈伟东正端坐电脑前专心致志地校阅《薪火传承》会刊稿样。一见是我,他利索地站起来,招呼我在他旁边坐下。他精神瞿铄,体态轻健,身上依然可以窥见其年轻时那种英姿勃发的气质。

沈伟东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1955年,他被批准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64年开始,他先后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等10多个市级机关部门供职。

刚想与他聊正题,沈伟东却急切地讲述其跟随周文在将军亲历的几件往事——

“我与周老相处足有10年时间,在忘年相处中凝结了难能可贵的真挚感情。周老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入党。我深深感佩周老的崇高风范和卓越品格。尽管老人家已辞世近30年了,可自己仍然常常陷入绵绵缅怀之中。”停歇了片刻,他继续说:“周老有两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终生难忘。一件是1989年暮春,周老应邀参加原十兵团后勤财干校在苏州的老同志联谊活动。回来后,他显得异常兴奋,说:今天我要求老部下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要切记做到‘三不为’:不搞不正之风,不阿谀奉承,不斫丧民族正气。就在那一刻,我领悟了他书房中‘有所不为斋’匾额和一本‘有所不为’诗抄,原来这‘有所不为’就是这‘三不为’呀!听我一语道破后,他顿时一脸微笑。几天后,周老特意为我题写了‘有所不为斋’的匾额题款,作为对我的冀望。另一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苏省委原书记包厚昌(当时兼任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与周老等老战友,发起选注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著名诗人咏太湖的诗,邀约了我在内的3位同志,选注379首诗,并作诗境浅析、注释和作者简介。正在这时,受邀执掌总纂全书的同济大学王西野先生突然患病无法编审。关键时刻,周老不顾年老体弱,义不容辞接过了书稿,冒着35度以上高温,埋头于书房整整10天时间,挥汗编审了《太湖旅游诗》的书稿,1993年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沈伟东动情地说:“周老的这两件事,使我终生难忘。他为我树立了榜样,我将永远铭记。”

访谈进入正题后,沈伟东又追溯了周老的一段经历:“新四军战将叶飞于1939年5月1日率‘江抗’东进,来到阳澄湖地区后,周老与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陈震寰率领常熟东张、吴市的一支抗日武装——新‘六梯团’,毅然参加了‘江抗’,入编新四军序列。上世纪80年代初,周老虽已离休,但义不容辞地担任了江苏省苏南东路史料征集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不仅频频书信与老同志联系,商请他们撰写党史资料,并且亲笔撰写了多篇与别人不相重复的史料。”

沈伟东说,周老是苏州新四军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并力荐上世纪60年代初担任过苏州市委书记的新四军老战士焦康寿担任首任会长(连任4届)。我呐,退休前就参加了新四军研究会。我想,如果周老在天有灵,他定会表示支持,无限欣慰。

凝神静听沈伟东对周文在将军的一番肺腑畅述,不由得使我对德高望重的周老肃然起敬,也理解了沈伟东对新四军研究会的感情为什么如此深厚。

2004年退休后,沈伟东毅然放弃追逐功利的社会兼职,倾心尽力地埋头于新四军研究会工作。谈到这些,他颇有感慨:“我在新四军研究会工作这么多年,耗费时间最多和倾注精力最大的,是弥补对新四军光辉历史了解较少、对铁军光荣传统内涵尚不能全面掌握的弱项。”他以一种自我需求的迫切感和自加压力的责任感,认真阅读和研究有关新四军光辉历史的资料,其中有《铁军》等专业杂志。当然,他花费时间最多和耗费精力最大的,还是在纵览和熟悉苏州地区新四军的丰富史料和生动感人的故事上,诸如新四军势如破竹东进、横扫日伪顽的战斗奇迹;阳澄湖畔36个伤病员为主体的新“江抗”,机智神勇战胜顽敌的传奇故事;反映阳澄湖地区军民鱼水深情、团结智斗敌人的经典沪剧《芦荡火种》、现代京剧《沙家浜》史诗般的颂歌;还有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坚持10年艰苦卓绝斗争的史料。他感到苏州地区的新四军历史资料堪为丰富,颇具特色,十分珍贵。这些史料属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四军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四军研究会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精神财富。

沈伟东在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曾担任两届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说:“在研究会什么工作都干,哪怕是件小事,也得要妥善处理好。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许多是共和国的功臣,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我虽已不再担任研究会的领导职务了,可同事们挽留我在研究会帮助工作。”沈伟东虽已八十开外,干事仍像年轻人一样。忙,已成了他的习惯。

主编会刊《烽火传承》(现更名为《薪火传承》),是他所承担的一项重头工作。七八年前,不少新四军老战士尚能撰写回忆文章,稿件送到他手里后,几乎每篇文章,都需要作较大的修改。沈伟东呢,总是带着对老同志的崇敬之情,字斟句酌地给予精心修改。他感到,老同志撰写这些文章不容易,每篇文章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年复一年又一年,沈伟东主编会刊长达18个春秋。正如一篇《颂赞红色义工》所写的那样:“当许多老人披着朝霞晨练在公园时,沈伟东已坐在《薪火传承》会刊编辑部的办公室里了。每期会刊从内容的策划组稿,到文稿的编辑修改和版式装帧以至印刷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有他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影子。”

刘祖寿是上世纪40年代初参加新四军的老战士,生前撰写了比较翔实的革命回忆录,还有数百首诗词。他的夫人和子女商定出版刘老的回忆录和诗词选。刘老夫人顾珊在一次巧遇沈伟东时,以试探的口气,想请他帮助完成这个心愿。沈伟东当场爽快地答应了。顾珊并不知道,当时沈伟东刚动过手术,大病初愈。但他顾不了这些,随即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静坐案头编辑书稿,完成后作为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史料系列丛书”予以刊印,辛苦了将近1年时间,终于使顾珊及子女圆梦。

新四军老战士仲国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两度受命担任特派员,以行医为掩护,出入于刀斧丛中的险恶环境,极富传奇色彩。新中国成立后,仲国鋆自学成才,成为资深作家和园艺专家。2020年,他的6个儿女有意为父亲出版一本诗文集,恳请沈伟东帮助。沈伟东纵然诸事缠身,仍然二话没说就出手相助,耗费半年时间,终于将书稿送交中国文史出版社。仲国鋆儿女在发给沈伟东的微信中说:“您为了整理出版我父亲的诗文集,不辞辛劳,这是您对革命前辈的一份深厚感情。”

尽管沈伟东已进入耄耋年岁,可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还是宛若当年,仍然抖擞精神为赓续红色基因倾情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达数十篇之多。2012年,他策划编辑了一本《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故事》。在准备了较为充分的故事素材后,他邀请了近20位退休的党史专家、资深记者、作家,用了将近1年时间,编写成49个故事,2013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的故事,以扣人心弦的情节,感人肺腑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给人刻骨铭心的印象,尤其是对青少年,起到了育人铸魂作用。应邀参加编撰故事的资深作家汤雄,手捧着充溢着墨香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故事》爱不释手,感慨地说:“读着这部故事集,使我由衷想起呕心沥血颂英雄的沈伟东同志。正是他,为了这部故事集,从策划到组织撰写和编辑出版,不辞辛劳,倾其心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进入新时代后,沈伟东倍感振奋。现在,他依然以共产党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强意志,一如既往默默无闻地埋头工作,辛勤耕耘,用行动憧憬着传承红色基因的炽热愿景。

猜你喜欢
周老老战士研究会
为国站岗
波兰睡眠研究会
新四军老战士黎鲁版画作品选(下)
新四军老战士黎鲁版画作品选(上)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老战士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个字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