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欣雨 林惠雨 袁秀凤/文
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境外游客人数稳步增加,对国内旅游景区翻译的要求相应提高,其中包括景区的多语标志、介绍文本以及外语导游服务等。景区翻译在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往今来,黄酒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因此,为各国游客和黄酒爱好者提供优质翻译服务是促进各国了解黄酒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经实地考察发现,现存黄酒景区虽然有一些英文翻译,但大部分都存在出不规范、不全面等问题。所以该研究对绍兴黄酒景区翻译现状进行研究,有利于绍兴黄酒革故鼎新,走出绍兴、走向世界。
1964年,奈达首次提出“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1]。1969年,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由于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之间存在差异,难以达到完全对等,因此他解释了动态对等:“译文读者同原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过程中,以意义为要,文体为次。[2]”后来,奈达在翻译《圣经》的思考与实践中,又提出了“翻译的交际功能”[3],强调,“不但是信息对等,而且尽可能要求形式对等”,这一方法被称为“功能对等”。而为达到功能对等,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四个方面都需要有所体现。
景区翻译是沟通景区文化内涵与游客之间的桥梁。对于外国旅客来说,他们对信息的接收和领悟往往受到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的制约,这就需要译者基于受众的特点,在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景区的原文进行适当的改编让受众有效接受与理解内容,从而建立文化间的认同感。因此,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黄酒景区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对黄酒景区翻译中错译及缺译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其翻译质量,让黄酒景区在黄酒文化外宣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本文选择了中国黄酒博物馆和会稽山黄酒博物馆的汉英翻译为样本,分析其中存在的错译与缺译现象。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之下,词汇对等要求译者关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含义对等而非形式上的语言结构。
首先,本文重点考虑的是对黄酒一词的含义。黄酒本身存在多种译法,“Yellow rice wine”,“Shaoxing wine”“Yellow wine”“Huangjiu”等,在本文中,主要选其中二种,其一“Yellow rice wine”,用于指代一般概念的黄酒;其二“Shaoxing wine”,特指绍兴黄酒。下文将从错译和缺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分类一:错译
例1:
原文:黄酒超市
原译:HUANG JIU CHAOSHI
(会稽山黄酒博物馆)
改译:Huangjiu Store
分析:该原译使用了拼音译法。但笔者认为,“超市”一词为功能型标识语,仅仅将中文拼音写在标识语之下,不利于外国旅客的理解,因此用英文中同义单词替换更为合适。对于该词的处理,笔者最先选择了“market”,经思考后发现,“store”有“卖同一类商品的商店”的意思,而位于中国黄酒博物馆内部,售卖各种的黄酒的商店无疑应为“store”。
分类二:缺译
例2:
原文:周代制定和发布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成为后人引经据典之范本。
(中国黄酒博物馆)
译文:During the Zhou dynasty, the earliest prohibition of alcohol was formulated and issued, which became a paradigm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分析:中文常用意义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以达到强调夸张的作用,而英文却更加注重语言的严谨性与条理性,因此在翻译中,多采用合译法来达成词汇对等[4]。在这个文本中,“我国最早的禁酒令”即“酒诰”,且“酒诰”没有相对应的英文翻译,笔者只需要将意思翻译出来即可。引经据典即以经典书籍作为辅助论证的工具,与范本一词的意思别无二致。为了便于理解,笔者使用简洁且通俗地将二者合译为“paradigm”。
句法对等,要求笔者在词汇对等的基础之上,考虑句子之间的关系、语法等要素。由于汉英的语用差异,在句子层面上,译者需要仔细研读,变换句式,增添主语,从而有效地表达其内在含义。
例3:
原文:黄酒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发酵酒,是世界酒之鼻祖,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
(中国黄酒博物馆)
译文:Yellow rice wine, the first fermented wine invented in China, is the originator of the world’s wine,originating in China and only in China.
分析:汉语句子倾向于强调动作的实施,因而多以动作发起者为主语,主动语态为主;而英文中多强调动作的接受者,以被动语态为主。景区文本属于描述性或是陈述性的信息型文本较为客观,赖斯(Reiss 1977/1989: 108-109)指出翻译此类文本时,应按需要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5],故多用被动语态。因此为了保持主语一致,译文用黄酒作为主语,则“发明”一词应使用被动语态。
例4:
原文:夏季饮用黄酒宜存放在3℃左右冰箱內,可视个人兴趣爱好不同而调节温度。
(中国黄酒博物馆)
译文:It is advisable to store yellow rice wine in the refridgerator at around 3℃ in the summer or adjust the temperature as per individual preference.
分析:原文这句话属于无主句,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译文以“it”作为形式主语,将不定式转变为真正主语,补充缺少的主语,这种语句充分符合了英语形合的特点,且符合语法结构要求,真正实现了句法对等。
语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因此涉及句间关系的处理。汉语句间的内在逻辑常常以隐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出意合的特征;而英文通常使用各类的逻辑连接词来表示其内在的逻辑,体现出形合的特征[6]。因此笔者常常需要根据形合的特征,增添连接词,增强其衔接和连贯等关系。
例5:
原文:豪门贵族,文人置酒赋诗,爱酒、醉酒已成为时代风尚。形成浙东唐诗之路,越酒已成名酒。
原译:Rich aristocrats, and literati buying wine to write poetry, loving wine, drunk became the fashion of the times. The formation of eastern Zhejiang Tang Poetry Road, Yue wine has become a famous wine.
(中国黄酒博物馆)
改译:Aristocrats and literati bought wine to compose poems. It follows that the love of wine and intoxication became a fashion of the tim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eastern Zhejiang Tang Poetry Road, hence the fame of Shaoxing wine.
分析:原译文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对等,逐句翻译,忽视了句间暗含的逻辑,显得较为生硬且缺乏连贯性。“豪门贵族,文人置酒赋诗”“爱酒、醉酒已成为时代风尚”与“形成浙东唐诗之路,越酒已成名酒”,这三者之间暗含着的因果递进改译用“It follows”“leading”与“hence”连接,不但使其关系更加明显,也较为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奈达认为,文体层次的对等涉及保存原文的表达特征与语义内容[2]。景区翻译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重视信息的传递与获取,语言应当具有通俗易懂、简明清晰的特点。
例6:
原文:三国时期,连年战乱与歉收,曹操实行酒禁。当时自称“杯中酒不空”的北海太守孔融频频上书抗争,后来被曹操借故杀之。
(中国黄酒博物馆)
译文: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Cao Cao(a powerful minister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imposed a ban on wine owing to years of war and poor harvests. At that time, Kong Rong, governor of Beihai,who claimed that his cup would always have wine,frequently protested against the ban, and was therefore killed by Cao Cao for a random excuse.
分析:此篇中的两句话中,各有其暗含的因果关系,为了语义清晰,译文增加了“owing to”“therefore” 来显示句间的因果关系:酒禁实施的原因与孔融被杀的原因。“杯中酒不空”意为酒杯中一直有酒,可译为“his cup would never be empty”,但笔者认为这将产生歧义——“杯不空”不代表“一直有酒”,所以反话正说,译为“always have wine”,不仅通俗易懂,也有助于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帮助观光的游客快速捕捉相关信息。
本文选用了两个绍兴黄酒景区文本为翻译实践的素材,发现绍兴黄酒景区的外文翻译仍存在大量的缺译、错译等处理不当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为世界三大酒类之一的黄酒的对外宣传。因此,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词汇,句法,篇章以及文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上述问题,选择了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增补和修改作为参考,帮助提高绍兴黄酒景区的翻译质量。鉴于此,译者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文化知识,考虑外国旅客的认知特征,增强其可接受性,以信息的传达功能为导向,使受众快速获取内容,增强其可读性。■
引用
[1] 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 E. J.Brill, 1964.
[2] Nida, E. A. & 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ition [M]. Leiden: E. J. Brill, 1969.
[3] Waard, J. de, & Nida, E. A. From One Language 10 Another: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ng 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 Nashville/Camden/New York: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6.
[4] 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Reiss, K. 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M]. (Translated by A. Chesterman).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Ab, 1977/1989.
[6] 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