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应用助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2022-09-03 04:16信文耿志云黄文君卢靖怡
信息化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要素科技融合

信文|耿志云 黄文君 卢靖怡

场景作为“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可以深度激活市场新需求,推动前沿技术高效率、高质量转化,促进技术成果和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构建“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加快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当前,面对科技创新重要机遇期,技术创新迭代速度持续升级,在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技术端和需求端供需错位不断加剧,迫切需要激活新需求来承载新技术,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的良好生态。场景作为“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可以深度激活市场新需求,推动前沿技术高效率、高质量转化,促进技术成果和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构建“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加快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场景是新生产生活方式的试验空间

“场景”一词来源于“Scenes”的翻译,最初是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随着移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场景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其中最具贡献的学者是梅罗维茨和斯考伯等人。梅罗维茨突破了传统场景的单一时空概念,引入“信息获取模式”概念——一种由媒介信息所营造的行为与心理的环境概念;斯考伯等人提出互联网时代“场景”应该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提供的一种应用技术,以及由此营造的一种在场感,这一概念同时涵盖了基于空间的“硬要素”和基于行为与心理的“软要素”。这种具体的、可体验的复合场景概念,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本质更为契合,也更强调“人”作为媒介与社会的连接地位。

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终端”“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地图(定位系统)”“传感设备”五个要素的不断普及,互联网不断满足每个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逐步实现信息、关系、服务等要素向场景集聚,促使场景成为上述要素连接的纽带,进而成为新时期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新经济培育的新入口。

结合数字经济时代场景的延伸和发展,可以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层面重新定义场景的概念内涵,即场景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由创新企业创造,不断重构经济社会活动的时空模型或片段,不断打造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检感和创新性的新生产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模式、新经济的综合应用、更新迭代的试验空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与传统场景的区别

传统的场景包含五个基本构成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连接方式。其中,人物是场景的主体,包含企业法人、机关法人、自然人等,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细节体验,充分考虑人的体验与需求;时间和空间是场景的“硬要素”,新时期场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线下,虚拟形态的存在延伸了场景发生的时间,拓展了场景存在的空间;事件和连接方式是场景的“软要素”,事件是场景的内容链接,连接方式是场景的技术链接,是需求产生的核心点。

图1 场景建设的构成及核心要素

数字经济时代,场景将进一步凸显四大核心要素:

一是以“体验”为核心。随着场景建设中“人物”的主体作用不断凸显,商业模式更多围绕用户展开,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本转变,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体验感成为支撑场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并且,相比传统场景体验是基于物理设施和周围事物的感官感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体验将更加关注人的本能感知,凸显人的主体地位。

二是以“链接”为中心。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推动实现场景动态链接重构。一方面,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等移动设备,打造了“身体缺场”而“注意力在场”的流动虚拟空间,实现用户线上、线下自由切换和无缝对接的灵活选择,不断拓展对周边的链接。另一方面,移动设备不断链接更多用户的同时,以新商业模式深度链接了多元的碎片化场景。

三是以“社群”为商业环境。场景连接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连接人群的改变。移动连接技术中定位系统所提供的痕迹以及浏览行为聚合成的大数据,可以促使陌生人能够准确找到与自身兴趣爱好、价值观一致的社群,构建形成信息共享、思想交流的新社交场景。这种社交场景构建了一个群体的信任感,增强了用户的主动性和黏性,更能准确把握群体的需求。

四是以“数据”为底层基础。大数据是量化驱动场景商业化的底层引擎和枢纽元素,可以实现在不询问用户具体需求的条件下,通过获取用户的移动设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中使用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描绘用户画像。数据流动性越强,生成的结构性也越多,使用者关系越清晰,新场景的创造也越清晰。

简言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立足于底层数据基础,以“体验”为核心,以新型“链接”方式为中心,以“社群”为商业环境,不断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并在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倒逼技术迭代和突破,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激活、满足新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场景就是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

场景应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作用机制

在推动科技经济融合过程中,场景创新连接了技术和需求两端,发挥了链接、激活、牵引、反馈等重要作用。

图2 场景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深度发展的运作机制

场景深度链接市场需求。一方面既有需求需要借助场景这一载体被充分表达,进而传递给企业、科研院所,推动研发向以用户为中心模式转变,精简需求实现环节,缩短需求实现周期。另一方面,场景创新不断激发应用侧的新需求,为新产品培育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创新利润,保障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利润)—投入”的良性循环。当前应用侧的市场需求,正在被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所满足,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幅超越了需求的增长速度,如新一代智能手机只能通过专业软件的评分测试来反映与前一代产品的差别。通过创新场景应用,激活用户的新需求,挖掘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无人零售、共享出行等之后的新风口,才能抢占未来新经济、新业态的先机,提前构筑新优势。场景应用是需求实现的重要载体,加快既有需求的同时,挖掘新需求,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

场景承载技术成果产业化。场景是推动技术成果落地的新孵化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加速迭代,进入群体性突破阶段,迫切需要不断挖掘承载这些新技术落地推广的场景应用,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只有建立起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验感和创造性的新场景,才能为新技术找到商业化的应用支点,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此外,场景应用可通过商业化运作,提供新技术研发所需的大量数字资源和产业资源,在短时间内验证待成熟的新技术,并倒逼新技术进一步迭代升级。

可以发现,首先,场景在加快新技术落地转化的同时,也在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修正研发方向、倒逼技术迭代突破;其次,场景在促使既有需求被表达、被满足的同时,也在挖掘新需求、布局新产业,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匹配和衔接、技术端和需求端的协同联动。总之,场景在不断加快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培育壮大的同时,加速科技经济融合的进程。

场景促进科技经济融合背后的模式变革

场景创新推动技术与市场、供给与需求协同联动、构建发展闭环的同时,也带来创新链与产业链、供给与需求转化模式的变革。

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变革。场景创新促使科技创新转化模式发生巨大变革,创新方向由供给转向供需结合,甚至市场需求倒逼的模式;创新环境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的市场环境,技术成果不再会被束之高阁;创新过程浓缩在真实的市场验证环境中,从过去的先研发后转化的历时性创新走向技术研发与商业转化同时发生的共时性创新,新技术在场景运作中被验证、被倒逼再创新,加速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

需求实现模式变革。需求实现模式也同步发生改变,需求表达从多环节精简到由场景直接翻译,解决了实现周期长、理解偏差、供需发展不匹配等问题;需求范围从当前需求延伸到未来需求,充分挖掘、激发潜在以及可能存在的市场需求;需求主导性不断增强,需求供给关系从供给主导模式向需求主导模式转变,用户需求得到极大关注。

可以说,场景驱动的发展模式解决了技术成果转化、需求激活实现等发展问题,通过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打造技术、场景、需求发展合力,将能够深层次、多领域地加速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要素科技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科技助我来看云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