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玥 南京图书馆
借由“南图典藏中的江苏艺文志”主题展的展出探索江苏地方文献阅读推广行之有效的举措。随着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公共图书馆应把握机遇,打造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品牌,让读者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2021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南图典阅部推出了《江苏艺文志》和《江苏艺文志》(增订本)的展览。展览展出了1994年版和2019年版两个版本的《江苏艺文志》,共计43册。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学术氛围浓厚,留有众多文化著作。这套丛书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江苏本土资源,弘扬江苏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供给,建设江苏文化发展新高地。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与江苏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合作,在赵国璋教授主持下,于1994年至199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江苏艺文志》。在2019年10月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了《江苏艺文志》(增订本),该套丛书由《江苏艺文志》原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庆柏教授主持修订,对原《江苏艺文志》的缺漏和舛误进行了改正,从原15册扩增到28册,从原11卷扩增到13卷。作为《江苏文库·书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全面著录了上古至清末的江苏籍作者的著作,对开展江苏甚至全国的文化史、学术史、文献学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次展览以展架和橱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出,并同步进行线上推广宣传。这次展览为研究江苏文化的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了按图索骥之“目”,也让普通读者管中窥豹,一睹江苏历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2016年2月4日,“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在南京启动,该工程以望展现江苏的文化根脉。其中,《江苏艺文志》是当代116位专家学者14年研究和整理的心血,是江苏文坛上前所未有的“大案牍术”。江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3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宿迁市泗洪县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确立了江苏的文明发源于8000多年前。随着东晋建都于建康(今南京),中原士族纷纷向南方迁移,中华文化开始在南方传播与发展。萧统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等经典的中国文学艺术均在此诞生。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这六个朝代都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江苏处于中国政权的核心区域,皇室成员和侨姓士族以及吴姓士族亦为六朝文化贡献了很多杰出人才。这一切都为隋唐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隋代开凿了大运河,现今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约790千米,是全国内河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一轴一网八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串联起了江苏各市,助力江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隋唐两代,南京虽然不是政治中心,但依然涌现出了许多文人墨客,如江宁王昌龄、扬州张若虚、无锡李绅……他们促进了江南文化的进步。宋代官学发展迅速,文化昌明。苏州范仲淹、高邮秦观、徐州陈师道……都是活跃在北宋时期的江苏名人,“南宋四大家”中的范成大和尤袤则出生在江苏。北宋学术家胡瑗创建安定书院,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杨时创建东林书院……都是宋代新儒学复兴中国文化的创举。明清以后江苏的文化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涌现出了各种或官办或民办的书院。明清两代江苏的教育成就达到巅峰状态,江苏科举考试的进士与状元人数均为全国最多。此外,由于城镇经济繁荣,出版事业兴盛,《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官场现形记》等小说和戏曲名著也都诞生于江苏。
地方文献是对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它是了解与研究地方历史和现实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江苏文化从吴越文化发展到统一的江南文化,其中还受到大运河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的推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自古钟灵毓秀,文化资源丰富,文脉深厚悠远。《江苏文库》担负着全面呈现江苏历史文化的整体景观,提炼出江苏文化历史精神与时代意义的艰巨任务。《江苏文库》作为江苏文化集大成之作、历史上第一部江苏文化百科全书,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江苏文化。《江苏艺文志》作为《江苏文库·书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江苏的时代风采。其一方面满足了江苏当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为打造江苏地域特色品牌,提升江苏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文献资源基础。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了文化建设九大工程,其中一项是文化数字化建设,包括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各环节实现全面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作为纸质文献资源的重要保存场所,如何将人类文化遗产古为今用,使“不会说话”的文化经典“活”起来,让传统典籍得以传承……这些都是在现今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文化生产方式转型时期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次《江苏艺文志》和《江苏艺文志》(增订本)的展览就是一次文化活化的尝试。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底蕴,依托《江苏艺文志》所提供的文献基础,可为整个江苏地区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书目资源支持。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由此可见,《江苏艺文志》的展出对研究江苏文化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在《江苏艺文志》的编纂之初,南京图书馆对馆藏中大量相关的古籍文献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归纳,以便南师大古文献研究所查阅。借“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这一契机,南京图书馆完成了馆藏中100多万部古籍的全部数字化,这对传承江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方志馆和南京图书馆都直接参与了“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三家单位还于2021年底确定为共建单位,三方为江苏地方文化研究共同努力,为传承与弘扬江苏优秀文化携手奋斗,助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次《江苏艺文志》展览的展出方式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易拉宝和展柜展览上,而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了深加工处理。线上主要通过南京图书馆网站、公众号、现代快报等强化宣传效果。2021年3月27日江苏举办了“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季推广活动,故在线下顺势推出《江苏艺文志》的展出,向读者传递江苏十三市的文化特色,助力宣传“水韵江苏”。在易拉宝的制作上,选取了江苏十三市各具特色的美景配图,结合“水韵江苏”国际文旅宣传片向来观展的参观者展现江苏各市或浩荡的大江大湖之美,或精致的小桥流水之秀,助力“水韵江苏”的品牌推广,讲好江苏故事。在易拉宝的文字介绍方面,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向读者讲述江苏十三市的历史、地理概况,并简略介绍了当地的文化名人名著,让读者从多角度迅速领略到江苏十三市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江苏文库》是江苏省政府于2016年启动的全省重大文化工程“江苏文脉与整理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这是一项系统性和延续性的工程。截至2021年底,《江苏文库》共出版著作740册,其中《书目编》37册,《文献编》189册,《精华编》95册,《史料编》154册,《方志编》214册,《研究编》51册(如图1)。
图1 江苏文库各编目已出版占比示意图(作者自制)
《江苏文库》这部大型地方历史文献丛书是江苏地区文化强盛的标志。在“世界读书日”推出的《江苏文库·书目编》的展览正是借着这股文化的东风,大力宣传江苏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江苏艺文志》已出版二十余年,积累了大量对江苏地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所以这次展出受到了一直关注江苏文脉建设的学者和对江苏地方文献感兴趣并有过阅读经历的读者的热烈欢迎。为此,展览特意展出了两个版本的《江苏艺文志》,以便读者比较。借着“水韵江苏”文旅消费季的宣传活动,积极对有意向了解江苏本地传统文化的读者进行阅读推广。南京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以线上推广为主,线下推广为辅。为了保证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微视频、公开视频课、图片展等形式全方位解读江苏地方文化(详见图2)。
图2 南京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示例图(作者自制)
2020年,在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15本。数字阅读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随着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公共图书馆带给读者的展览体验方式更加多样化。2021年6月8日,国家图书馆的新阅读空间正式开放,“全景展厅”和“阅读树”两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借助现代技术带给读者区别于传统阅读的场景化体验。
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加工创作,让读者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举措。2021年新建成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馆内声光电的互动体验区为来参观的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观体验,公众如穿梭时空般可以领略到大运河的历史和人文风貌。2021年初央视首播的《典籍里的中国》大型文化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让典籍“活”起来。这些生动的范例给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带来了启迪。江苏地方文化资源丰厚,文化名人众多,将传统的优秀经典文化进行活化利用再加工,用生动的形式展现文化的精髓,拉近地方文献与读者间的距离,让它不再束之高阁,让文化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经典得以传承。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文化传承创新,让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文化基因理念得到深入阐发,彰显“吴韵汉风”“水韵江苏”文化特色,充分展现长江文化、海洋文化、大运河文化、江南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的时代价值,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打造一批高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这是时代赋予江苏文旅人的职责与使命,也是江苏地方文献发展的契机。江苏文脉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于2017年11月联合推出了“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水韵江苏”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则是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0年11月创建的(如下表)。两者的文章内容都紧密贴合江苏的风土人情,讲述江苏的名人轶事。“江苏文脉”和“水韵江苏”官方微信公众号截至2021年12月31日显示的原创内容数量、微信指数数值和服务范畴绘制下表。
“江苏文脉”和“水韵江苏”公众号对比表
南京图书馆作为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致力于宣传江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书海识·遗”南京图书馆非遗公开课和南京图书馆文化走读系列品牌活动都贯彻了江苏省文旅厅“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些活动以书为媒,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读者全方位、立体式地了解江苏,品读江苏文化。
随着《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江苏省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将大踏步前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公共图书馆要把握历史机遇,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深度挖掘、传承好江苏传统文化,让地方文化“走出去”,推动“水韵江苏”的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