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方法研究

2022-09-02 03:24程小涛
制造业自动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分机械手数据挖掘

程小涛

(1.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昌 330088;2.南昌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南昌 330031)

0 引言

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领域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智能技术最为典型的具体应用就是机械手[1]。机械手具有很多的优势,如工作完成度更高,危险性更低,成本更低,但是同样也存在缺陷,例如它不能像人手那样可以受到人脑的支配,可以随时灵活地调整夹持角度。因此,机械手在夹持物体运送过程中容易出现掉落现象,影响了机械手的工作质量[2]。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进行机械手夹持角有效控制成为机械手领域升级和改造的重点。

关于机械手相关研究有很多,文献[3]提出了一种改进ILQR算法的控制柜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多个约束限制的条件下求取最优解,最后结合PD方法实现对机械臂的控制。文献[4]提出了自适应模糊反演算法的双关节机械手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机械手动力学建模,然后基于自适应模糊反演算法设计一种控制器,最后利用Simulink模块进行控制模拟。文献[5]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机械臂关节高精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机械臂模型,然后使用强化学习设计控制器,并利用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对控制器进行优化,实现机械臂关节高精度控制。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方法。以期提高机械手控制精度,降低夹持产品的掉落概率。

1 机械手夹持角的数据挖掘控制研究

现代在很多生产领域机械手逐渐取代了人手进行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机械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夹持角一旦偏差过大,很容易导致夹持不牢固,发生中途掉落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机械手夹持活动域建模、机械手实际夹持角实时检测、最优夹持角计算以及机械手夹持角控制实现。下面针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1 机械手夹持活动域建模

机械手夹持活动域,即机械手运动区域,进行该区域划分作用是为后期运动控制模型提供限制区域,方便控制实现。机械手夹持活动域建模表达式如下:

式(1)中,Fs代表机械手S的夹持活动域;minx,miny,minz代表机械手在x,y,z三个方向上能够活动的最小值;maxx,maxy,maxz代表机械手在x,y,z三个方向上能够活动的最大值;minσx,minσy,minσz代表机械手在目标坐标系中三个方向的最小偏转角度;maxσx,maxσy,maxσx代表机械手在目标坐标系中三个方向的最大偏转角度。

1.2 机械手实时夹持角检测

在夹持角控制中,机械手实时夹持角检测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参数是最后控制模型实现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机械手实时夹持角主要通过角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该传感器检测流程如下:

步骤1:角位置传感器选型;

步骤2:传感器采集模块采集机械手图像;

步骤3:图像预处理;

步骤4:绝对标记形心坐标计算;

1)确定图像像素的坐标和灰度值;

2)像素点筛选;

3)将筛选出来的像素点坐标及其灰度值转化为浮点数;

4)绝对标记形心拟合,求出绝对标记的形心坐标。公式如式(2)、式(3)所示:

式(2)、式(3)中,x、y代表绝对标记形心坐标;xi、yi代表像素点的第i个坐标;ai代表第i个像素点的灰度值;n代表像素点的数目。

步骤5:标记点运行轨迹中心坐标;

1)输入绝对标记形心坐标;

2)绝对标记形心坐标存储到设定的数量;

3)标记点运行轨迹拟合;

4)通过状态计数器进行坐标累加运算;

5)标记点运行轨迹中心坐标,记为(x′,y′);

步骤6:进行如下的运算。

式(4)中,P0、P1分别代表绝对标记形心坐标与记点运行轨迹中心坐标之间的差值。

步骤7:进行浮点数除法运算。

式(5)中,Q0、Q1代表浮点数除法运算结果,取值都在[-1,1];r代表标记点运行轨迹的半径。

步骤8:进行浮点数转定点数的运算,记为Q0′,Q1′;

步骤9:基于定点数计算机械手实时夹持角,计算公式如式(6)所示:

式(6)中,E°代表机械手实时夹持角。

经过上述分析得出机械手实时夹持角E°,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3 基于数据挖掘的机械手最优夹持角计算

最后的夹持角控制研究,是以预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为输入进行控制的,因此除了上一章节得到的机械手实时夹持角外,还需要计算最优夹持角预期值。在这里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回归算法构建最优夹持角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回归算法的最优夹持角计算模型

回归算法是一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映射关系模型。在这里自变量是指影响机械手夹持角的因素,而因变量为最优夹持角,二者之间建立起回归模型如下:

式(7)中,Y为因变量(最优夹持角);X1,X2,..,Xk为自变量(机械手夹持角影响因素);p0,p1,p2,...pk为回归系数。

在此基础上,将学习样本输入到上述的基本回归模型中,并将其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得到了回归系数p0,p1,p2,...pk。接着进入回归模型的检验环节,即R2检验、F检验以及t检验。

1.4 基于数据挖掘改进PID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实现

基于1.2节和1.3节研究得出的机械手实时夹持角检测和最优夹持角,本章节利用改进PID控制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PID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模型

PID,即比例、积分和微分。原理是通过计算预期值(最优夹持角)与实际输出值(实时夹持角)之间的偏差值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得到的控制量。比例、积分和微分的计算公式如式(8)所示:

式(8)中,P(t)代表比例运算;I(t)代表积分运算;运算代表微分运算;KP代表比例系数;r(t)代表机械手实时夹持角检测和最优夹持角之间的误差;Ki代表积分系数;Kd代表微分系数。

由此得出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模型,该模型表达式如下:

所以式(9)可以转换为如下形式。

式(12)中,y(t)代表机械手夹持角控制量;Ti代表积分时间常数;Td代表微分时间常数。

PID控制的关键是比例、积分和微分,它与PID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关系。为此,在这里利用数据挖掘算法中的神经网络算法对这三个参数进行优化,优化过程如下:

步骤1:输入比例、积分和微分到BP神经网络;

步骤2:经过三层处理,得出输出量;

步骤3:判断预期输出与实际输出是否符合反向传播条件?若符合,进行反向传播,调整神经网络参数;否则输出结果;

步骤4:输出的结果即为最优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

经过上述分析,完成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方法研究。

2 实验测试

2.1 测试对象

为了验证研究的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将如图3所示的机械手作为实验对象,验证所研究方法的精度。

2.2 机械手夹持活动域

针对图3中的机械手,结合1.1节研究,建立机械手夹持活动域,具体如下:

图3 机械手示意图

2.3 角位置传感器选型

为获取机械手实时夹持角,选择AR125S角位置传感器来实时获取,该传感器工作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AR125S角位置传感器工作参数

2.4 机械手夹持角影响因素

基于灰度关联分析法选出的机械手夹持角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机械手夹持角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表2选出的机械手夹持角影响因素采集对应的具体数值,作为学习样本,然后代入到式(7)当中,计算p0,p1,p2,...pk为回归系数,最后再代回到式(7)当中,得出机械手最优夹持角计算公式如式(14)所示:

2.5 PID参数优化结果

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PID三个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PID三个参数优化前后对比

2.6 机械手实时夹持角和最优夹持角

利用AR125S角位置传感器获取10s这一时间段的机械手实时夹持角以及对应的机械手最优夹持角,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机械手实时夹持角和最优夹持角

从图4中可以看出,机械手实时夹持角与最优夹持角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机械手夹持角控制。

2.7 控制方法评价指标

以均方根误差为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如式(15)所示:

式(15)中,G代表均方根误差;yi代表最优夹持角;yi′代表方法控制后输出的机械夹持角;m代表结果数量。

2.8 方法控制效果分析

利用所研究方法对机械手夹持角进行控制,然后计算控制结果与最优夹持角之间的均方根误差。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控制结果与最优夹持角之间的均方根误差

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研究方法应用后,控制结果与最优夹持角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2°,说明所研究方法的精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小机械手夹持角偏差。

3 结语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机械手夹持角控制方法。该研究中主要应用了两种大数据挖掘算法,即回归方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利用前者求取机械手最优夹持角,利用后者优化PID控制方法,提高夹持角控制精度。最后通过测试,证明了所研究控制方法的精度,控制结果与最优夹持角之间的均方根误差较小。

猜你喜欢
微分机械手数据挖掘
与由分数阶Laplace算子生成的热半群相关的微分变换算子的有界性
一种用于厢式压滤机的可调节悬浮机械手
改进支持向量机在特征数据挖掘中的智能应用
一类带有Slit-strips型积分边值条件的分数阶微分方程及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基于机器视觉的开关操纵机械手研究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基于事故数据挖掘的AEB路口测试场景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拆弹帮手
基于跟踪微分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减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