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佳蓉,普世传,马鸿玲,刘 梅,李灵清,段 勇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具备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成为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泸水市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辖,是州政府所在地。该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发育水平,形成其“七多七少”的特点,即山多、树多、水多、矿产资源多、民族种类多、信教群众多、贫困人口多,以及人口少、耕地少、群众收入少、企业少、地方财政收入少、资源利用少。总体上,泸水市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缺口较大,在2020 年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前,属深度贫困地区的贫中之贫、脱贫攻坚战中的坚中之坚[1]。作为2020 年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脱贫的深度贫困地区,泸水市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需要重点关注且加大力度提升。本研究通过对2021 年泸水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泸水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相关策略和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泸水市15~69 周岁的常住居民。
1.2.1 抽样方法
在泸水市下辖的7 个乡镇中,以社区/村为监测单位,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以城乡分层,采用PPS 法抽取8 个城市社区(村)和31 个农村社区(村),共抽取39 个居委会(村)。在每个抽中的社区居委会(村)中抽取70 个家庭户,每个抽中的家庭户使用KISH 表法随机抽取1 人调查,最终调查常住居民2 022 人。
1.2.2 调查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健康素养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和六类问题,由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
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案和操作手册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员入户调查过程中不干预调查对象答题;如调查对象有读写困难、语言障碍、文化程度较低而不能独立完成,调查员可帮助解释选填,但要忠于原意;询问过程中调查员不能使用诱导性或暗示性语言。质控员当天核查问卷,以保证问卷内容的真实性、规范性及完整性。
使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统一评分标准。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分值分别为1 分、1 分、2 分;情景题由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分值同上。错选、漏选、未作答均记为0 分。问卷得分为总分的80%及以上者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
问卷采用Epi Data 3.1 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数据加权、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共调查泸水市城乡居民2 022 人,平均年龄为(45.84±12.172)岁,以35~44 岁、45~54 岁年龄段为主,分别占28.09%和27.15%;城市居民有428 人(21.17%),农村有1 594 人(78.83%);男 性 有1 002 人(49.55%), 女 性 有1 020 人(50.45%);文化程度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比最大(38.23%);少数民族占86.40%,汉族占13.60%; 职业以农民最多(82.59%);家庭年收入以1~<3 万元为主(44.41%)。见表1。
经加权调整后,泸水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9.51%;城市高于农村;汉族高于少数民族;15~24、25~34、35~44 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其他事业单位及企业人员高于其他职业人群;随着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增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增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经加权调整后,泸水市居民三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30.0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11.81%)和基本技能素养水平(7.88%),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的流行趋势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经加权调整后,泸水市六类问题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安全与急救素养(30.53%)、科学健康观素养(19.33%)、传染病防治素养(17.37%)、健康信息素养(13.62%)、慢性病防治素养(12.50%)、基本医疗素养(10.85%),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的分布特点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见表3。
表2 泸水市居民健康素养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情况 [n(%)]
以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为因变量(不具备=0;具备=1),以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家庭年收入共7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家庭年收入4 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这4 个因素是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总体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作为怒江州的州府,泸水市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对提高怒江州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研究显示,2021 年泸水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9.51%,与2018 年云南省86 个贫困县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素养水平(9.99%)基本持平,但远低于2020 年云南省88 个贫困县的平均健康素养水平(16.62%)和2018 年昆明市贫困县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素养水平(18.50%)[2];与其他省市相比,低于2020 年凉山州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11.62%)[3]、2019 年四川省绵竹市的健康素养水平(14.1%)[4]、2019 年贵州省健康素养水平(15.63%)[5]、2019 年重庆市巴南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20.28%)[6]。泸水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中,泸水市居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水平高于2020 年云南省86 个贫困县区居民和凉山州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中,泸水市居民的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均低于以上对比地区,但泸水市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和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均高于2018 年四川绵竹市、2020 年凉山州和云南省86 个贫困县区的居民[2-6]。
泸水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可能与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本次监测的2 022 名泸水市居民来看,经标化后的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比达55.71%,低文化程度人群基数较大。泸水地区是多民族杂居但以傈僳族为主体民族,少量汉族杂居,且各族人民生活在怒江两岸的高山峡谷,大多在高山峡谷中选择一块坪地、坡地或者山冈居住。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泸水地区受外来文化冲击影响较大,内部经济文化结构开始转变,已有显著变化[7],但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泸水市的教育投入还是不足,并且因其保留特殊的民族语言,部分地区汉语普及面小,导致人均受教育年限低,文盲、半文盲率高[8]。本研究还显示,经标化后的调查人群中农村居民占77.85%、家庭年收入低于3 万元的占58.14%,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泸水市多是边境高山地区,经济条件落后,以农作耕种为主,家庭年收入普遍偏低,医疗卫生条件资源也有限,导致健康教育宣传及服务工作很难开展与覆盖。
为有效提高泸水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泸水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泸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将教育作为改变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状态的内在动力,高度重视、推动其发展,真正缩小他们与内陆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9],才能有效提高泸水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②改善经济条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医疗卫生保障提供条件。充分利用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对居民健康问题的宣传与重视,从而加大力度对泸水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与干预。
从居民三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来看,其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高,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过低,这可能与泸水居民的生活地区及日常生活习惯有关。泸水边境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财力有限、自我发展能力差,居民从观念到行为的自我转变难度大,主动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意识不强。在六类健康问题中,传染病防治和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但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素养远远偏低。提示要在科学就医、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基层医疗等方面,采用健康知识传播与干预措施,创造健康支持环境,提高居民的卫生急救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家庭年收入是泸水市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往往更能够接受健康知识甚至积极主动获取,且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对自身的健康意识和能力需求更强,也更易形成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这与医务人员具备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并能掌握相关技能有关;农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与其受教育程度低而较少具备健康知识和技能有关。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升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增高,这与国内外的调查结果一致[10-11]。汉族居民虽基数小,但健康素养水平较其他少数民族高,这可能与本地少数民族高文盲率和较高的农民比例有关。
综上所述,要提升泸水市整体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低文化程度人群、少数民族、农民群体、低收入家庭应作为今后健康教育开展和促进的重点人群。针对不同的重点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尤其是在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健康技能、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素养等方面,应因地制宜、因人群而异地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教育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