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倩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管理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雨水花园中丰富的绿色植物,能够为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在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于雨水花园种植设计方面的讨论相对较少,现有的一些雨水花园存在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设计建造科学、美观且高效益、低维护的雨水花园,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方式以模拟自然界植物群落为根本原则,注重植物群落的健康与稳定发展,为城市雨水花园的种植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对此,笔者基于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的设计理念,探讨其在雨水花园中的应用要点。
新自然主义种植设计是以拟自然化的形式将草本植物组合形成有机且能够稳定发展的群落。Robinson在《野生花园》一书中首次引入了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理念,即运用野生植物打造自然天成的植物景观效果。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及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生态学理念被引入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国外学者提出了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的概念,使自然主义种植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自然主义种植设计利用了草本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混植方式灵活多变且能够有效保证多季观叶、观花的特点,通过混合种植,建立一种较传统植物景观更加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基于新自然主义的种植设计,强调植物个体组成的群落物理空间,也注重由群落空间的色彩、质感等要素所引发的情感空间。此外,新自然主义种植设计不仅关注植物群落呈现出的静态美,更关注整个植物群落的动态景观,即植物整个生长周期都能构成不同意境的群落景观。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设计理念深入人心,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花卉逐渐成为花境设计的主材料。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暴露出来。景观设计师们开始考虑将生态观念与景观艺术理念相结合。这推动了城市草本植物景观的发展,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应运而生。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设计摆脱了以美学为根本原则的观点,而是以生态为导向来展现植物的野性美,具有可持续、效益高、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基于生态理论发展起来的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设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主流,无论是传统的城市绿化,还是如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棕地修复、矿山修复等, 都可以依托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设计来实现。尤其在全球气候问题频发的今天,自然式的生态种植设计具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应用潜力。
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中大量混植的草本植物使得季相景观更加丰富,所建立的植物群落也更加多样、稳定,在应对气象灾害时的弹性更强,因此,受到了城市雨水花园设计者的青睐。欧美有许多采用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理念建设雨水花园的成功案例,无论是其观赏效果还是雨洪管理能力都获得了研究人员与使用者的肯定。例如,英国谢菲尔德市Manor Lodge社区公园,利用其低洼地势建立雨水花园收集来自周边建筑墙面及街道的雨水径流,园中植物以30多种当地乡土草花为主,观赏期可从4月初延续至9月末。值得一提的是,较于一般的公园草坪,该雨水花园的混合草本植物群落为绿地系统减少了10%~20%的径流量,极大地解决了雨水积滞问题。
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在城市雨水花园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美化功能。基于新自然主义的草本植物种植,相较于传统种植设计,植物种类更多样,植物群落更丰富。草本植物更易于营造自然气息浓厚的野生空间,能展现大自然真实的野性美,不仅从视觉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人群对自然的向往。二是生态功能。雨水花园是一种重要的雨洪管理设施,借助植物的地上部分实现对雨水的阻滞,增加雨水的径流时间,从而提高雨水的土壤渗入量;通过植物根系及基质的过滤、吸收,去除雨水中的固体颗粒、重金属离子等其他有机污染物,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因此,雨水花园也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与自然净化设施。将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引入雨水花园,能够进一步增强对雨水的阻滞和净化作用。此外,混合式草本植物栽植具有稳定性高、抗逆性强等特征,相较于传统的种植形式更有利于保护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在发挥雨洪管理功能的同时,助力生态城市建设。
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设计要求设计者尽可能多地选用既能够适应场地原生境条件,又可以与系统中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协同共生的植物种类。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建设提倡使用混合种植技术,强调利用自然做工,解决传统城市植物景观建设成本高和生物多样性不丰富等问题。笔者以湖北省襄阳市洄湖水乡景区内雨水花园为例,分析总结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的植物选择、种植方法和应用要点。
湖北省襄阳市洄湖水乡景区项目占地面积为 251 882.52 km,景观设计面积138 126.80 m。该景区项目秉承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同时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法打造绿色、生态的商业文创区景观。
植物选择对植物景观的营造及雨水花园功能的发挥都至关重要。因此,要引入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理念,并结合草本植物所适宜的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襄阳市洄湖水乡景区内设置了雨水花园,其主要功能是在降水期间滞留、积蓄雨水。在多雨季节,花园内有时可能会出现积水,但一般不会超过48 h。因此,项目设计人员所选取的植物一方面能够应对雨季有可能发生的短时水淹状态,另一方面能够在干旱环境下正常生长。一般来说,雨水花园的结构不同,对植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该雨水花园结构分为边缘区、缓冲区、蓄水区3部分。边缘区选择观赏性较强、具有一定耐旱能力的植物,如细叶芒、金叶苔草、花叶燕麦草等;缓冲区多选择根系发达、耐冲刷、耐旱能力强并有一定抗涝性的植物,如掌叶铁线蕨、花菖蒲、睡莲、凤眼莲等;而蓄水区植物除了耐涝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能够吸收雨水及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湿地松、水杉、垂柳、池杉等。为了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设计人员在植物配植过程中考虑了乔、灌、草的搭配以及植物层次的突出。例如,从边缘区到缓冲区再到蓄水区依次种植了女贞、红叶石楠、玉簪、香蒲、千屈菜。从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方面考虑,该项目建设选择的植物以襄阳市乡土植物为主。这类植物大多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易成活且生长较好,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后期维护成本较低。在此基础上,项目设计人员可适当选择适合当地生境的外来植物种类,进一步丰富植物多样性。此外,还要选择结实率高、种子萌发率高的植物种类。这样能够借助植物较强的繁殖力,强化群落的自我维持 能力。
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的经典种植方法有两种。
一是种子混合生态撒播法。英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Dunnett等从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植物群落设计,其按照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并将这些植物的种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播种,通过数十年大量的种植设计和实践,形成了多种种子混合生态撒播法。因为这一方法的应用初衷是模拟自然界的草甸,所以其最初选择的很多植物都是野生种,在种植设计实施的时候对植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引种和驯化。对于驯化成功的植物进行工厂化繁育,然后通过混合生态撒播法进行植物景观的构建。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后期几乎不需要开展除草、修剪等维护工作,并且模拟的自然草甸式植物景观更原始和自然。
二是艺术生态混植法。荷兰著名景观园艺师Smith等认为大自然中存在一种有序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应该成为植物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他的设计多采用团状或块状种植,同时采用解构的方法,并结合漂浮设计、重复种植等艺术手法对各种植物进行混植。所选择的植物相互之间应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能够形成稳定的群落。另外,还要强调注重植物的群体结构,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通过花期的间错及色彩的对比来营造丰富的四季景观。他鼓励人们去欣赏四季更替中的植物繁荣与衰败,强调“时间”才是植物群落发展的关键。
上述两种种植方法都符合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而且所营造草本植物群落能够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性要求。襄阳市洄湖水乡景区雨水花园项目在植物种植方面以上述第二种方法为主导,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质地、色彩等划分主体植物、基调植物及原生植物,再进行种植设计。主体植物是指在目的区域内影响力较大的植物,通常选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强的植物,采用组团种植或重复种植的手法。而基调植物恰恰相反,多具有低调且稳定的特质。例如,将禾本科的草本植物大量穿插在主体植物中,创造出一种更加和谐自然的效果。原生植物的加入使整个植物群落更加自发、自然,还可以突出整个植物群落的季相景观。与传统的规则式种植不同,生态混植方式提倡尊重自然、模拟自然,在原生植物的基础上引入侵略性低的外来植物,保证群落中的植物自由、健康生长,同时注重植物自身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所营造的四季景色。
在城市雨水花园中应用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理念,首先要对建造位置的基本环境情况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例如,气象、水文、土壤、周边现有绿化情况、地形、道路及水体等,以明确场地的优势与限制因子,有利于设计者更科学地选择植物种类。以雨水花园的缓冲区为例,该区域是决定雨水能否汇入花园的关键地带,在设计时如果选择舒缓的坡地,则可明显减少人工干预,在此基础上结合灌木、草本等植物的种植则增强了对雨水径流的有效过滤。其次,对项目基本环境的调查还包括项目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即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在种植设计时,可通过乡土树种的选择及植物群落的组合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
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的总体布局同样需要从平面设计、立面设计、种植尺度3方面综合思考。平面设计主要是指植物组团的设计,不宜过于零碎,而要“乱中有序”,并要突出焦点,避免使用者的视线游离。立面设计应充分利用植株的株形、叶形及质感等特质,创造层次分明、丰富的植物景观。种植尺度要以人为本,不要遮挡视线,注意空间与视距的关系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由于雨水花园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景观设计,而草本植物具有生长速度较快、长势奔放等特点,因而项目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种植密度、种植层次及植物长成后对人们观赏视线的影响等。
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具有后期维护简单的特点,但并不是不需要维护。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强调维护植物的自然生长过程及自然生长状态,减少人工干预,反对过度修剪与造型,提倡相对“粗放”的管理方式。但是,对于建成后的景观仍要适当进行维护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延长观赏期,另一方面因自然式种植人为影响小,有可能出现侵略性强的物种打破整个群落的生态平衡。例如,对于自播繁衍能力较强的植物,为了防止其过度扩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在雨水花园设计中应用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手法,尤其应注意选择对雨洪管控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我国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境中应用潜力较大的草本植物有很多,但被驯化应用的相对较少。在应用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手法时,适当挖掘、推广、应用更多合适的植物种类。这对丰富城市雨水花园建设可应用的种质资源及保护自然植物资源意义重大。
在雨水花园设计中应用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种植手法,不可忽视其景观功能。雨水花园除了具有雨洪管理这一生态作用外,还具有“花园”这一景观属性。因此,项目设计人员要结合生态学、美学理论进行设计,以突出植物景观的美感,如植物的姿态、色彩、质感及季相特征都可用来营造不同景观效果,从而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设计虽然不同于传统植物造景手法,但无论是从美学还是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模拟自然的群落设计,更贴合生态城市建设理念,而且其植物的选择和种植方式也更符合雨水花园对城市雨洪管理的实际要求。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在国外已成为植物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在我国也有较大的利用和发展空间。但正如相关专家所提出的,如何将这种种植设计中国化,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