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磊 马渊源 缪 柯 ,
1.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068;
2.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教育乃国之大计,在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要坚持德育为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三全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重在引导,这也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重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结合作用,“课程思政”的提出和改进正是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的产物。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此,课程思政的方法是与专业教育教学结合。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课程思政提供指导性意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体育概论》是面向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构建了相对统一的体育基本概念话语体系,是一门关于体育学的要略论述。通过此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该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对实现“三全育人”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教学更好的融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种隐形力量。为此,将“思政”元素与《体育概论》教学更好地融合即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对《体育概论》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深入逻辑分析。
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及教育部印发的《纲要》要求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德育总目标为基本关联、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为取向,做为“思政”元素探索总的理论依据。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引论中“思政”元素:勇于探究、唯物辩证、博采众长、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以史为鉴;每一章体育概念中“思政”元素有:逻辑思考、全面辩证、遵守规则、意志坚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终身体育、民族自豪感、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爱国情怀;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职业理想、胜负观、自信自强、诚实守信;目标明确、公平竞争、战胜自我,挑战自然、遵守规则;科学精神,创新发展、顽强拼搏、自信与成功;公平竞争、文明礼貌、审美情趣、重在参与、注重团结、热爱和平;吃苦耐劳、健康向上、关心集体、乐于奉献、拼搏进取、团结协作、辩证的眼光;可持续发展观、绿色体育、珍爱生命、终身体育。
表1 《体育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表
续表1
课程思政目标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落实思政目标达成途径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导向不同,试图在《体育概论》课程中进行探索。在思政元素确定的基础上开展思政教学,要先确定好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在目标设置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基点,优化课程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优化合理,既要拓展通识知识,也要培养创新能力。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结合体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及《体育概论》的知识点中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对思政教学目标进行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设立思政教学目标。如:在体育功能这一章节中,包含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终身体育、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元素,可设立目标:学生通过了解习惯清单,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及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体育功能的概念,促进学生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明白体育的本质功能的内涵和作用,深刻认识体育本质功能对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及爱国情怀;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地位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团结合作、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思政和教学过程完美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融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方法科学选取的过程中,要建立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之上,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得到思想政治境界的上升,从而实现“三全育人”。学生在情境中认真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堂中播放中国女排夺冠的影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勇敢拼搏的精神等。结合教学的可行性以及每个章节中思政教学目标,拟运用教学方法(案例、互动、讨论、情景等)进行教学。如:结合第二章体育功能章节中设立的目标,拟采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及坚持锻炼的好习惯;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生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结合讨论教学法,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团结合作、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
贯彻落实体育类课程要注重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挖掘思政元素、设立目标和运用教学方法后,对于“如何融”“怎么融”才能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效果的问题,如何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教学案例以案例、交流互动、运动员的精彩视频、情景导入等多彩形式呈现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化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建立基础上,结合国家政治问题、社会发展的形势及社会问题对思政教学案例进行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学识和见识,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根据每个章节中思政教学目标,设计章节思政教学案例,如:在体育功能中介绍加州卫生部公布的习惯清单,引导学生乐观积极,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通过列举运动员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学生就体育的功能进行深思并讨论,谈谈对体育功能的了解;以乒乓外交、百年奥运梦想、许海峰的“零”突破、女排精神等例子进行导入,强调爱国精神。同时,让学生了解体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体育强国的使命感。
体育思政教学评价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二是考察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程度。对于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过程,既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又要实现价值塑造。可采用向专家进行访谈,确定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具体实施方面,课前与教研组进行商讨确定,课中同行进行听课,找出问题之所在,课后认真做好笔记,结合同行的建议做好总结。另外,也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以此来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对思政的理解程度,源属于学生的思想内化方面,往往是言语和行为的具体体现,很难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检验。因此,教师可结合生活及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实例,与学生交谈进行主观感受。除此以外,教师还可根据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上课考勤、课堂表现等方面认真做好记录,对学生思想内化程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