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徐东辉,刘晓舟
(1.火箭军工程大学 职业教育中心,西安 710025;2.火箭军工程大学302 教研室,西安 710025)
2021 年1 月1 日起,全军正式施行《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试行)》(下称《条例》),《条例》在学习资源方面,从建设原则、资源类别、建设任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明确。院校作为学习资源的主要建设单位,承担着面向全军组织开发学习资源、提供教学服务和技术支持任务。本论文基于《条例》的要求,针对院校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问题对策分析。
军事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发展,横向比较,课程资源已比较丰富,已有近千门的在线课程资源和近万门的微课程资源可供广大官兵学习,基本解决了部队训练对于课程资源的“刚需”和“急需”,有效地支撑了部队练兵备战和实战化训练。但纵向来看,相比互联网上的在线课程数量,以及教育部所提的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而言,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的教育学习资源还显得比较有限,优质资源还不够多,很大一部分基层单位学习资源仍只局限在本单位和军事职业教育平台,未能形成门类齐全、体系完备、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与官兵个性化学习、多样化需求及提高岗位履职能力的现实要求还不相适应。经过调研座谈、数据统计、梳理归纳发现,目前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习资源吸引力不强,课程分类不够科学,检索查询不够便捷,匹配度不高。
(2)课程体系架构滞后,部队需求与院校供给耦合机制效果不明显。
(3)院校所建课程内容重理论偏技术,实用管用的课程资源不够丰富,课程资源与实际需求出现偏差。
(4)平台辅助官兵选课学习、智能化精准推送不足,教员在线教学服务不便捷,辅导答疑不及时。
(5)“含金量含新量含战量”课程资源不足。
在《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学习资源建设,依据通用类学习资源建设指南、各单位学习资源需求清单,采取引进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和军队自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为部队官兵提供资源和服务,为形成灵活开放、多样自主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军营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
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建设,应着眼军队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现代军事职业素养显著提升的目标要求,以在有限时间内、采用有用办法、开发建设有效资源、为官兵提供有用的知识为出发点,面向部队官兵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视野拓展、岗位履职任职能力提升和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在发挥院校军事职业教育主体作用的同时,强化部队需求提报机制,重点把握部队需求牵引,提升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破解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任何课程的建设组织实施之前,都需要精准分析授课对象,了解和掌握学习者的真正需求、知识背景和能力素质。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也不例外,也需要从部队广大官兵学习现状出发,针对其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岗位任职需要和个人成长成才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准确把握学习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学习诉求和接受理解课程资源的基本程度。不同军兵种、不同任务部队、不同岗位职能,会导致学习者对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需求差异。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是以广大官兵的成长成才需求、岗位履职能力提升为前提。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时既要认真分析部队提报单位的学习需求,重点规划与建设部队急需量大、实战化训练结合紧密的课程,也要组织课程建设团队到需求提报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真正摸清弄准广大官兵的学习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提供支撑。目前,在课程开发建设中尽管设立了部队人员担任副组长,这原本是课程建设中院校与部队精准对接的桥梁与纽带,但现实实施中这一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并不理想,需要建立部队人员深度参与军事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建立部队人员从事军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院校教员同等享受课时津贴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部队人员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院校教员和部队人员“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格局,重点瞄准部队实战化训练、武器装备操作使用、军事指挥能力形成与提升等课程资源建设。
另外,在课程资源建设开发时,也需要课程资源建设者换位思考,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把其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即学即用的技能绝活更多地体现在课程资源中,加强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内容编排,使学习者享受学习过程、乐在其中。
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科学优化需求提报机制。部队在进行需求提报时,需要整合需求内容、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受众对象和达到的学习目标,包括课程类型、受众人员、课程模式、呈现形式等要素,问题提得准,院校才能建得精。
(2)常态建立需求对接机制。既可以利用军综网、互联网等网络平台,梳理归纳课程知识点、协调修改完善,也可赴部队实地调研,通过座谈交流、点对点、面对面地进行讨论,增强对部队官兵实际岗位和装备运用情况的了解掌握。
(3)顺畅高效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合作引进、共同建设实现军地名校优质资源、院校部队实用资源共建共享,丰富在线课程学习资源,也可建立相互合作,节约成本、提供质量的资源共享机制。
(4)广泛采用课程共建机制。以专业技能和岗位履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建设,充分吸收部队相关岗位的技术尖子、操作骨干进入课程建设团队骨干成员,深度参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既能保证课程资源建设的先进性,又能突出课程资源建设的实用性。
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既要立足院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好教员们的学术专长,也要有效利用院校办学特色开发相关课程学习资源。要打破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建的课程体系,针对军事职业教育特点,开展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学历教育或任职培训课程体系的翻版,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在线化”,而是要以解决部队官兵练兵备战、成长成才所需为出发点,区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对象等方面的不同,以突出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打造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战量”高,并具有较强权威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优质课程学习资源。
具体措施方法如下。
(1)选择基础较好的课程。院校课程经过积累传承,资源丰富,可优先选择有教学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建有精品教材、教学成果显著、课程资源积累丰富的这一类课程,例如国家级、军队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三百课程”等,基于MOOC 理念,按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特点,制作建设质量高、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在线课程,快速服务部队。
(2)选择学习需求量大的课程。选择军地通用、军兵种共用、部队实用及需求量大的通识类课程进行建设,既可满足部队人员岗位履职要求,又可以解决部分官兵退役之后的再就业需求。课程资源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院校和需求部队的各自优势,形成互补,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在线课程进行开发,确保在线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军队院校是军事职业教育的主渠道,地位突出、任务艰巨,然而军队院校的教学科研任务非常繁忙,如果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开展缺少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很难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即使任务能够完成,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也很难得到保证,这一问题目前比较突出。但随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已明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给出了上位法。相信随着各大单位相应配套制度的出台,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广大教员的内在潜力,还能够树立鲜明的导向,激发院校广大教员参与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必将提升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具体措施与方法如下。
(1)尽快促成上位法的落地生根。各院校、科研机构和部队需要尽快地制定出台军事职业教育相关激励机制,促进上位法落地生根,将上位法中明确的事项具体化、可执行化。
(2)严格奖励和惩罚措施。对于课程建设质量高的个人和团队要进行公开奖励和宣传报道,对于课程建设质量不高、部队反映不好的课程要及时下架,并对团队与个人提出预警,限制其未来几年参与课程建设的资格。
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应瞄准未来战场,紧盯实战化训练需求,做到仗要怎么打、兵就要怎么练,战场上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突出精准推送,突出学以致用。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上,应区分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人员,明确授课对象及学习标准,聚焦实战化,依据不同专业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之匹配的课程资源体系,有针对性、实用性地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
具体措施与方法如下。
(1)选择部队训练急需的课程进行建设。针对当前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快、新技术新理论应用多、武器装备操作复杂等问题,按照瞄准新训练大纲、区别于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理论与应用结合,注重实际操作,建设部队岗位履职能力提升与职业技能鉴定类急需等课程。
(2)选择制作技术含量高的课程进行开发。时至今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之中,充分吸收其成功经验,建设军队院校新形态教材,开发科技含量高,呈现效果好,易于官兵学习掌握的高科技课程也是需要重点开发建设的方向之一。
课程资源建设要根据专业领域及课程特点,对课程内容、知识结构和资源属性进行整体设计,将丰富的教学素材开发为有效实用的教学资源。从专业岗位来看,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是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重点,要统一课程建设标准,体现课程特色亮点,注重过程管理,突出应用功能和共享机制的设计,形成内容完整、知识点独立、特色鲜明及实用性强的课程学习资源。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和实施经验,总结梳理了在院校课程资源建设中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几个问题,期望对于相关课程及院校单位能够提供借鉴和帮助。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课程组织实施的依据,需要针对学习者的岗位任职需求、职业技能提升,围绕课程教学中的重难问题,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理念,遵循“有趣、有理、有用”的基本原则,遴选教学内容,对组织过程进行设计,对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明确。一体化设计要求课程负责人要有全局思维,能够站在专业发展角度,针对岗位任职需求,基于官兵职业岗位能力基础,从专业需求出发论证设计课程建设内容。结构化课程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专题模块划分,清晰地呈现课程章、节和知识点三层设计,既要突出所建课程的内在逻辑,又要呈现各知识点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便于广大官兵有目的地选,有针对性地学。颗粒化资源重在体现每个单体资源结构完整,内容清晰,便于官兵检索、学习,便于根据不同学习要求灵活组课。
对在线课程而言,课程设计如果是顶层设计的话,那么课程团队就是具体的实施者。不管院校独立承担还是院校部队合建,每门课程都需要有一个分工明确的课程团队。在课程团队中,除了课程负责人外,还必须要有技术服务支持、授课教员和需求提报单位人员,通过各方用力,相互配合,反复打磨,才能建设精品的、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课程负责人需要对外负责与需求提报单位的联络沟通,对内统筹安排课程分工,把握课程建设进度,监督课程建设质量。技术服务支持人员负责对参建教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课程制作效果审核把关,同时还要保证所建课程风格同一性,课程特点鲜明、技术连贯、呈现形式多样、丰富课程资源素材。授课教员则是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人,既是编剧,也是导演,负责各知识点脚本的撰写、素材的选择、动画需求的提报及课程的录制。需求提报单位人员负责审核课程建设内容是否涵盖专业岗位任职需求,把握课程建设质量,及时将部队最新成果运用到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素材是服务于课程内容的,素材的制作开发以能学、够用、有效为前提,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兼顾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拓展和应用,开发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素材,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理解掌握,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选课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课程素材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文本、图片、实验过程演示、教学课件和音视频动画,也包括原理演示、仿真模拟、操作实录及三维模型等,无论什么样的素材都要以合适恰当为主。在课程建设中,往往存在课程内容素材不完备,开发制作不充足的现象,导致易找的素材放得多,不易找的放得少甚至不放,缺少对相应素材资源的深度挖掘;还有部分课程为了凑数量,缺少对于素材的筛选和再加工,张冠李戴,同一素材反复使用,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在课程素材制作开发时,要注重与讲解内容的匹配关联,注重对素材的挖掘与加工,注重将装备操作和岗位履职中的技能绝活制作成素材用于增强对实际使用效果的支撑。另外,还可以将新形态教材中开发的三维模型、虚拟仿真和动画演示等应用于课程建设。
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形式多样,资源类型丰富,建设高质量、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不仅可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还能满足广大官兵多样化、个性化和主体化的学习需要。课程建设团队可通过在线服务与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互动,梳理分析广大学习者的意见建议,及时将练兵备战和科技发展中的新方法、新技术补充到教学资源中,既保证了课程资源相对稳定,又坚持课程资源“动态”更新,实现了课程资源建设从静态“库”到动态“流”的转变。
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是以“军综网和互联络为平台,个性化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信息化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线上教学模式,突出以学员为中心,以碎片化知识为单元的课程组织形式。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是以满足部队官兵岗位任职需求、职业发展需要和提升不同专业领域人员能力素质为出发点,按照部队训练大纲和实战化训练需求,有别于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的岗位能力素质拓展类课程资源建设。在课程资源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部队提报需求,院校师资力量和专业特色,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时空,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系列课程资源体系,才能有效实现课程建设与部队所需的学习资源有效融合,满足实战化条件下部队官兵在练兵备战环境中依托军事职业教育提升岗位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需求,发挥军事职业教育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