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陈文雅,刘晓芳,卢汝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南宁 530200)
2015 年10 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疟疾疗法。受到中医古籍治疗疟疾药方启发,屠呦呦等有目的地从黄花蒿中提取抗疟疾有效物质,进而用化学技术得到抑制率更为显著的青蒿素类衍生物并在临床试验获得成功,从而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改善了他们的健康情况。此实践成果表明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并通过创新开辟一条符合国情的创新之路。从中也可看出,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理论指导是根本前提。2016年12 月2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6年12 月2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公布,自2017 年7 月1 日正式实施。在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提出坚持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为了继承、弘扬、保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时期”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落实“四个面向”战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广西出台了《促进全区中药材壮瑶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坚持“四个面向”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我国中药学研究生人数持续攀升。据统计,2001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攻读硕士学位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仅有232 人,在学研究生有534人;而2019 年中药学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至624 人,在校学生数已达到1 332 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呈递增的趋势,从2016 年的35人扩大到2020 年的111 人。由此可知,当今中国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和支持中药产业的发展。
研究生教育不仅关乎到一所学校办学水平,更是影响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对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务必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面向”要求。本文主要以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例,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对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为适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在中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完善中面临的不足和困难,可采取多种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的举措,其具体如下。
分析测试平台是高校的重要部分,也是决定科学教研能否跟上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医药院校,要获得面向科技前沿的科研成果,有赖于精确且具有说服力的精密测试仪器助力。并且精密的测试仪器是各项研究平台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满足科研需求,建设科学实验中心、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海洋药物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为发扬学校的中医药特色,学校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先后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学科研究基地,以促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顶层设计,完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为中药学学科建设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定期召开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考核工作会。为丰富研究生的创新实践体验,提升创新知识获取、创新资源利用、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的能力,采用校企联合建设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基地为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提供质量保障体系,而与其他公司签订的资助大学生竞赛公益项目捐赠协议及联合申报的广西创新驱动项目等各类的纵横向项目则为研究生科研课题提供了保障。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设置多种评价维度,由结果性评价过渡到形成性评价,有利于科学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目前,大学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面临诸多问题,如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和形式固化、考试结果过度使用及考试反馈缺失等。高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涉及面十分狭窄,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更新与教育培养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二级学科为主,虽然知识较专、较系统,但是基础较窄与宏观视野不足。为了使研究生的学科设置得较为合理并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视野,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位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必修环节五部分组成,形式实行学分制,同时避免学习量过大抑制学生创造力,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课堂研讨、网络教学及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并且教学进度一般要求在第1 学期完成授课。
除了规定的课程内容外,每个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中医药经典著作与学术著作并撰写文献综述,以及参加各类医学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创新创业等各种活动。正是由于学校精心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才能充分发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充分满足中药学研究生对知识的渴求。目前评价研究生的重要指标为发表学术论文,但其培养过程容易受到老师们的忽视。本研究教育改革打破“应付考试、应付学分、应付学习”与“唯文章论”的传统观念,设置的考核方式丰富多彩,采取考试、考查、论文、报告或操作等多种形式,课程评价方法更为多元化,由结果性评价过渡到形成性评价。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学术研究活动及其成果上,在评价的时候应关注于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以刊评文”或“以数评文”。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自身的科研实力才会不断增强,进而提高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各大中医药高校正在加强医药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形成一个个的基础范式,然而研究生需要突破的一大难点则是对旧学科范式,始终保持怀疑的态度。尽管科研应避免并拒绝“唯文章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科技文本的写作是科学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价值的体现,也是获得资金和社会认可的表现。为此,除了每年为研究生举行各式各类的科研讲座,如科研能力提升讲座、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来进行讲座、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及科研思维讲座等活动外,也着重举行科研创新思维培训与SCI 论文写作培训讲座。除论文成果外,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实践能力的锻炼,积极挖掘课外学术成果与科技发明的潜力,举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选拔赛等。此外,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广西中医药大学·一方制药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重点支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这将充分从思想上、经济上鼓励研究生们进行科技的创新,从实践中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的合作,在产学研道路上累积的知识转化财富反哺了学校,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产学研基地,构建了大学—政府—企业三螺旋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各个公司和科研院所资源的优势,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医药文化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同,有利于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基因。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开放与合作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乃至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为了加强研究生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学校尝试接受多元文化、国际先进科技和多元教学理念的机会,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0 多个国家的高校或机构建立了交换访学、进修合作关系,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从学术与理念上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不仅如此,学校还主办或承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例如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和国际扶阳论坛等,架起了学校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为促进研究生了解世界科技前沿,出国读博奠定了基础;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新时代道路。
尽管本研究针对研究生培养出现的问题已实施了多项解决措施,但是对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出现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全面,仍然有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研究生培养机制关系着研究生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其应该坚持突出科学、彰显创新、强化实践、注重前沿的理念,课程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性质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注基础科研,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加注重实际技术应用。在整体贯彻“四个面向”的要求时,两者各有侧重,使得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比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内进行基础领域的研究,让学生在培养时更加注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的重大需求,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动力的提出者与承担者。在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加大综合型课程的比重,强调多元学科的交叉融汇,采用“弱架构”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出更多创新性想法。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作为主要的面向方向,选择更加贴切接触日常应用的各种医院、药企与药检所作为培养的场所,这样能够重视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在未来社会实践与科技竞争中不断调整和充实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与价值,更好地贯彻“四个面向”的导向要求。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的根本,也是“四个面向”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核心要素。对于研究生来说,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根本,加之提升自己的科研思维,是有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而对于直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中药学研究生,科研思维虽然可以在平时中药学基础课程及实验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后得到提升与培养,但是课程学习只能体现已有知识体系,并不能体现现有产业中的具体问题,应当想办法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具体的生产中去。培养课程内容中的实践教学有限,大多以课堂为主,这样将会有可能造成理论和专业实践偏离,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因此,可以考虑将一半课程的实验课置于校外实践基地,摆脱以课堂为主和照本宣科的旧范式,跳出实验与问题中被设计好的固有思维。只有把实验放到实际的环境中,学生们才会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身的科研思维才能迅速提升。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双导师制,给予研究生切实跟校外合作导师合作共处的机会,从而熟悉医药生产和运行的情况。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同时,更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结合课程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同更好地达成“四个面向”的要求。
科技创新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这直接要求科技创新要有实效性,且要化作生产的驱动力。因此,在进行科研活动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考虑其社会经济效益贡献力量,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的产业链的发展。据调查,本研究尝试采用举办、协办和参与的方式,鼓励研究生参与到新产品开发的科技活动竞赛或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类比赛,直接将成果服务于经济大局,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尝试着将研究成果进行产品开发,将自身的研究理论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去,实现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并衡的目标。
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是推动中药学发展的主力军,对中药学领域进行创新更是中药学人才培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以“四个面向”为引领,以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为例,提出解决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的方法,丰富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体验,提升了创新知识获取、创新资源利用、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的能力。建议通过优化学术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校外合作拓展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将理论用到生产实践的能力,充分发挥“四个面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培养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将收获更丰富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