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 庞洁 金天龙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最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随后,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明确“双高计划”十大建设任务,即“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其中,“三教”改革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成为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增效的突破口。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更加凸显了产教融合过程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短板。因此,建设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能够应对突发事件、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各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有超过60%的教师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真正具有相关企业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少之又少。同时,在各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队伍中,已认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但认定机构却不尽相同,有行业认定、企业认定和学校自我认定等。再者,认定标准参差不齐。很多机构以“双证型”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真正意义上可称为“双师型”的教师寥寥无几。此外,教师对教材与教法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能力不够,给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落实“产教融合”带来诸多问题。
以陕西省某高等院校为例。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自2018年至今,该校先后引进了几大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一是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二是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尔雅通识课”,再就是结合陕西省高等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将“智慧职教”和“云课堂”纳入课程建设范围。总结各大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其教学过程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但师生多以“播客单元”、“贴吧”等形式交流互动,形式单一、生硬,导致学习效果一般。
随着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出现,各大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推出各类“免费版”和“极速版”在线直播平台,诸如“腾讯课堂”、“钉钉在线课堂”、“学习通”等。总结发现,在线直播平台为教师搭建网络课堂平台,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平台开设在线直播课程,将传统的线下课堂迁移至线上进行,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解决了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师生交流互动的问题,但老师对学生学习动态的掌握、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外部网络环境质量等因素又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
项目化教学是在一段时间内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化教学的难点在于知识内容项目化的设置和评价。由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良莠不齐,知识点在项目化的过程中多参考教本案例、网络资源或直接由第三方提供,其自身参与、真实了解的实际项目寥寥无几,以致知识点在项目化过程中存在设置不合理、技术手段落后、脱离生产实际等情况。
传统的项目化教学评价多以成果或者以考勤+成果两部分成绩进行综合评判,评价方式略显不周;评价时间点较为固定,过程监管难以把控;需团队、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会有学生鱼目混珠;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脱节,缺乏企业技术人才指导评价等,这也给学生评价带来了诸多盲点。
本研究内容以高等职业院校《治河与防洪》课程为例,结合陕西省水利工程专业资源库建设及水利工程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内容,以近三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生产过程,将课程内容逐一项目化,并针对各项目化问题创新实施“1235方略”,即1个项目、2种模式、3步循环、5方评价。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主要有:知识讲授(基本理论讲解)→项目任务划分(具体项目细分与分组布置)→项目讲解→小组讨论→任务实施→成果提交→评价,可概括为“1235方略”,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化教学“1235方略”
在项目化设计过程中,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抓手,教师和企业技能导师结合工作内容,共同参与遴选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典型项目,实现“知识问题项目化,项目问题教学化,教学内容技能化”,即以生产项目内容概括知识点,以教学过程解答生产问题,以学生技能培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化教学关键在于项目设置,而项目本身可以是已建或在建工程中的某一项工作内容、生活中遇到的某一实际问题或者某一项技能大赛。
教师和技能导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时主要参考两种教学模式:①传统课堂面授或在线直播,②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课堂面授”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有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调整授课方法与进度,而“在线直播”以其界面操作简单、活动形式多样著称,二者各具优势。网络教学平台则凸显其时间和空间自由度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创新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实施以“‘传统课堂面授’为主体、‘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在线直播’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1235方略”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三步螺旋改进提升环节,即“小组任务实施过程”螺旋改进提升、“师生项目化‘教’与‘学’过程”螺旋改进提升、“项目化教学全过程”螺旋改进提升。
(1)“小组任务实施过程”螺旋改进提升。在小组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创新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小组讨论”→“任务实施”→“出现问题”→“小组讨论”的螺旋改进提升。
(2)“师生项目化‘教’与‘学’过程”螺旋改进提升。在项目讲授和小组任务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突出教师教授知识的能力,在合理时间介入小组任务实施过程,实现“教师讲解”→“小组任务实施”→“出现问题”→“教师讲解”的螺旋改进提升。
(3)“项目化教学全过程”螺旋改进提升。结合毕业学生就业信息追踪系统及教学内容信息反馈意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突出“产教融合”创新模式,聘请企业技能导师参与项目化教学全过程,在项目划分和之后的评价阶段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螺旋改进提升。
在项目化教学全过程中,突破传统评价方法,着力实施“教师评价”+“技能导师评价”+“平台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的五方综合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约占比25%)。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讲授”、“任务划分”、“项目讲解”和“成果提交”等介入点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定评价。
(2)技能导师评价(约占比25%)。技能导师作为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纽带与桥梁,在创新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技能导师以校企合作协议为前提,每年抽调两个月时间进校任教,在“任务划分”和“评价”等介入点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3)平台评价(约占比20%)。网络教学平台以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打造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平台则以其记录学生的签到次数、访问次数、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区留言等进行评价。
(4)小组评价(约占比20%)。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小组成员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各人及团队成员有多少贡献值作出合理评价。
(5)自我评价(约占比10%)。学生通过教学实施过程中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团队协作意识等进行评价。
改革与实施(以《治河与防洪》课程为例)
《治河与防洪》作为水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通设计、精施工、擅长运行管理与维护和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精神的优秀技能型人才。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应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将培育具有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课程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从2018至2020年开始逐步创新项目化教学方法,统计样本为近三年575名学生共计27344次记录数据,其中2018年度实施传统项目化教学,2019和2020年度实施创新项目化教学,实施前后满意度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项目化教学实施前后满意度调查表
结果显示,在实施创新项目化教学手段之后,较实施前在“知识掌握度”、“学习热情度”、“个人素养提升”、“团队意识培养”和“对技能导师满意度”五项均有较大提升。其中2018年度因技能导师聘任机制尚未完善,故并未将技能导师引入教学过程,而自2019年开始逐步完善相关制度。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技能导师满意度达到87%,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较大提升,究其原因,技能导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新生活力,其在教学或座谈过程中不仅引入生产性工作内容,同时将工作环节趣闻趣事穿插于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积极性更强。
同时,将技能大赛作为创新项目化教学的手段之一,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3位同学获得由水利部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道修防技术赛项团体一等奖1次,单项二等奖3次;有6位同学获得院级河道修防技术赛项一等奖,12位同学获得院级二等奖。
创新项目化教学实施“1235方略”,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偏低、教育教学平台种类繁多、项目化设置与实际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重点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过程丰富化、螺旋提升阶段化、评价体系多元化。本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扩大校企合作深度、落实产教融合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研究与实践的过程表明,学生在“知识掌握度”、“学习热情度”、“个人素养提升”、“团队意识培养”和“对技能导师满意度”五项均有较大提升,特别是企业技能导师的参与为整个教学过程增添了活力,学生整体反应良好、兴趣度高。实施创新项目化教学的方法能有效落实“三教”改革,加速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实施,也可为其他课程、其他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