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接纳度的调查研究*
——以川、贵、渝三所大学为例

2022-08-31 12:39周春艳黄儒军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范类残疾态度

周春艳 黄儒军

(1.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 达州 635000;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一、前言

2017年,教育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要求为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服务,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融合教育的快速发展[1]。据中国残联统计,2017—2020年间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残疾考生的人数均过万,且呈连年上升趋势[2]。同时,“十三五”以来,残疾人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更多的残疾大学生得益于国家政策,通过参加高考或者高校组织的单招考试,实现了自己上大学的愿望。随着残疾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他们在高校的学习质量、人际交往情况如何,高校所提供的无障碍学习设施设备能否满足他们的要求,社会和政府在宏观层面是否对高校的残疾大学生予以足够的关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3-4]。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公平与正义、最少限制的安置方式和最大限度的支持。因此,不仅需要给残疾学生提供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更要注重个别差异,实现教育的真正内在价值[5]。近年来,融合教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也有部分学者将研究视点聚焦于学龄期和学龄前期,而关于高等融合教育的实证研究整体较少,研究更多停留在对政策的解读与阐释上。因此,本文以高等融合教育为主题,调查内容涉及残疾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工作和社交生活等活动,针对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于残疾大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态度和行为支持等内容进行调查,希望能对后续的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参考陈俊莲、熊琪等人关于高等融合教育的研究结论[6-7],使用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态度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该问卷由32个项目组成,包含了三个维度:普通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的认知态度(共10题)、情感态度(共11题)和行为支持倾向(共11题)。总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81,三个维度的内在Cronbach系数为0.736—0.823,三个维度与问卷总体均为显著相关。后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该问卷的KMO系数为0.84,表明研究者自编问卷各个维度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根据心理测量学的统计标准,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有效的研究工具使用。

(二)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重庆市和四川省三所综合类大学大一至大四的普通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方便取样的抽样方法,抽取了西部三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筛查出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38份。其中男生179人,女生259人;大一120人,大二133人,大三102人,大四83人;其中师范类专业的有268人,非师范专业的有170人;来自大中城市的有120人,来自小城镇的有148人,其他170人来自农村。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接触过残疾学生的有263人,没接触过残疾学生的有175人,即约41%的学生之前没接触过残疾学生,约59%的学生接触过残疾学生。其中接触最多的残疾学生类型是肢体残疾,占比65%;接触最少的为多重残疾和精神残疾,仅占11%和14%,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接触残疾学生类型的基本情况

(三)研究进程

通过文献梳理,研究者自编《高校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态度调查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后,对贵州、重庆和四川的三所综合类大学的普通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使用纸质问卷“现发现收”的形式进行调查,随后用SPSS20.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和事后分析等得出研究结论,同时进行合理归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结果

(一)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整体水平

为了解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现状,对被调查者对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对残疾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残疾大学生的行为支持倾向以及接纳态度整体水平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具体数据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西部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接纳态度的整体分析

根据Ankede boer等人提出的数据分析经验法则,支持人数的百分比大于70%或Likert5点计分量表中得分均值大于3.5则界定为积极取向,因此西部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整体得分和各个子维度得分均为积极态度[8]。其中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的行为支持倾向得分略高于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得分,说明普通大学生对于残疾大学生给予了情感关怀,也更愿意通过行动来帮助残疾大学生,但对残疾大学生整体的认知较为缺乏。

(二)西部不同大学生群体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情况

1.不同性别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西部大学生群体高等融合教育的整体态度及各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不同性别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程度的差异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性别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女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受程度在各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在整体态度得分上性别差异显著(T=2.10,p=0.03),男女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分差异显著(T=2.14,p=0.04),但对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得分(T=1.13,p=0.17)和对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行为支持倾向方面差异不显著(T=1.77,p=0.631)。

2.不同年级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不同年级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整体态度及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级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年级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结果显示,高年级的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接纳态度的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得分呈显著差异(F=3.33,p=0.05),对残疾人接受高等融合教育整体态度也呈显著差异(F=3.53,p=0.03),但对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情感态度得分和对残疾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行为支持倾向得分差异并不显著。

3.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西部高校师范类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程度的差异水平,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师范类专业/非师范类专业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5可知,在被调查的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的西部大学生中,师范类专业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态度的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其中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整体态度差异显著(T=2.19,p=0.02),对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得分差异显著(T=2.41,p=0.04),对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情感态度得分差异显著(T=2.21,p=0.01),但对残疾人接受融合教育所需的行为支持倾向得分差异不显著(T=1.23,p=0.06)。

4.不同生源地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西部高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进行F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不同生源地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程度的差异水平,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生源地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态度的整体得分呈显著差异(F=4.47,p=0.01),其中来自农村的西部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得分低于来自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学生,具体得分也呈显著差异(F=4.11,p=0.01)。但是不同生源地的西部大学生在残疾人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情感态度得分和残疾大学生行为支持倾向得分上差异不显著。

5.有无接触过残疾学生经历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西部高校有无接触过残疾学生经历的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有无接触残疾学生经历的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程度的差异水平,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有无接触过残疾学生经历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在西部大学生中,过往接触过残疾学生的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和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没有接触过残疾学生的大学生。其中两者在整体态度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T=3.59,p=0.00),在对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得分上差异显著(T=2.31,p=0.02),对残疾人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情感态度呈现显著差异(T=3.21,p=0.03),同时对残疾人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行为支持倾向维度也呈现显著差异(T=3.12,p=0.02)。

四、讨论分析

(一)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度的整体讨论分析

研究发现,西部高校普通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整体态度和各个子维度得分均为积极态度,此结论与陈莲俊等人的研究相符合[9]。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于残疾大学生普遍给予了积极正向的评价,认为他们克服自身障碍缺陷考上大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同时对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认同。此结论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已经普遍形成了科学正确的残疾人观,对于残疾大学生给予了更多的认同。正确的残疾人观和高等融合教育观的形成构成了我国高等融合教育推进和发展的基本保障。西部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整体态度较为积极,此结论也验证了肖放等人关于中国大学生对残疾人接纳态度的调查结论[10]。在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态度的各个子维度方面,西部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行为支持倾向得分最高,情感态度得分较高,认知态度得分最低。此调查结果说明,西部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愿意通过行动来帮助残疾大学生,对于残疾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情感关怀,但对残疾大学生整体的认知较为缺乏,了解不够深入,这有可能是由于残疾大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得较为封闭、羞于和同学交流等原因造成的。

(二)西部不同大学生群体高等融合教育态度差异的讨论分析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发现,在西部大学生中,女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受程度在各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态度的整体水平呈显著差异,对残疾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也呈显著差异,但在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行为支持倾向和认知态度方面,女生与男生的态度相比并无差异。女性在面对弱势群体时更多地表现出同情、接纳的态度,在本研究中这一结论得到充分证实,这使得西部大学生中女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更高。同时,不管男生或是女生,都愿意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支持残疾大学生群体,但对于残疾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均不高。

通过对不同年级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发现,高年级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态度的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不同年级的西部大学生对于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和整体态度呈显著差异,但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支持倾向方面并无差异。此结论表明,西部大学生群体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阅历和学习经历的增加,通过日常生活中和残疾大学生的不断接触交流,对于残疾大学生的认知了解会不断深入。但是无论哪个年级的大学生,都更愿意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残疾大学生,对他们也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关怀。

对不同专业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师范类专业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接纳的整体态度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其中在整体态度、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上两者表现均呈显著差异,此结论验证了陈红、陈立等人对师范类专业大学生融合教育认知态度的调查结果[11]。师范类专业大学生作为职前教师,经过师范专业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又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对残疾人群体有更多关注和了解,对残疾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情感关怀,与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差异较为明显。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发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整体态度和认知态度得分呈显著差异,这表明来自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大学生可能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残疾人群体接触更多,对残疾大学生了解也更多。而生源地位于农村的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的态度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支持层面与城镇学生并无差异,均表现出较为积极的取向,此结论也与曾米岚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吻合[12]。

此外,通过对有无接触残疾学生经历的西部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态度的差异检验说明,有接触残疾学生经历的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和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没有接触残疾学生经历的大学生,且在各个维度上均呈显著差异,在整体态度上呈极其显著差异。有接触过残疾学生经历的大学生对于高等融合教育的整体态度和各个维度的态度表现较没有相关经历的大学生均更为积极,表明过往与残疾学生接触的经历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人融合教育观念,进而会影响其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态度。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西部的三所综合类高校的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整体态度和各个子维度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在高等融合教育整体态度和各个子维度上均表现出积极取向,其中行为支持倾向得分最高,情感态度得分较高,而认知态度得分较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态度整体水平呈显著差异,对残疾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也呈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支持倾向和认知态度方面,女生与男生的态度相比并无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和整体态度均呈显著差异,但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支持倾向方面并无差异。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比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在高等融合教育接纳的整体态度、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上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取向。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待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整体态度和认知态度得分呈显著差异,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支持倾向层面并无差异。有接触残疾学生经历的大学生相较于没有接触过残疾学生的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整体态度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均呈显著差异。

(二)研究建议

1.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群体关注,提升对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层次

高校应不断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群体的重视和关注,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优秀残疾大学生先进事迹,同时借助残疾人宣传日、助残日、世界自闭症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如组织大学生观看积极向上的残疾人主题纪录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消除对残疾人群体公开或隐性的歧视,引导普通大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残疾人观和残疾人教育观。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开设与残疾人相关的知识讲座,对特殊教育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使普通大学生掌握与不同障碍类别残疾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提升普通大学生对融合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的认知层次。

2.开展多维融合交流活动,形成关爱残疾大学生的良好氛围

由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较少有机会接触残疾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群体的了解也多来自于网络或朋友间聊天,可能会因信息偏差而导致对残疾大学生产生误解和偏见。基于此,高校可开展多样化的融合交流活动,通过鼓励残疾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合作开展全校性、跨年级的活动,打破因时间和空间产生的“物理性隔离”,减少“隔离性”的环境,增加彼此的直接接触机会。以交流互动的形式普及帮助残疾大学生群体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的情感关注,引导全校逐渐形成关心关爱、帮助残疾大学生的良好氛围。

3.促进高等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水平

高校应继续大力推进高等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普通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水平。首先,逐步扩大残疾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开放更多专业供残疾大学生选择,同时提高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以此来扩大残疾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其次,进一步优化高等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融合教育专业设置,在全校范围为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提供特殊教育公选课,在专业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转变普通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态度;最后,完善校内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促进高等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此影响和提高普通大学生对高等融合教育的接纳水平。

猜你喜欢
师范类残疾态度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态度决定一切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