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辽宏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突破9 亿人[1],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建设项目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城市水土保持研究发展较晚,房地产项目还未形成成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2]。房地产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城镇水土流失总面积的比例,在2008 年已经超过了50%,城市房地产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经成为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重点[3-4]。
北京是城镇化推进的排头兵,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更是不容忽视。“7·21”北京特大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灾害,证明雨洪利用率低不仅会加剧区域水土流失,更会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5]。本文针对房地产项目自身特点,分析其水土流失特点,并以北京市某住宅小区项目为例,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房地产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与其他生产建设项目相比,房地产项目在施工过程和施工后期影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有几个特点。
(1)水土流失集中且强度大。房地产项目施工周期一般较短,地表扰动时间相对较短,扰动面积小且集中,但扰动强度大,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房地产项目一般位于人口集中的市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破坏地表,降低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且施工挖方量大、回填量小,弃方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
(3)水土流失对市政系统具有潜在威胁。施工产生的泥沙流到路面,会产生交通安全隐患,泥沙进入排水系统,也会造成管道淤积,房地产项目地表的大量硬化,降低原地表的下渗能力,会对城市防洪安全造成影响。
北京市某住宅小区属于新建建设类项目,建设用地规模34 600 m2,建筑物总建筑面积91 343.90 m2。红线内土地利用现状为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草地,不属于新开发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105 938.63 m2,其中项目建设区104 723.79 m2,直接影响区1214.84 m2。对项目区内土壤质地较好的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总量0.10 万m3,表土妥善堆放在临时堆土区内,并采取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后期全部用于绿化带覆土。
项目全部为永久占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工程、道路管线及其他硬化工程和绿化工程,依据项目需求分为建筑物区、道路管线及其他硬化区、绿化区、施工生产区、临时堆土区和代征用地区等6 个分区。
本项目6 个分区均设计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措施设计有土地整治、表土剥离、生态透水砖、嵌草砖铺装、下凹式绿地整地、蓄水池及沉沙池、节水灌溉措施和土壤改良等8 种,各分区工程措施设计见表1。
表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
(1)建筑物区。在建筑物施工前对项目北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
(2)道路管线及其他硬化区。在人行步道和其他硬化场地采用生态透水砖铺装,在地面停车场采用嵌草砖铺装。
(3)绿化区。施工前需进行覆土绿化和表土回覆;采用下凹式绿地整地措施,使绿化区地形略低于周围硬化地面10 cm,地表径流经过下凹式绿地自然入渗;设计封闭式矩形蓄水池用于收集项目区内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地面降尘,雨水收集口设置在绿地内,进水面标高高于绿地5 cm、低于周边硬化面5 cm,既可保障路面排水安全,同时可使雨水最大限度地渗透吸收;设计节水灌溉措施,灌溉水源采用蓄水池收集的雨水,不足部分采用市政中水补充;对绿化覆土区回填土进行土壤改良,包括对土壤增加有机肥、土壤翻耕和土壤腐熟。
(4)施工生产区。在施工后期拆除生产生活设施后进行土地整治。
(5)临时堆土区。在施工后期堆土场土方全部回填后进行土地整治。
(6)代征用地区。施工前对代征用地(施工生产区和临时堆土区除外)进行土地整治。
本项目在绿化区、施工生产区、临时堆土区和代征用地区4 个分区设计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各分区具体植物措施设计见表2。
表2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
(1)绿化区。位于本项目绿化区内的树木进行保留,其他区域的树木依据苗木种类移植到适合分区内。绿化典型设计分实土绿化设计和覆土绿化设计,在土层深厚、土质较好的区域进行实土绿化设计,栽植高大乔木和灌木;在覆土绿化区域,零星设计紫叶李等小乔木,配置具有观赏性的灌木。绿化区种植方式选择丛植,将少数乔木与若干灌木栽植在一起,形成乔灌混交的建筑小品。所有实土、覆土绿化区乔、灌木均采用穴状栽植,地被设计采用养护费用较低的早熟禾,并以撒播草籽的方式种植。
(2)施工生产区。施工后期土地整治后撒播黑麦草草籽。
(3)临时堆土区。施工后期土地整治后撒播黑麦草草籽。
(4)代征用地区。土地整治后撒播黑麦草草籽。
本项目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设计包含建筑物区、道路管线及其他硬化区、绿化区、施工生产区和临时堆土区5 个分区,各分区临时措施设计见表3。
表3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设计
(1)建筑物区。建筑物施工经过雨季,为排除施工期间雨水,在基坑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在排水沟出口设计临时沉沙池,雨水经过临时排水沟的汇集后进入临时沉沙池进行沉淀,沉淀后排入临时开挖的蓄水池,可用于洒水降尘,多余的排入已建小区的雨水管线。
根据施工期降水量估算,在场地内设计铁皮收集箱,每座铁皮收集箱旁边开挖1 座临时沉沙池,对施工期降水中含带的泥沙进行沉淀处理,方便对施工期降水进行再利用,用于施工期间场地洒水降尘、车辆冲洗等综合利用。
(2)道路管线及其他硬化区。在项目区出入口设置临时洗车槽,并配置临时沉沙池,泥水经过沉淀后,可用于降尘和洗车。综合管线的施工多沿道路布设,修建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及时回填利用,及时采用密目网苫盖,减少水土流失。项目区的临时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施工过程中如遇大风、降雨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需对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进行碎石压盖。施工期间采用洒水车对道路区实施洒水措施,以降低扬尘。
(3)绿化区。绿化区内开挖临时蓄水池和临时沉沙池,收集基坑渗水和降水。在基坑回填结束至绿化工程施工前,为避免裸露面引起的水土流失,对绿化区采用撒播黑麦草草籽进行临时绿化措施。节水灌溉管线的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及时回填利用,开挖的临时堆土采用密目网苫盖。
(4)施工生产区。本区强烈扰动地表,雨季容易发生沟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主体设计在施工生产区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并在末端布置临时沉沙池。
(5)临时堆土区。为防止临时堆土裸露期间扬尘和水土流失的发生,对临时堆土场进行拦挡覆盖,临时堆土场边坡要求控制在1∶1 左右,堆土采用密目网苫盖。表土和其他回填土临时堆放,由于表土堆放时间较长,为防止表土临时覆盖措施不到位,造成表土裸露,需撒播黑麦草草籽对表土进行临时绿化,并在土体四周用编织袋挡护。为防止雨季水流对临时堆土场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在堆土场的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临时沉沙池,用以拦截泥沙。
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312.68 t,项目区原地貌土壤流失量55.97 t,预测新增土壤流失量256.71 t。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项目施工破坏了原有项目区植被和地貌,土方挖填量较大,施工临建占压、破坏地表等,都存在一定的水土保持问题。
项目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特别是绿化区、建筑物区和临时堆土区等在施工活动期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针对房地产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防治措施体系,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