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顺 杨 漾 陈 江 田 轶
(海南省地震局,海南海口 570203)
2015年11月22日07时43分,广东省徐闻县曲界镇(20.3°N,110.2°E)发生ML4.2地震,震源深度9 km(图1)。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徐闻县曲界镇,此次地震造成徐闻和海口部分地区有感,烈度达到Ⅲ—Ⅳ度。地震发生后,学者们对地震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张慧等[1]综合地震震源机制解、地球物理场现象、震中序列等分析,认为此次地震是主余序列,具有走滑断错特征;徐晓枫等[2]利用台网监测资料,采用CAP方法分析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推测此次地震是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较为吻合。
图1 震中及触发台站Fig. 1 Epicenter and trigger stations
海南省共架设13个专业强震动观测台站,徐闻县ML4.0地震中有3个站点记录到强震动波形,记录到的波形资料完整,震相清晰。这是海南强震动台网组网后首次记录到强震动地震波形。本文对常规处理后获取的9条有效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分析,为徐闻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区划、抗震设防、烈度衰减关系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3]。
海南省数字强震动台网组建于2007年,2008年开始运行至今。台站分布在海口市(海口台、新海台、火山口台、美兰台、东山台、三江台),文昌市(七星台、青山岭台),定安县(定安台)、琼海市(琼海台)、琼中县(琼中台)、三亚市(三亚台)、东方市(东方台)。现使用仪器:1套ETNA数字强震动记录仪,1套Basalt数字强震动记录仪,1套MR3000数字强震动记录仪,2套港震EDAS-24GN,7套MR2002-20数字强震动记录仪,所有站点均采用光纤传输。
2015 年11月22日徐闻县ML4.2地震发生后,海南省强震动台网中心共获取3组强震动记录,常规处理后得到9条三分向峰值加速度记录。获取记录的强震动台站为火山口台(HSK)、三江台(SAJ)、青山岭台(QSL)(图1),其中青山岭台为基岩台,火山口和三江台为土层台,强震仪型号为MR2002,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观测仪器性能稳定,仪器动态范围≥108 dB,采样率为200 sps,GPS授时,最大记录范围±1g,站点均采用光纤传输。
表1 数字强震仪主要技术指标Table 1 Main technical indexes of the digital strong motion seismograph
对此次徐闻县ML4.2地震9条原始强震记录进行零线调整,计算原始加速度记录前20 s的平均值,将原始加速度记录数据减去该平均值,对个别有零线漂移的加速度记录作调整,消除时程影响,得到校正后峰值加速度,记为PGA,强震记录数据及强震台相关参数见表2。由图1、表2可知:火山口台(HSK)距震中最近,震中距41 km,加速度记录峰值(PGA)最大,为10.2 cm/s2;青山岭台(QSL)最远,震中距92 km;三江台(SAJ)震中距65 km。震中距越远,加速度峰值(PGA)越小。
从表2可知,火山口台和三江台都是土层台,三江台震中距65 km,加速度峰值(PGA)介于3.9—5.5 cm/s2;火山口台震中距41 km,加速度峰值(PGA)介于6.3—10.2 cm/s2。说明同为土层台,震中距大的加速度峰值小。青山岭台为基岩台,加速度峰值(PGA)介于0.8—2.4 cm/s2,说明此次地震基岩衰减偏大。
表2 强震动记录及相关参数Table 2 Strong motion records and its relative parameters
对2015年徐闻县ML4.2地震获取的9条强震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地震PGA值除火山口台EW向达10 cm/s2以上外,其他强震动台站PGA值随震中距增加有明显衰减趋势(表2)。
根据中震测发[2015]《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得到此次ML4.2地震的最大PGA点对应烈度为3.8度,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仪器记录到的信息连续可靠,地震烈度的判定可以参考强震动仪器记录结果[4-7]。
加速度反应谱是目前国内外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反应谱形状、幅度及卓越周期的差别,体现了震级、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反应谱的影响[5,8]。选取3个台站加速度记录进行时程和反应谱特征分析,对台站强震数据进行基线校正处理,绘制三分向加速度、速度时程曲线,并进行傅里叶谱和加速度反应谱(阻尼比为5%)分析[9](图2—4)。
图2 火山口台强震记录分析Fig. 2 Analysis of strong motion records at HSK station
火山口台,场地类型为土层台,仪器型号:MR2002,震中距41 km,PGA值介于6.3—10.2 cm/s2之间,EW向PGA值(10.2 cm/s2)是本次地震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最大值(图2a)。NS向PGA值为6.3 cm/s2、UD向PGA值为8.5 cm/s2,也均是此次地震NS和UD向记录到的最大值。由傅里叶谱结果(图2b)可见,强震记录主频位于3—10 Hz。图2c是积分得到的速度波形曲线,分析峰值速度(PGV)结果可见,火山口台PGV值介于0.19—0.29 cm/s之间。图2d是火山口台加速度三分向反应谱曲线,EW向、UD向卓越周期为0.15—0.3 s;强震记录时程大于5 s,加速度反应谱幅值衰减至0,长周期分量不明显。
三江台,场地类型为土层台,仪器型号:MR2002,震中距65 km,PGA值介于3.9—5.5 cm/s2之间(图3a)。由傅里叶谱结果(图3b)可见,强震记录主频位于5—10 Hz。图3c是峰值速度(PGV)分析结果,三江台PGV值介于0.04—0.12 cm/s之间。图3d是三江台加速度三分向反应谱曲线,EW向、UD向卓越周期为0.1—0.6 s,EW向在低频0.07 s左右亦有优势频率出现;强震记录时程大于5 s。
图3 三江台强震记录分析Fig. 3 Analysis of strong motion records at SAJ station
青山岭台,场地类型为基岩台,仪器型号:MR2002,震中距92 km,加速度峰值介于0.8—2.4 cm/s2之间(图4a)。由傅里叶谱结果(图4b)可见,强震记录主频位于15—20 Hz。图4c是峰值速度(PGV)分析结果,青山岭台PGV值介于0.01—0.03 cm/s之间。图4d是青山岭台加速度三分向反应谱曲线,EW向、UD向卓越周期为0.1—0.2 s,NS向在低频0.06 s左右亦有优势频率出现;加速度反应谱幅值衰减至0,长周期分量不明显。
青山岭台三分向呈现不同的反应谱曲线,NS向反应谱形态不同于UD向和EW向。NS向傅里叶谱(图4b)在0.05—1 Hz之间明显大于UD向和EW向,拐点在1 Hz。NS向加速度反应谱(图4d)明显高于UD向和EW向,拐点周期在1—20 s。
图4 青山岭台强震记录分析Fig. 4 Analysis of strong motion records at QSL station
本文对海南强震动台网记录到的广东省徐闻县ML4.2地震的地震动记录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频谱分析、加速度波形积分和加速度峰值计算等,得到如下结论:
(1)火山口、三江两个土层台UD向的加速度峰值小于EW向,青山岭基岩台UD向的加速度峰值是EW向的2倍。
(2)计算最大PGA点对应的烈度发现,仪器测定计算烈度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加速度记录可以为确定地震烈度提供可供参考的定量依据。
(3)选取3个台加速度记录进行时程和反应谱特征分析。火山口台强震记录时程大于5 s,加速度反应谱幅值衰减至0,长周期分量不明显;三江台强震记录时程大于5 s,加速度反应谱幅值衰减至0,长周期分量不明显;青山岭台强震记录时程大于3 s,加速度反应谱幅值衰减至0,长周期分量不明显。青山岭台NS向反应谱形态不同于UD向和EW向。
本研究仅对ML4.2地震序列加速度记录进行基本处理,得到强震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为海南及邻区工程震害调查提供参考资料,为徐闻及周边地区抗震设防等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强震记录积累资料,便于其他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以上结果的分析是初步的,后续有待积累资料进行更进一步的补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