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兵,李存俐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 成都 610081)
滑坡是山区公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边坡一旦失稳,道路中断,会给工程建设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滑坡治理涉及地质、路基、路面、交通安全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应视为一项以安全、保通为主要约束条件,以病害永久处治为最终目标的“系统工程”[1]。本研究以雅安境内某国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地勘资料,分析滑坡成因,对典型断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并提出了合理的处治方案。
研究区地处龙门山NE向构造带、鲜水河NN向构造带、川滇SE向构造带所组成的西南“Y”字形构造格局中心的东部块体西边缘,位于宝兴背斜南东翼,构造以NE向结构面为主。受区内断裂构造控制,基岩裂隙以北东向节理和NNE向与NWW向的共轭节理较发育,裂隙率每米为1~2条。区域稳定分区属次稳定区的中等稳定分区,该变形体位于雅安天全县城对面,天全河左岸,位于某国道KX+887-KX+927段,地貌总体表现出南东高北西低的特征。该变形体后缘山体海拔最高790 m,海拔最低725 m,相对高差为35~65 m,自然坡度30°~35°。地表多为旱地、植被,变形体左侧有排水沟,下方有两户人家,如图1所示。
图1 滑坡区平面示意图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该区域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的粉质黏土,碎石含量仅占15%,呈可塑状,一般厚度约5.0~8.0 m,最大厚度可达12.0 m。下伏基岩地层为白垩系夹关组(K2j),风化程度高,岩性为棕红色层状泥岩和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遇水呈土状。岩层倾角为60°~67°,倾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其岩体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在公路沿线可见基岩出露。
潜在滑坡体主要分布在KX+887-KX+927段坡体以外的斜坡地带,地表以粉质黏土为主,多为可塑结构,边坡下部粉质黏土为软塑结构。其中粉质黏土呈棕红色,含5%~10%碎石与角砾,表现出湿润至饱和、可塑-软塑特征。一般厚度为1.0~3.0 m,最大厚度可达8.0 m,主要分布在公路边坡的斜坡地段。滑带土主要为含角砾的粉质黏土,饱和,可塑。角砾呈棱角状,光滑面和擦痕较明显。主要分布在粉质黏土与强风化的泥岩之间,一般厚度为5~10 cm。潜在滑床为厚度变化不大的强风化泥岩。
1.3.1 气象
天全河流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降水丰沛、雨日多的特点。流域内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匀,雨量集中于汛期。5—10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0.4%,12—3月枯水期占年总量的9.5%。年平均气温15.1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6.7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6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682.4 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235.7 d,多年平均雷电日数29.4 d,平均风速1.0 m/s,最大风速为25 m/s。
1.3.2 水文
坡体地表水源主要为坡面水,主要渗水源为降雨。变形区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①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由粉质黏土和全风化的碎屑土组成,其赋存条件较好,孔隙潜水丰富,主要接受降水补给。公路外侧斜缓坡地的粉质黏土含水量大,粉质黏土呈可塑状,开挖探槽后立即可见积水;②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质泥岩及泥岩裂隙中,变形区砂泥岩岩体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基岩裂隙水较丰富。在变形区的下部可见泉水出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该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 g,基本烈度Ⅶ,抗震设防烈度7度[2]。
变形拉裂缝分布在路基上,长42~45 m,下沉外移3.0~5.0 cm,拉裂缝宽2.0~3.0 cm,滑移高差3.0 cm。外侧挡墙及防护栏外倾3.0~5.0 cm。变形坡体在平面上呈上小下大的扁平圈椅状展布。变形坡体长约136 m,宽40~50 m,主滑方向N32°E。变形坡体面积约6 120 m2,加权平均厚度约11.2 m,变形坡体体积约6.85×104m3,为中型中层牵引式滑坡。坡体上覆粉质黏土厚2~10 m,下伏强风化泥岩,厚约5 m,以下为中风化泥岩。
2012年8月底至9月中上旬,雅安地区出现连续降雨天气,全县普降大暴雨。受强降雨的影响,致使某国道KX+887-KX+927段外边坡坡体出现变形,导致道路中断、路基沉陷、路面开裂。因此,强暴雨是该段路基变形的主要原因。
该段路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的粉质黏土,一般厚度1.0~3.0 m,最大厚度达5.0~8.0 m。下伏为白垩系夹关组(K2j)强风化泥岩,该层岩石具有隔水作用,呈弱透水性,不能及时排泄地下水。增加边坡土体自重,降低弱透水层的抗剪强度,致使土层蠕滑变形。
(1)坡体内部岩性物质与土体结构差异性是坡体变形的内因。变形体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的粉质黏土,下伏泥岩具有隔水作用。
(2)持续的大暴雨天气是坡体变形的主要激发因素。
(3)变形路段外侧边坡坡度达30°,其土体内地下水排水不顺畅的情况下,渗透到土体,增加土体自重,覆盖层沿岩土接触面产生濡滑变形,致使外挡墙外移。
因此,影响该段坡体稳定的因素,既有其自身稳定性条件的内因,也有外部影响的因素。自身稳定性因素包括地形地貌、物质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软弱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多方地质环境;外部因素包括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施工建设等对边坡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的因素。该路段有1条横向裂隙,见表1。
表1 裂缝特征表
经勘探钻孔取芯确认,潜在滑体内最不利的滑动面为岩土接触面。斜坡整体呈上陡下缓。潜在滑坡体主要物质组成为粉质黏土。下伏强风化基岩为泥岩。在滑体与基岩之间明显存在一层软弱带,为可塑-软塑层之间的粉质黏土(含角砾粉质黏土),由此确定的滑带及滑面:
4.1.1 根据地质调查和钻探分析,土质边坡的潜在滑动面为岩土界面,潜在滑面为折线
基本假定如下:
(1)沿横断面方向取1.0 m宽的土条作为计算的基本断面,两侧的摩阻力不计;
(2)滑坡的每一分条假定为整体滑动;
(3)滑坡推力的作用方向平行于滑动面;
(4)推力的应力分布为矩形。
4.1.2 计算条块划分原则
边坡稳定性计算条块划分主要原则是:在地面线坡角显著变化处、潜在滑面的倾角变化处。
4.1.3 计算方法
边坡潜在滑面多呈折线形,采用折线滑动法(传递系数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土条划分如图2所示,计算公式(1)~(6)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条文说明5.2.8[3]。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 0218—2006)12.4.5条的相关说明,当滑坡体渗透系数小于1.0×10-7m/s时,滑体不计渗透压力。
滑坡推力按式Pi=Pi-1ψi-1+FstTi-Ri计算。
式中:Pi、Pi-1分别为第i计算条块、第i-1计算条块的剩余下滑力(kN/m),如果Pi-1<0,则计算Pi时式中Pi-1取0;Fst为滑块剩余下滑力计算安全系数;式中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计算剖面采用勘察成果中A-A’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A-A’剖面
4.2.1 计算参数
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主要有:土体的容重(r)、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
(1)土体容重。根据岩土性状特点,结合室内试验资料成果综合取值:取加权容重(块石容重23.5 kN/m3)。经计算KX+887-KX+927边坡天然状态为19.9 kN/m3,饱和状态为20.2 kN/m3。
(2)潜在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边坡土体目前无变形迹象,在开挖前处于稳定或基本稳定状态,潜在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实验值,见表2;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见表3。
表2 边坡推力实验参数表
表3 边坡推力计算参数取值表
根据土质边坡的工程地质特点,类比同类工程的治理经验,对本边坡治理工程岩土参数取值见表4。
表4 边坡防治工程岩土参数建议值
4.2.2 计算工况
根据场地情况,滑坡稳定性、下滑力计算选择工况Ⅰ天然状态、工况Ⅱ暴雨状态、工况Ⅲ地震工况3种方式进行计算,见表5。
表5 滑坡下滑力计算工况类型表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GB/T 32864—2016)13.2.2条规定滑坡稳定状态划分,见表6[4]。
表6 滑坡稳定状态划分表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土质边坡高度H≤10 m,破坏后果为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5],计算得出边坡稳定性结果,见表7。结果表明,A-A’剖面(KX+887-KX+927段边坡)在第Ⅰ、Ⅲ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Ⅱ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况,安全储备极为不足。
表7 边坡稳定性计算表
采用滑坡推力公式计算得出滑坡推力,计算结果见表8。
表8 滑坡推力计算结果表
设置抗滑桩与挡土板阻滑:在路基右边缘外侧设置9根抗滑桩,其中A型2根,B型3根,C型4根,抗滑桩平面尺寸为A型1.5 m×2.0 m,B型1.8 m ×2.5 m,C型2.0 m×3.0 m,桩间距为5 m。桩底嵌入中等风化基岩(即持力层)深度不低于桩长的1/3。人工开挖桩施工时,必须注意施工安全,边挖边做好混凝土护壁,并分段施工、分段开挖,加强施工观测,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挡土板与抗滑桩外侧对齐,位于地面线以上的挡土板应设置泄水孔,间距2~3 m,呈梅花形布置。由于水对滑坡稳定有重要影响,应在滑坡边界外侧5 m设置环状截水沟,截水沟应浆砌并嵌入坡面线内,以利美观。坡体水田应变为旱地,水池水塘应废除。同时对该路段路基边沟进行浆砌,做好沟底、沟壁的防渗处理,防止边沟水渗入坡体。滑坡处治完成后,通过多年坡体变形观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原有变形裂缝得到了控制,也没有新增变形裂缝出现。
(1)通过调研雅安境内某国道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成因,研究认为滑坡的失稳与滑坡体岩性、地形条件、水的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
(2)采用综合野外与室内分析的典型滑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定量评价了滑坡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状况,提出了以抗滑桩与挡土板阻滑相结合,截断坡面水和防止坡体水下渗的综合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