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丽燕
(泉州市泉港区医院,福建 泉州 362801)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盆底支撑结构被削弱,从而造成一个或者多个盆腔器官(膀胱、子宫和直肠)从正常的解剖位置下降到阴道的一类疾病[1]。PO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症状性POP占成年女性的9.6%[2],妊娠和分娩是造成POP的重要危险因素[3]。妊娠和分娩会损伤盆底支撑结构,使得其韧带、筋膜等组织松弛变形,导致局部器官下垂移位[4]。中医将POP归属于“阴挺”范畴,认为其发病是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所致。当前临床上治疗POP的方法主要是盆底肌康复治疗[5-6],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效果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未从根本上改善气虚证候。故本研究采用黄芪颗粒联合盆底肌康复治疗气虚型POP 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西医诊断标准 POP的诊断参照《妇产科学》[1]第9版。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7]辨为气虚证。症见: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身倦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乏力,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淡,舌淡苔薄,脉缓弱。辨证由2位副主任以上中医师共同完成。
1.3 纳入标准 ①产妇年龄18~40岁;②分娩孕周37~41周,单胎,新生儿体质量2~4 kg;③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度≤Ⅱ度者;④可配合进行量表评估者;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心、脑、肾等重大脏器疾病者;②存在不明原因阴道出血者;③患有自闭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④服用其他药物者;⑤存在急慢性盆腔炎并控制不理想者;⑥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研究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分娩并在产后6~8周复查中诊断为气虚型POP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2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胎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65 65年龄/岁28.46±1.53 27.94±1.45孕周/周38.96±1.23 39.18±1.25妊娠次数/次1.24±1.45 1.32±1.52胎儿体质量/g 3 134±225 3 015±230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和居家Kegel运动疗法[8]。①神经肌肉刺激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运用多通道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福州仁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RX-C4-IV)。首先要求患者膀胱排空后平躺于治疗床上,将治疗仪A1通道上的A1+、A1-连接线与阴道电极探头相连接,轻轻置入患者阴道内,A2通道上的3条连接线A2+、A2-、地线,连接3片电极片分别贴于患者同侧腹直肌、腹外斜肌、髂前上棘处,治疗师从治疗仪中选择盆腔器官脱垂方案电刺激项目,治疗15 min;再选择盆腔器官脱垂方案里的生物反馈项目,要求患者按照显示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做会阴及肛门的收缩和放松运动,治疗15 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月经期间暂停。②居家Kegel运动疗法:患者排空膀胱后,做收紧肛门及阴道的动作。具体步骤:吸气时腹部隆起,让会阴及肛门放松,呼气时腹部下降,用力缩紧会阴及肛门向腹腔内收紧,每次收紧不低于3 s,接着吸气放松。连续做10个呼吸为1组,每天3组,持续6周。治疗期间保持大便畅通,忌大笑及用力咳嗽,禁止重体力及使腹压增大的活动。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黄芪颗粒(四川百利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批号:201031),每次4 g,每日2次,疗程6周。
2.2 观察指标
2.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后参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妇科学》[7]评定。根据气虚证症状分级进行量化计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所有症状之和即为中医证候积分。
2.2.2 盆底肌肌力评估 治疗前后采用压力式盆底肌肌力测试仪(福州仁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RX-PD-01),通过置入患者阴道内的压力探头采集患者盆底肌肉施加到探头上的压力信号,对探头气囊传输来的气压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得出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并自动将肌力分为0~5级,0级肌力最差,5级肌力正常。通过2组患者在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中例数分布情况评估盆底肌肌力变化情况。
2.2.3 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估 治疗前后采用Bump提出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度法评估[9]。将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度,POP-Q分度越高,表示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越严重。以2组患者在POP-Q分度中例数分布情况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判定。①临床痊愈:气虚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气虚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95%;③有效:气虚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70%;④无效:气虚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
证候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65 65治疗前15.24±3.22 14.82±2.06治疗后8.45±2.451)4.35±3.241)2)
3.2 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比较 治疗前后2组在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中例数分布情况比较见表3、表4。表3显示:治疗后2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均较治疗前增强,且观察组增强更明显(P均<0.05)。表4显示:治疗后2组盆底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治疗前增强(P<0.05),且2组增强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在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分级中例数分布情况比较
表4 2组治疗前后在盆底肌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中例数分布情况比较
3.3 2组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比较 治疗后2组POP-Q分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POP-Q分度比较
3.4 2组疗效比较 见表6。
表6 2组疗效比较
POP是产后常见病,是以阴道前壁或后壁松弛膨出、子宫下移或者子宫脱出为主的一类病症。本研究结果表明:盆底肌康复治疗运用多通道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Ⅰ、Ⅱ类盆底肌肌纤维进行电刺激,通过生物反馈图形,在动态下电刺激并训练Ⅰ、Ⅱ类盆底肌肌纤维收缩能力,从而增加纤维活性,提高纤维力量,最终提高盆底肌肌力。虽然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于POP也有临床疗效,但加用口服黄芪颗粒治疗气虚型POP疗效明显改善,在提高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及POP-Q分度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说明黄芪颗粒联合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改善POP患者阴道前后壁松弛、子宫下移等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盆底肌是由多重复杂肌纤维构成,包括肌肉深部的Ⅰ类肌纤维和表浅的Ⅱ肌类纤维。Ⅰ类肌纤维为慢肌纤维,是发生等位收缩、维持张力的主要肌群,属于盆腔支持系统,主要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其特点是时间长且不容易疲劳;Ⅱ类肌纤维则为快肌纤维,是发生快速收缩的主要肌群,属于盆腔运动系统,主要与控尿和性生活质量有关,特点是力量强但时间短。目前临床治疗POP主要以电刺激及生物反馈、Kegel运动疗法等盆底肌康复治疗为主,属非手术疗法,对于所有的POP患者均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推荐[2]。该方式简单易行,能有效增强盆底支撑力[11]。本研究对象是产后妇女,妊娠和分娩后多血气耗损,滋养欠佳,中医学认为产后POP与气虚、肾虚有关。明代《景岳全书》曰:“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下脱,当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主。”妊娠时期气血消耗,分娩时产钳等手术器械所伤,气血津液损耗尤甚,加之月子期间抚育新生儿,暗耗精血,久则气虚血亏,则升举脏器无力,小腹坠胀。因此针对气虚型产后POP通常以益气固脱、补气升提为治法,常以补中益气汤类方剂治疗。考虑到本研究的患者均处于哺乳期,使用药食同源且对婴幼儿无毒副作用的单方更佳,故采用黄芪颗粒治疗。
本研究结果发现:盆底肌康复治疗可加强、修复或重建产后妇女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受损的盆底功能,使女性盆底肌肌力、肌张力在主动Kegel运动和被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中得到优化,从而增强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观察组配合口服黄芪颗粒,不仅可改善盆底肌肌力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且也改善患者身倦懒言、小腹下坠、面色不华等症状,说明配合黄芪颗粒治本的综合疗效更佳。
综上,黄芪颗粒联合盆底肌康复治疗气虚型产后POP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盆底肌收缩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但本研究病例样本量较少,可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以便进一步验证本疗法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