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郝堂 留住乡愁

2022-08-30 06:38王亚男
中国名牌 2022年8期
关键词:村庄村民文化

文/王亚男

【案例三】

走进河南信阳郝堂村,远观青山环绕,连绵起伏,近处砖墙黛瓦,犹如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眼前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山村,在村庄建设中最大程度保留了乡村原始风貌。郝堂村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修旧如旧,大力开展封山育林,让绿水青山成为郝堂的金字招牌。

美在自然、生态为基打造田园郝堂

郝堂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18个自然村依青山,临着湾溪。郝堂村利用自然成形的小溪湿地、野果野树,整合资源规划修缮,打造野枣园、乌桕园等众多自然景观,连同沿途20多个荷花塘,串珠成线为新的风景线。

“十来年前,郝堂村还是个贫困村。有一天,几个村民拉着大锯想在河边砍树换钱,被路过的老党员吴相典看见了,他跑上前用腿挡住锯,大声吼道:‘你们没有粮食吃可以去我家背,但是要锯树,除非把我的腿也锯了!’后来那棵树保住了,从此全村的大树也没人敢动了。” 郝堂村村民吴军说。

对荷花情有独钟的郝堂村人始终围绕生态环境下功夫、做文章,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短短几年时间,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探求,郝堂村通过整合交通、扶贫、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卫生、教育、文化等部门项目资金,清理整治河道7000米,修建桥梁9座,建拦水坝13座,保留湿地13处4万余平方米,保留古树130多棵,修通柏油路、景观步道、自行车赛道等不同功能的道路40余公里。注重生态底色、尊重当地特色,让乡村呈现山水之美,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是郝堂村一以贯之的规划理念。

秀在民居、安居乐业打造幸福郝堂

郝堂村民居兼具吴楚风骨和秦晋意韵。用凝聚岁月烙印的建筑旧料造就出意蕴沉稳的现代居所。青砖灰瓦白沿边、狗头门楼木窗棂,低矮的柴墙,加稻草的土坯房,这些独属信阳茶乡的建筑,承载了很多人的乡愁。

郝堂村通过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局项目、优化公共服务,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自己动手整治环境、改建民居。根据每户经营能力和家庭实际情况,一户一图纸,逐户进行具有豫南民居特色的改造。

美丽乡村建设之前,郝堂村红星组村民郝长华仅靠四亩地过日子,家有一儿一女,因家庭收入微薄,2012年女儿辍学在家。2013年郝长华响应号召,改造了房子,办起了民宿,开起了小商店。现在,郝长华的小儿子已大学毕业,成了村里的网红大厨。

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是郝堂村的“三尊四不”原则。郝堂村借用外部智力和现代理念,复兴村落文化、保护生态文化、提升绿色文化、培育民俗文化,使村庄变美、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农村升值。

上图:青山绿水环绕的郝堂村全景

下图:孩子们在郝堂村的荷花塘玩耍

重在内涵、文化铸魂打造文化郝堂

“郝堂村让传统的历史记忆成为村庄发展的厚重底色,一方面加强豫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重视村庄肌理的修复和传统生产生活元素的挖掘,让乡土乡貌成为村庄发展的价值本色。”郝堂村所属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胡国升介绍道。

郝堂村利用自行车赛道、登山步道、采摘园等资源优势,打造郝堂自行车赛、郝堂炒茶大赛、全国徒步大会、民俗文化节、郝堂诗歌朗诵会、郝堂村晚、郝堂百家宴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开展民俗表演,成立具有豫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和研究机构,增强郝堂的文化吸引力。通过文化共建,村里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素质在文化熏陶中日渐提升。

富在产业、因地制宜打造蓬勃郝堂

郝堂村因势利导,利用七桥、郝堂、佛山三村生态相依优势,打造“大郝堂”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茶产业,扩大原种茶规模,擦亮“信阳毛尖”品牌,建设观荷采莲栈道、骑行休闲绿道、登山健身步道,兴办农家乐和传统豆腐坊、酒坊、茶坊,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在郝堂片区注册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已达120家,其中农家乐89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10家,年可接待游客6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郝堂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自然人文历史文化景观,打造山水田园相依、生态环境优良、名人文化传承、乡村气息浓厚、建筑特色突出的大郝堂旅游片区,成为原乡人宜业宜居的故土,归乡人投资兴业的热土,新乡人守正创新的沃土。如今的郝堂呈现出一派绿树池塘荷花、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篱笆、蔬菜瓜果鸡鸭的美好景象。

猜你喜欢
村庄村民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谁远谁近?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村庄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