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信息通信类专业建设改革探究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2022-08-29 06:59王宏旭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生源课程体系岗位

王宏旭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元628107)

1 引言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到数值化信息新时代,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各行各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新形态、新技术、新岗位对人才需求日益紧迫。2019年国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100 万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20政府再次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任务,至此我国高职院校进入了扩招时期。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职扩招政策的全面展开,生源多样化将对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带来新的挑战[1]。

2 专业生源多样化问题

继2019 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 万人后,2020 年高职院校继续扩招200 万人,在此背景下网络专业其生源逐步体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目前网络专业招生方式主要涉及普通高考、对口单招、自主招生等,生源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开展“3+3”中高职合作的职业高中、签订“3+2”联合培养的职业高中、社会返读人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国外留学生等,生源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网络专业生源结构日益复杂,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方法和习惯、专业知识基础、专业素养技能等存在巨大差异。学情复杂使得原有的授课方式和课程体系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目的明确、科学合理的变革,构建适切性强、丰富灵活的差异性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快速成才成为专业后续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表1 近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生源结构统计表

3 专业定位模糊化问题

自2006 年教育部提出专业群概念以来,国家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单个专业已经很难适应产业集群发展新要求,构建与产业岗位群对接紧密的专业群成了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专业群的构建应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目的,以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指引,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及专业现状,才能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效匹配。网络专业如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下,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在专业群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专业自身优势,在配合专业群中其他专业协同发展的同时深耕专业内涵建设,已经成为专业发展建设中无法规避的问题。

4 专业培养同质化问题

特色专业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专业特色则是专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网络专业作为一个开设时间较长的老牌专业,在四川省众多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群中均有开设。资料显示2021 年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为81 所,其中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校约有22所,属于国家、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有9所(数据如表2所示)。从统计数据来看网络专业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开设数量相对较多,专业建设也较为成熟,因此如何使专业在同类专业中脱颖而出,打造属于自己专业特色,降低同质化竞争,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专业建设急需思考的问题。

表2 四川省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统计表(部分)

5 多样化生源培养策略

5.1 模块化课程群解决类型差异化问题

构建适合不同生源的灵活多样课程体系是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专业生源复杂,学生专业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单一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因材施教按生源种类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课程体系内容为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其分为基础模块课程群、方向模块课程群、提升模块课程群,各模块开设课程如图1 所示。基础模块群中的课程面向所有课程体系;方向模块群中的课程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学生依据自身的职业规划选择;提升模块群中的课程培养学生岗位素养,学生依据兴趣选择。以三种模块课程群为平台,灵活的选择课程嵌入其中,构建适合不同生源的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 专业模块课程群构成图

5.2 层次化教学内容解决基础差异化问题

探索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层次化,通过教学内容层次化,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鼓励教师在课程授课前,将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依据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及技能、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可选择的通用知识及技能、可选择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等方式进行划分,梳理岗位标准和各层知识技能的关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的学习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众多的学习任务,将OBE 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有收获,成长有动力。

5.3 多样化授课方式解决兴趣差异化问题

高职学生学习自律性不强,学习效果往往会受到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课程讲授形式是否有趣决定了学习的时长,学生已经习惯通过融媒体方式来获取知识,因此使用信息化技术,利用MOOC、SPOC、翻转课堂等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技能培养方面,采用工学交替授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5.4 灵活化课程考核解决效果差异化问题

课程考核改革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切实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实施阶段性考核+结课考核;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实施综合性考核,将课程签到、随堂问答、学生知识讲解、课后作业、课后拓展活动等教学融合到课程考核,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学习型考核为目标鼓励教师改革课程成绩构成;在专业职业领域课程中,课程考核拓展为行业证书、企业项目、社会服务、竞赛表彰、企业实践表现等方式,以成果认定课程,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学以致用。

6 专业发展定位策略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着眼于社会市场需求与专业人才能力之间的匹配性,以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2]。网络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早期与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初步构建起立了适应网络应用与管理产业链相匹配的专业群,为IT行业培养适合网络搭建、网络安全、网络运维等岗位群的技术人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5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产业链迎来了新的变革,网络与通信的融合逐步增多,将通信类专业引入专业群中势在必行。

引入通信类专业重构信息网络专业群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以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应用及保护为目标,专业群中网络专业、通信专业、移动通信专业实现数据采集及传输管理,完成局域网、广域网建设维护,云计算实现数据的存储、应用,完成云平台搭建及维护,信安专业则对数据存储、传输、应用进行安全管理。网络专业在信息网络专业群中,将作为双核心专业(网络、通信)之一,在专业发展中起到带动引领作用,在技能培养中起到夯实提升作用,在资源建设中起到保障促进作用,在团队提升中起到核心榜样作用。

7 专业特色建设策略

7.1 企业学院凝练特色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效模式[3]。深化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学院凝练专业特色。网络专业发挥自身原有优势,通过联想学院、红帽学院、华为学院、芯云学院的改革凝练特色。

联想学院以云数据中心为特色。在原有LCSE(联想桌面工程师)、LCRE(联想远程工程师)、LCPE(联想项目工程师)、LC‐SR(联想服务器工程师)基础上,开设DCO(数据中心工程师)方向,建设联想数据中心实训基地,提升联想数据中心实训基地服务区域的能力。

红帽Linux学院以开源课程资源建设为特色。在原有认证培养基础上,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体系,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基于开源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将开源文化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共享创新能力。

华为学院以竞赛认证为特色。围绕华为公司资源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校企合作搭建人人参赛、人人认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行业竞赛,在竞赛中认识自身、锻炼自身、提升自身,通过开眼界、找差距、补短板不断丰富完善知识技能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完成行业认证,通过初级、中级、高级认证来帮助学生验证学习成果、树立学习目标、提升岗位能力。

芯云学院以行业订单培养为特色。充分利用H3C企业生态圈资源,校企合作组建行业订单班,将H3C 认证融入课程体系中,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后到企业进行理论知识巩固、岗位技能培养和见习岗位认知,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三环节的高效衔接。

7.2 课堂革命夯实特色

重建课程体系,重塑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网络专业以信息网络专业群为依托,将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群通用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职业领域课程,以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为原则,既面向产业链进行通用技能培养又注重专业岗位特色培养,学生培养目标由传统的单一的网络岗位扩展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岗位群,开拓学生专业视角,鼓励学生面向产业链就业。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图

丰富课程资源,提升学习动力。丰富的教学资料,是推动高效学习的前提,引入企业案例,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4]。专业积极鼓励老师建设课程资源,制定了教研室孵化课程-院级推荐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开放课程-国家级开放课程各级建设体系,组建课程、教材建设团队,每门课程选取课程资源建设负责人,面向不同生源实际需求制定计划完成资源改革建设,逐步丰富专业学习资源,为学生建设资源全面的学习保障体系。

灵活课程实施,改革学习方式。转变教学组织方式,搭建个性化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化平台开展学习活动[5]。改革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自由性。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线上共享教学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以任务的方式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魅力和价值。建立学分置换制度,允许学生通过竞赛、认证、实习、企业评价的方式完成知识能力提升,以岗位标准为人才培养验收目标,进行成果导向改革建设,鼓励学生灵活学习,百川归海、殊途同归。

7.3 素质培养提升特色

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双职业认证提升职业素养。实施双认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成体系地获得两个以上行业证书,重新理顺“1+X”认证与现有行业认证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在考取“1+X”证书的同时也可考取行业认证,提升学生岗位技能。通过文化孕育提升个人素养。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培养,将企业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同时推动学生敬业、守时、忠诚、虚心、勤奋等职业习惯养成,提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

8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不断改革,行业新业态、新岗位、新需求给专业带来了新要求、新问题的同时也为专业提供了新动力、新机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只有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彰显专业优势才能在新一轮专业群改革建设中树立品牌,为行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生源课程体系岗位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