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莹
(盖州市第四初级中学)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教师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重新审视作业价值,结合作业特点,优化作业设计,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笔者认为,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是作业缺乏针对性。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深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无法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与更深的感悟。作业量过大导致学生经常“挑灯夜战”,视力和身体素质都有所下降,加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是作业形式单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丰富的学科,部分语文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经常布置单一的抄写式书面作业。课外练习作业也仅局限于巩固课内所学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重复书上的内容。这样的作业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作业缺少层次性。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教师若长期布置相同的作业,会使学生兴趣下降、热情降低。
家庭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测试、整合、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语文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原则不等同于“以考试为中心”的原则,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畅快地表达情感,增强创新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其能够通过努力顺利完成作业,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相适应,设计可变作业能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见解。
例如,《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一课,孟子诠释了何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代社会,谈一谈“大丈夫”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大丈夫”的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丰富的语言练习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练习活动,只有当学生获得语言意识并了解口语练习中的语言生成规则时,才算达成作业设计目标。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口语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形成口语模式。例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练习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看到过的背影。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也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应布置高质量的、能减轻学生负担的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还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丰富的家庭作业。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将试题和其他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作为拓展培训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模仿鲁迅的《故乡》的写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阅读《藤野先生》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描写,根据想象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藤野先生”;学习完《萤火虫》后,可以设置观察萤火虫具体是怎样发光的、生活环境如何等实践类课外作业。
语文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活相关的语文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1.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为目的
从教学目标到选文选材再到练习题的设计,都要有较为系统的构思。教师可充分利用每个主题的起始词和教材的附录,巧妙地使用这些材料设计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如在完成《失街亭》的教学后,教师可对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评论。通过结合课内外知识,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名目,使学生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使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2.以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作业能帮助学生获得生活上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整合信息是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在学完《月亮的秘密》后,教师可让学生搜集关于月球的故事,可以是神话,也可以是近期的航天资讯,使学生增加对月球的了解,培养信息整合能力。
当学生学完戏剧知识后,教师可以将《威尼斯商人》中一些片段进行改编,这些表演类的实践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戏剧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加服饰、音乐、表演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设计一些调查类作业,如学完《百万雄师过大江》后,教师可让学生编写一个访谈,撰写一篇新闻稿并将稿件做成板报或是打印出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新闻采访过程的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完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个小调查,题目自拟,自主设计调查问题,确定调查方向,而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并完成报告。上述实践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还能学以致用。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
学完有关亲情的单元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拍一张你上完体育课之后换下来的鞋子的照片,结合本单元和生活实际,写一篇谈亲情的文章。”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场景,让学生有感而发,这样作业就能成为充满感情与智慧的体验活动。
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注意作业设计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以讨论交流的方式设计的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具体问题为引导设计作业也是一种较好的作业设计方式。对学生而言,知识较容易学会,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形成却比较困难。学生的天性中充满创造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早开展越好,越系统越好。教师应以具体问题为引导设计作业;还可将学生的作品用演示文稿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来,此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探究类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选择演讲式、自主性互测式、讨论式、情境模拟式等几种形式的作业。
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要注重作业的情感价值。教材中有很多情感价值较高的文章。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诗经》中的《蒹葭》等名篇,感受诗人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内心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也应体现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布置“收集名人名言”的作业,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体现作业的情感价值,如弘扬“女排精神”等时代精神。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形成自主、独立的意识,达到语文作业的培养目标。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丰富多彩,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教学实际与课外作业相结合”为出发点,还应充分考虑作业的趣味性和包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完成作业,充分关注全体学生,实现其全面发展。